两年时间科技巨头谷歌 「走出」 了五位诺贝尔奖得主。
当地时间 10 月 7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 202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科学家约翰·克拉克 (John Clarke)、米歇尔·H·德沃雷特 (Michel H. Devoret)、约翰·M·马蒂尼斯 (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们 「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和能量量子化」。
三人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量子世界的奇特特性可在宏观系统中具象化。他们设计的超导电路系统能从一种状态隧穿到另一种状态,仿佛直接穿过一堵墙。他们还证实,该系统会以特定大小的能量 「剂量」 吸收和释放能量,与量子力学的预测完全一致。三位获奖者将平分 1100 万瑞典克朗 (约合 836 万元人民币) 奖金。
有趣的是,由于这三位科学家中有两位都与谷歌有紧密的联系,也就意味着,这已经是谷歌连续两年有相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德沃雷特目前在谷歌担任量子 AI 团队的量子硬件首席科学家,马蒂尼斯于 2014 年至 2020 年期间担任谷歌量子 AI 团队的硬件负责人。
对此,谷歌的 CEO 桑达尔·皮查伊 (Sundar Pichai) 在 X(原推特) 平台上表示祝贺,强调获奖者的研究为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的最新突破奠定了基础。他写道:「这个早晨让我感到很幸运,能在一家拥有五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公司工作——两年内获得了三个奖项!」 谷歌的官方账号也迅速向这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表示了祝贺。
2024 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一半被授予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大卫·贝克 (David Baker),以表彰其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被授予谷歌旗下 AI 研究公司 DeepMind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丹米斯·哈萨比斯 (Demis Hassabis) 和资深科学家约翰·乔普 (John M. Jumper),以表彰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
此外,获得 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知名 「AI 教父」 杰弗里·辛顿 (Geoffrey Hinton) 也曾于 2013 年至 2023 年期间在谷歌任职。这是因为在 2013 年,谷歌收购了辛顿在加拿大创办的、专注于深度神经网络研究的 AI 公司 DNNresearch。
不过,这五位诺贝尔奖得主中,马蒂尼斯和辛顿都早已离开了谷歌。辛顿于 2023 年 5 月离职,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离开谷歌 「是为了能够自由地谈论 AI 的危险」。
而马蒂尼斯在 2020 年离开谷歌,则是因为他与谷歌量子 AI 部门内部在团队管理与研究方向上出现了分歧。据外媒报道,马蒂尼斯希望以 「主导研究者」 的身份领导硬件团队,而以谷歌量子 AI 创始人兼负责人哈特穆特·乃文 (Hartmut Neven) 为首的部门管理层更倾向于一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对此,网友也展开了争论,一方认为谷歌 「只是雇用过这些人」,现在重点宣传未免有 「蹭热度」 的嫌疑;另一方则认为,这对于一家商业公司来说已经是值得称赞的成绩,并且现有 AI 大模型的共同鼻祖 Transformer 架构确实也诞生于谷歌。
针对本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谷歌官网公告中,哈特穆特·乃文写道:「对于谷歌量子 AI 团队而言,此次诺贝尔奖不仅是对历史性科学成就的庆祝,更是对我们当前超导量子计算研究基础的认可。」
他指出,德沃雷特和马蒂尼斯的研究推动了谷歌量子 AI 的进展,包括在 2024 年 12 月发布的量子芯片 Willow,以及在 2019 年实现的里程碑式 「量子霸权」 实验 (首次通过量子计算机完成了经典计算机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并将继续指引谷歌在量子硬件路线图上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从诺奖人数来说,目前贝尔实验室 (Bell Labs) 依然遥遥领先,根据贝尔实验室官网,自 1937 年以来,该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已经收获了 10 项诺奖和 5 项图灵奖。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