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特斯拉「身不由己」

特斯拉 「身不由己」

2025 年 10 月 21 日
4200美元的黄金,在「高压」与「护城河」之间试探极限

4200 美元的黄金,在 「高压」 与 「护城河」 之间试探极限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国内目前最大天然碱资源新动向:中盐化工携山东海化等出资80亿元,集结通辽

国内目前最大天然碱资源新动向:中盐化工携山东海化等出资 80 亿元,集结通辽

2025 年 10 月 21 日

特斯拉财报在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景成市场关注焦点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广告
深夜又一A股公司曝算力计划泡汤!群兴玩具五追「风口」并购皆告失败

深夜又一 A 股公司曝算力计划泡汤!群兴玩具五追 「风口」 并购皆告失败

2025 年 10 月 21 日

日经 ETF 涨超 6%

2025 年 10 月 21 日
从彭浦新村到浙工新村,原拆原建的城市更新模式如何向规范化发展?专家崔霁:迫切需要一部上位法

从彭浦新村到浙工新村,原拆原建的城市更新模式如何向规范化发展?专家崔霁:迫切需要一部上位法

2025 年 10 月 21 日
【财经分析】近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 有望撬动数万亿投资动能

【财经分析】 近 3000 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 有望撬动数万亿投资动能

2025 年 10 月 21 日

突发!金价大跌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市盈率超220倍!三连板603933紧急提示风险!

市盈率超 220 倍!三连板 603933 紧急提示风险!

2025 年 10 月 21 日
10月21日美市更新支撑阻力:18品种支撑阻力(金银铂钯原油天然气铜及十大货币对)

10 月 21 日美市更新支撑阻力:18 品种支撑阻力 (金银铂钯原油天然气铜及十大货币对)

2025 年 10 月 21 日

黄金盘中闪崩 130 美元、白银重挫 6%!又是 「倒车接人」?

2025 年 10 月 21 日
行业ETF风向标丨半导体行业ETF交投活跃,7只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半日涨幅超4%

行业 ETF 风向标丨半导体行业 ETF 交投活跃,7 只创业板人工智能 ETF 半日涨幅超 4%

2025 年 10 月 21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三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特斯拉 「身不由己」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在 全球
0

【文章来源:techweb】

摘掉车标、砍掉灯带、取消天窗、手动方向盘……不少网友吐槽,这哪是特斯拉的 「平民车型」,明明就是一台又贵又简陋的 「铁皮车」。

近日,传闻已久的廉价版特斯拉终于揭开面纱。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正式推出了 Model Y Standard 和 Model 3 Standard,起售价分别为 3.999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28.5 万元) 和 3.699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26.4 万元),是 「特斯拉史上最便宜新车」。

不过,消费者却并不买账,他们用 「毛坯房」 来形容这俩标准版,认为特斯拉将本就不多的配置砍到几乎没有。消费者期待的是价格更低,而非配置更少的特斯拉。

资本市场同样用脚投票,新车发售当天,特斯拉美股应声下跌 4.45%,一夜之间蒸发市值约 670 亿美元。

过去几年,特斯拉几乎将 「降价」 作为应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这招虽然屡试不爽,但也让特斯拉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是降价,越暴露自己的困境。当特斯拉离 「科技领先者」 的光环越来越远,消费者又凭何要掏钱买单。

越降价,越挨骂

总体来看,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推出的两款标准版车型,都是通过减配部分功能来降低售价。

有汽车博主整理了 ModelY 标准版的减配项,除了减少车内配置和功能之外,汽车续航 「缩水」 了,也没有配备特斯拉的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仅搭载了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统。

这也是让消费者感到失望的原因,毕竟,人们预想的廉价版是 「车好价低」,但 ModelY 和 Model3 标准版却跟 「性价比」 并不沾边。

特斯拉的内饰一向以简洁著称,即便是普通版都被网友戏称为 「毛坯房」,如今标准版更几乎砍掉了所有能砍的配置,被网友吐槽为 「铁皮房」——配置基本为 0,就剩下车的功能。

可是,尽管标准版已经如此 「简陋」,其售价还称不上 「便宜」。特斯拉的股价在新车发布后出现下滑,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并不看好这两款新车。

一方面,标准版的定价颇为尴尬。有证券分析师指出,其仅比高级版 (特斯拉已将 ModelY 和 Model 3 现有车型改为高级版) 便宜约 5000 美元,这样的降价幅度远不足以抵消减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消费者而言,价格虽降,但相较于减少的配置,却未必 「值回差价」。标准版的降价幅度并不足以大规模激发新需求,还可能反过来削弱品牌自身的溢价能力。

另一方面,特斯拉早已 「降价成瘾」,但每一次降价都只不过是 「饮鸩解渴」,最终砍向的还是自身的利润。

2025 年上半年,特斯拉实现营收 418.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6%;净利润仅 23.27 亿美元,同比暴跌 30%。

不过,具体到单车利润,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平均每辆车赚 5700 美元,相比 2021 年 1.3 万美元/辆的数字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已低于许多中国车企。

(图源:妙投 APP)

在 2023 年之前,特斯拉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20%-25% 的极高水平,而在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仅为 16.81%,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降价空间已然不大。可以预见,若特斯拉进一步推出廉价车型,只会继续削弱自身的利润空间,这也是资本市场所担忧的问题。

可即便如此,特斯拉还是无法停止对降价路径的依赖。最直接的原因,是特斯拉必须通过规模效应捍卫成本优势。

汽车制造行业身上有着非常典型的 「规模决定成本」 逻辑,如投资工厂、技术研发等都是固定支出,只有不断积累销量,才能有效摊薄成本。此外,销量规模也提升了车企面向上游供应商时的议价能力。

除此以外,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其中,中国车企的崛起带来的影响最为巨大。

在国内车企纷纷打出 「性价比」 这张明牌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品牌优势也在不断被稀释,其很难凭借现有产品体系稳守市场份额,「降价」 也成为无奈的选择。

被 「透支」 的品牌价值

不过,「降价换销量」 看似理所当然,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却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领域的开拓者,其不仅是一家车企,更是一个标志性的 「科技符号」,能够持续吸引一批认同特斯拉品牌理念的消费者,他们不介意配置缩水,买的就是特斯拉这个 「品牌」。只要特斯拉价格降至足够有吸引力的区间,多数人大概率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频繁降价的举动也让不少消费者担忧 「刚买就降价」,尤其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 「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导致不少潜在用户选择犹豫观望,甚至失去对品牌的信任。

长期投资特斯拉的 Gerber Kawasaki 财富投资管理公司 CEO 罗斯·格伯指出,「特斯拉正变得越来越像丰田,而不是梅赛德斯。」

由此可见,特斯拉最深层次的问题并非 「降不降价」,而是其越降价,就越暴露出旗下产品缺乏创新亮点的痛点。在下一款能够支撑品牌价值的突破性产品出现之前,特斯拉只能不断透支自己的品牌价值。

在此之前,Model Y 成为了被特斯拉寄予厚望的 「大单品」,数据显示,2024 年特斯拉在中国交付超 65.7 万辆车,其中 Model Y 占到七成以上。

今年以来,Model Y 的 「改版变形」 成为了特斯拉重要的产品策略之一,比如北美市场的 「标准版」,国内市场的 「加长版」,还有时隔 6 年才迎来的大改款。

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是特斯拉 「妙手回春」 的关键一步,能够以更低成本的改动,尝试吸引更多细分市场用户。

比如聚焦于家庭用户的 Model YL,能更好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和座位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官方没有公布销售数据,但官网显示的交付周期比 Model Y 长,意味着预订人数可能更多。

但目前来看,无论是 Model YL,还是 Model Y 标准版,它们作为 Model Y 的改版车,必然会受到原车型框架的限制,改动空间并不大。

另外,据 36 氪报道,Model Y 标准版有望于明年进入中国市场,内部代号为 E41、D50,这也意味着至少到明年为止,特斯拉似乎都没有推出颠覆性产品的打算或储备。

从销售成绩来看,这些修修补补的改动恐怕难以扭转大局。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累计交付约 121.78 万辆,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特斯拉的产品矩阵已显疲态,新品投放节奏却迟迟跟不上,相较之下,中国车企的车型迭代周期已缩短至 1.3 年,两者的差距已越来越明显。

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测,特斯拉 2025 年全球市场份额将降至 13%,中国市场甚至将降至 7.6%。特斯拉仅靠现有的产品矩阵还能坚持多久,只能 「走一步、看一步」。

马斯克的一场赌局

可尽管如此,特斯拉还是很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其中,ModelY 依然是前三季度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型。

尽管 Model Y 一直被吐槽 「老化」,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确实强劲,只要 Model Y 仍保持强劲销量,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就很难被颠覆。

这也足以证明当初主导打造 Model Y 的马斯克,其产品战略眼光有多精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特斯拉汽车业务如今缺乏创新,也与马斯克近年工作重心转移密切相关。

今年 4 月,根据外媒 The Information 报道,马斯克在一场内部会议中,与特斯拉高管讨论是否要取消售价或将低到 2.5 万美元的平价版车型 Model 2,但最终结果是不欢而散。

特斯拉内部员工称,马斯克似乎已经对造车失去兴趣,严格来说,他是对做一款大众车型提不起兴趣。从两年前开始,马斯克对汽车研发工作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结合马斯克这些年在科技领域的探索动作来看,他显然更乐于当一个 「开创者」,而非 「跟随者」,哪怕其跟随的是由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

今年 9 月,特斯拉发布了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提出以 AI 大模型能力为核心,构建从自动驾驶到人形机器人,从能源网络到太空计划,一个极具科技前瞻性的生态系统。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 AI 不仅能开车,还能理解人类意图,这才是真正的突破。」 事实上,近年特斯拉的创新业务,无论是汽车领域还是其他板块,基本都以 AI 为核心驱动。

今年 6 月,特斯拉推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CyberCab 正式在美国试运营,该项目的算力与感知系统全部基于特斯拉自研 AI 硬件。

10 月,特斯拉向北美用户推送了 FSD V14 版本,此次更新整合了特斯拉 Robotaxi 项目的核心算法成果,被业内视为特斯拉向 L4 级自动驾驶迈进的关键一步;此外,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也计划于 2025 年底推出第三代产品,并于 2026 年启动量产。

种种迹象来看,马斯克当下正醉心于自己的科技梦,通过构建 「车-机器人-AI」 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将汽车升级为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终端,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业务也悄然从 「核心主角」 转变为支撑马斯克梦想的基石。

因此,马斯克不再执着于汽车产品本身的创新,甚至将车身车标都取消了,而是更看重以汽车为支点,撬动 AI 技术的多元场景应用,让汽车成为串联起整个科技版图的纽带。

今年 9 月,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提出了一份为期十年的全新薪酬方案,包括四个重要目标:交付 2000 万辆特斯拉汽车;FSD 活跃订阅用户达到 1000 万;交付 100 万台人形机器人;运营 100 万辆 Robotax。

某种程度来看,这份薪酬方案也在努力化解投资者对于马斯克过度 「不务正业」 的担忧。相较于远至星际的冒险,董事会更希望马斯克将精力锚定在特斯拉可落地、可量化的核心业务。

毕竟,在马斯克 「逐梦」 的过程中,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依然是最重要的 「钱袋子」,更能为 FSD 迭代、Robotaxi 规模化等提供数据和场景双重支撑,绝对不容有失。

十年前,特斯拉用科技感与未来感重新定义了汽车;十年后,特斯拉则希望再一次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颠覆者。

只是,在这个全新的战场中,特斯拉能否再一次复刻胜利,不能单靠商业战略的布局,还需要重拾那个曾经让自己伟大的核心——敢于突破行业边界、挑战技术天花板的初心与魄力。(楷楷)

【文章来源:techweb】

摘掉车标、砍掉灯带、取消天窗、手动方向盘……不少网友吐槽,这哪是特斯拉的 「平民车型」,明明就是一台又贵又简陋的 「铁皮车」。

近日,传闻已久的廉价版特斯拉终于揭开面纱。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正式推出了 Model Y Standard 和 Model 3 Standard,起售价分别为 3.999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28.5 万元) 和 3.699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26.4 万元),是 「特斯拉史上最便宜新车」。

不过,消费者却并不买账,他们用 「毛坯房」 来形容这俩标准版,认为特斯拉将本就不多的配置砍到几乎没有。消费者期待的是价格更低,而非配置更少的特斯拉。

资本市场同样用脚投票,新车发售当天,特斯拉美股应声下跌 4.45%,一夜之间蒸发市值约 670 亿美元。

过去几年,特斯拉几乎将 「降价」 作为应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这招虽然屡试不爽,但也让特斯拉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是降价,越暴露自己的困境。当特斯拉离 「科技领先者」 的光环越来越远,消费者又凭何要掏钱买单。

越降价,越挨骂

总体来看,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推出的两款标准版车型,都是通过减配部分功能来降低售价。

有汽车博主整理了 ModelY 标准版的减配项,除了减少车内配置和功能之外,汽车续航 「缩水」 了,也没有配备特斯拉的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仅搭载了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统。

这也是让消费者感到失望的原因,毕竟,人们预想的廉价版是 「车好价低」,但 ModelY 和 Model3 标准版却跟 「性价比」 并不沾边。

特斯拉的内饰一向以简洁著称,即便是普通版都被网友戏称为 「毛坯房」,如今标准版更几乎砍掉了所有能砍的配置,被网友吐槽为 「铁皮房」——配置基本为 0,就剩下车的功能。

可是,尽管标准版已经如此 「简陋」,其售价还称不上 「便宜」。特斯拉的股价在新车发布后出现下滑,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并不看好这两款新车。

一方面,标准版的定价颇为尴尬。有证券分析师指出,其仅比高级版 (特斯拉已将 ModelY 和 Model 3 现有车型改为高级版) 便宜约 5000 美元,这样的降价幅度远不足以抵消减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消费者而言,价格虽降,但相较于减少的配置,却未必 「值回差价」。标准版的降价幅度并不足以大规模激发新需求,还可能反过来削弱品牌自身的溢价能力。

另一方面,特斯拉早已 「降价成瘾」,但每一次降价都只不过是 「饮鸩解渴」,最终砍向的还是自身的利润。

2025 年上半年,特斯拉实现营收 418.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6%;净利润仅 23.27 亿美元,同比暴跌 30%。

不过,具体到单车利润,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平均每辆车赚 5700 美元,相比 2021 年 1.3 万美元/辆的数字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已低于许多中国车企。

(图源:妙投 APP)

在 2023 年之前,特斯拉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20%-25% 的极高水平,而在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仅为 16.81%,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降价空间已然不大。可以预见,若特斯拉进一步推出廉价车型,只会继续削弱自身的利润空间,这也是资本市场所担忧的问题。

可即便如此,特斯拉还是无法停止对降价路径的依赖。最直接的原因,是特斯拉必须通过规模效应捍卫成本优势。

汽车制造行业身上有着非常典型的 「规模决定成本」 逻辑,如投资工厂、技术研发等都是固定支出,只有不断积累销量,才能有效摊薄成本。此外,销量规模也提升了车企面向上游供应商时的议价能力。

除此以外,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其中,中国车企的崛起带来的影响最为巨大。

在国内车企纷纷打出 「性价比」 这张明牌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品牌优势也在不断被稀释,其很难凭借现有产品体系稳守市场份额,「降价」 也成为无奈的选择。

被 「透支」 的品牌价值

不过,「降价换销量」 看似理所当然,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却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领域的开拓者,其不仅是一家车企,更是一个标志性的 「科技符号」,能够持续吸引一批认同特斯拉品牌理念的消费者,他们不介意配置缩水,买的就是特斯拉这个 「品牌」。只要特斯拉价格降至足够有吸引力的区间,多数人大概率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频繁降价的举动也让不少消费者担忧 「刚买就降价」,尤其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 「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导致不少潜在用户选择犹豫观望,甚至失去对品牌的信任。

长期投资特斯拉的 Gerber Kawasaki 财富投资管理公司 CEO 罗斯·格伯指出,「特斯拉正变得越来越像丰田,而不是梅赛德斯。」

由此可见,特斯拉最深层次的问题并非 「降不降价」,而是其越降价,就越暴露出旗下产品缺乏创新亮点的痛点。在下一款能够支撑品牌价值的突破性产品出现之前,特斯拉只能不断透支自己的品牌价值。

在此之前,Model Y 成为了被特斯拉寄予厚望的 「大单品」,数据显示,2024 年特斯拉在中国交付超 65.7 万辆车,其中 Model Y 占到七成以上。

今年以来,Model Y 的 「改版变形」 成为了特斯拉重要的产品策略之一,比如北美市场的 「标准版」,国内市场的 「加长版」,还有时隔 6 年才迎来的大改款。

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是特斯拉 「妙手回春」 的关键一步,能够以更低成本的改动,尝试吸引更多细分市场用户。

比如聚焦于家庭用户的 Model YL,能更好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和座位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官方没有公布销售数据,但官网显示的交付周期比 Model Y 长,意味着预订人数可能更多。

但目前来看,无论是 Model YL,还是 Model Y 标准版,它们作为 Model Y 的改版车,必然会受到原车型框架的限制,改动空间并不大。

另外,据 36 氪报道,Model Y 标准版有望于明年进入中国市场,内部代号为 E41、D50,这也意味着至少到明年为止,特斯拉似乎都没有推出颠覆性产品的打算或储备。

从销售成绩来看,这些修修补补的改动恐怕难以扭转大局。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累计交付约 121.78 万辆,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特斯拉的产品矩阵已显疲态,新品投放节奏却迟迟跟不上,相较之下,中国车企的车型迭代周期已缩短至 1.3 年,两者的差距已越来越明显。

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测,特斯拉 2025 年全球市场份额将降至 13%,中国市场甚至将降至 7.6%。特斯拉仅靠现有的产品矩阵还能坚持多久,只能 「走一步、看一步」。

马斯克的一场赌局

可尽管如此,特斯拉还是很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其中,ModelY 依然是前三季度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型。

尽管 Model Y 一直被吐槽 「老化」,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确实强劲,只要 Model Y 仍保持强劲销量,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就很难被颠覆。

这也足以证明当初主导打造 Model Y 的马斯克,其产品战略眼光有多精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特斯拉汽车业务如今缺乏创新,也与马斯克近年工作重心转移密切相关。

今年 4 月,根据外媒 The Information 报道,马斯克在一场内部会议中,与特斯拉高管讨论是否要取消售价或将低到 2.5 万美元的平价版车型 Model 2,但最终结果是不欢而散。

特斯拉内部员工称,马斯克似乎已经对造车失去兴趣,严格来说,他是对做一款大众车型提不起兴趣。从两年前开始,马斯克对汽车研发工作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结合马斯克这些年在科技领域的探索动作来看,他显然更乐于当一个 「开创者」,而非 「跟随者」,哪怕其跟随的是由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

今年 9 月,特斯拉发布了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提出以 AI 大模型能力为核心,构建从自动驾驶到人形机器人,从能源网络到太空计划,一个极具科技前瞻性的生态系统。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 AI 不仅能开车,还能理解人类意图,这才是真正的突破。」 事实上,近年特斯拉的创新业务,无论是汽车领域还是其他板块,基本都以 AI 为核心驱动。

今年 6 月,特斯拉推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CyberCab 正式在美国试运营,该项目的算力与感知系统全部基于特斯拉自研 AI 硬件。

10 月,特斯拉向北美用户推送了 FSD V14 版本,此次更新整合了特斯拉 Robotaxi 项目的核心算法成果,被业内视为特斯拉向 L4 级自动驾驶迈进的关键一步;此外,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也计划于 2025 年底推出第三代产品,并于 2026 年启动量产。

种种迹象来看,马斯克当下正醉心于自己的科技梦,通过构建 「车-机器人-AI」 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将汽车升级为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终端,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业务也悄然从 「核心主角」 转变为支撑马斯克梦想的基石。

因此,马斯克不再执着于汽车产品本身的创新,甚至将车身车标都取消了,而是更看重以汽车为支点,撬动 AI 技术的多元场景应用,让汽车成为串联起整个科技版图的纽带。

今年 9 月,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提出了一份为期十年的全新薪酬方案,包括四个重要目标:交付 2000 万辆特斯拉汽车;FSD 活跃订阅用户达到 1000 万;交付 100 万台人形机器人;运营 100 万辆 Robotax。

某种程度来看,这份薪酬方案也在努力化解投资者对于马斯克过度 「不务正业」 的担忧。相较于远至星际的冒险,董事会更希望马斯克将精力锚定在特斯拉可落地、可量化的核心业务。

毕竟,在马斯克 「逐梦」 的过程中,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依然是最重要的 「钱袋子」,更能为 FSD 迭代、Robotaxi 规模化等提供数据和场景双重支撑,绝对不容有失。

十年前,特斯拉用科技感与未来感重新定义了汽车;十年后,特斯拉则希望再一次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颠覆者。

只是,在这个全新的战场中,特斯拉能否再一次复刻胜利,不能单靠商业战略的布局,还需要重拾那个曾经让自己伟大的核心——敢于突破行业边界、挑战技术天花板的初心与魄力。(楷楷)

YOU MAY ALSO LIKE

苹果 iOS 26 液态玻璃效果将能调节不透明度 预计月底推送

vivo 智能手机 Q3 在印度出货量是苹果近两倍 小米 OPPO 也高于苹果

【文章来源:techweb】

摘掉车标、砍掉灯带、取消天窗、手动方向盘……不少网友吐槽,这哪是特斯拉的 「平民车型」,明明就是一台又贵又简陋的 「铁皮车」。

近日,传闻已久的廉价版特斯拉终于揭开面纱。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正式推出了 Model Y Standard 和 Model 3 Standard,起售价分别为 3.999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28.5 万元) 和 3.699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26.4 万元),是 「特斯拉史上最便宜新车」。

不过,消费者却并不买账,他们用 「毛坯房」 来形容这俩标准版,认为特斯拉将本就不多的配置砍到几乎没有。消费者期待的是价格更低,而非配置更少的特斯拉。

资本市场同样用脚投票,新车发售当天,特斯拉美股应声下跌 4.45%,一夜之间蒸发市值约 670 亿美元。

过去几年,特斯拉几乎将 「降价」 作为应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这招虽然屡试不爽,但也让特斯拉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是降价,越暴露自己的困境。当特斯拉离 「科技领先者」 的光环越来越远,消费者又凭何要掏钱买单。

越降价,越挨骂

总体来看,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推出的两款标准版车型,都是通过减配部分功能来降低售价。

有汽车博主整理了 ModelY 标准版的减配项,除了减少车内配置和功能之外,汽车续航 「缩水」 了,也没有配备特斯拉的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仅搭载了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统。

这也是让消费者感到失望的原因,毕竟,人们预想的廉价版是 「车好价低」,但 ModelY 和 Model3 标准版却跟 「性价比」 并不沾边。

特斯拉的内饰一向以简洁著称,即便是普通版都被网友戏称为 「毛坯房」,如今标准版更几乎砍掉了所有能砍的配置,被网友吐槽为 「铁皮房」——配置基本为 0,就剩下车的功能。

可是,尽管标准版已经如此 「简陋」,其售价还称不上 「便宜」。特斯拉的股价在新车发布后出现下滑,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并不看好这两款新车。

一方面,标准版的定价颇为尴尬。有证券分析师指出,其仅比高级版 (特斯拉已将 ModelY 和 Model 3 现有车型改为高级版) 便宜约 5000 美元,这样的降价幅度远不足以抵消减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消费者而言,价格虽降,但相较于减少的配置,却未必 「值回差价」。标准版的降价幅度并不足以大规模激发新需求,还可能反过来削弱品牌自身的溢价能力。

另一方面,特斯拉早已 「降价成瘾」,但每一次降价都只不过是 「饮鸩解渴」,最终砍向的还是自身的利润。

2025 年上半年,特斯拉实现营收 418.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6%;净利润仅 23.27 亿美元,同比暴跌 30%。

不过,具体到单车利润,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平均每辆车赚 5700 美元,相比 2021 年 1.3 万美元/辆的数字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已低于许多中国车企。

(图源:妙投 APP)

在 2023 年之前,特斯拉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20%-25% 的极高水平,而在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仅为 16.81%,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降价空间已然不大。可以预见,若特斯拉进一步推出廉价车型,只会继续削弱自身的利润空间,这也是资本市场所担忧的问题。

可即便如此,特斯拉还是无法停止对降价路径的依赖。最直接的原因,是特斯拉必须通过规模效应捍卫成本优势。

汽车制造行业身上有着非常典型的 「规模决定成本」 逻辑,如投资工厂、技术研发等都是固定支出,只有不断积累销量,才能有效摊薄成本。此外,销量规模也提升了车企面向上游供应商时的议价能力。

除此以外,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其中,中国车企的崛起带来的影响最为巨大。

在国内车企纷纷打出 「性价比」 这张明牌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品牌优势也在不断被稀释,其很难凭借现有产品体系稳守市场份额,「降价」 也成为无奈的选择。

被 「透支」 的品牌价值

不过,「降价换销量」 看似理所当然,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却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领域的开拓者,其不仅是一家车企,更是一个标志性的 「科技符号」,能够持续吸引一批认同特斯拉品牌理念的消费者,他们不介意配置缩水,买的就是特斯拉这个 「品牌」。只要特斯拉价格降至足够有吸引力的区间,多数人大概率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频繁降价的举动也让不少消费者担忧 「刚买就降价」,尤其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 「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导致不少潜在用户选择犹豫观望,甚至失去对品牌的信任。

长期投资特斯拉的 Gerber Kawasaki 财富投资管理公司 CEO 罗斯·格伯指出,「特斯拉正变得越来越像丰田,而不是梅赛德斯。」

由此可见,特斯拉最深层次的问题并非 「降不降价」,而是其越降价,就越暴露出旗下产品缺乏创新亮点的痛点。在下一款能够支撑品牌价值的突破性产品出现之前,特斯拉只能不断透支自己的品牌价值。

在此之前,Model Y 成为了被特斯拉寄予厚望的 「大单品」,数据显示,2024 年特斯拉在中国交付超 65.7 万辆车,其中 Model Y 占到七成以上。

今年以来,Model Y 的 「改版变形」 成为了特斯拉重要的产品策略之一,比如北美市场的 「标准版」,国内市场的 「加长版」,还有时隔 6 年才迎来的大改款。

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是特斯拉 「妙手回春」 的关键一步,能够以更低成本的改动,尝试吸引更多细分市场用户。

比如聚焦于家庭用户的 Model YL,能更好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和座位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官方没有公布销售数据,但官网显示的交付周期比 Model Y 长,意味着预订人数可能更多。

但目前来看,无论是 Model YL,还是 Model Y 标准版,它们作为 Model Y 的改版车,必然会受到原车型框架的限制,改动空间并不大。

另外,据 36 氪报道,Model Y 标准版有望于明年进入中国市场,内部代号为 E41、D50,这也意味着至少到明年为止,特斯拉似乎都没有推出颠覆性产品的打算或储备。

从销售成绩来看,这些修修补补的改动恐怕难以扭转大局。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累计交付约 121.78 万辆,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特斯拉的产品矩阵已显疲态,新品投放节奏却迟迟跟不上,相较之下,中国车企的车型迭代周期已缩短至 1.3 年,两者的差距已越来越明显。

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测,特斯拉 2025 年全球市场份额将降至 13%,中国市场甚至将降至 7.6%。特斯拉仅靠现有的产品矩阵还能坚持多久,只能 「走一步、看一步」。

马斯克的一场赌局

可尽管如此,特斯拉还是很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其中,ModelY 依然是前三季度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型。

尽管 Model Y 一直被吐槽 「老化」,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确实强劲,只要 Model Y 仍保持强劲销量,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就很难被颠覆。

这也足以证明当初主导打造 Model Y 的马斯克,其产品战略眼光有多精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特斯拉汽车业务如今缺乏创新,也与马斯克近年工作重心转移密切相关。

今年 4 月,根据外媒 The Information 报道,马斯克在一场内部会议中,与特斯拉高管讨论是否要取消售价或将低到 2.5 万美元的平价版车型 Model 2,但最终结果是不欢而散。

特斯拉内部员工称,马斯克似乎已经对造车失去兴趣,严格来说,他是对做一款大众车型提不起兴趣。从两年前开始,马斯克对汽车研发工作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结合马斯克这些年在科技领域的探索动作来看,他显然更乐于当一个 「开创者」,而非 「跟随者」,哪怕其跟随的是由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

今年 9 月,特斯拉发布了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提出以 AI 大模型能力为核心,构建从自动驾驶到人形机器人,从能源网络到太空计划,一个极具科技前瞻性的生态系统。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 AI 不仅能开车,还能理解人类意图,这才是真正的突破。」 事实上,近年特斯拉的创新业务,无论是汽车领域还是其他板块,基本都以 AI 为核心驱动。

今年 6 月,特斯拉推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CyberCab 正式在美国试运营,该项目的算力与感知系统全部基于特斯拉自研 AI 硬件。

10 月,特斯拉向北美用户推送了 FSD V14 版本,此次更新整合了特斯拉 Robotaxi 项目的核心算法成果,被业内视为特斯拉向 L4 级自动驾驶迈进的关键一步;此外,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也计划于 2025 年底推出第三代产品,并于 2026 年启动量产。

种种迹象来看,马斯克当下正醉心于自己的科技梦,通过构建 「车-机器人-AI」 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将汽车升级为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终端,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业务也悄然从 「核心主角」 转变为支撑马斯克梦想的基石。

因此,马斯克不再执着于汽车产品本身的创新,甚至将车身车标都取消了,而是更看重以汽车为支点,撬动 AI 技术的多元场景应用,让汽车成为串联起整个科技版图的纽带。

今年 9 月,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提出了一份为期十年的全新薪酬方案,包括四个重要目标:交付 2000 万辆特斯拉汽车;FSD 活跃订阅用户达到 1000 万;交付 100 万台人形机器人;运营 100 万辆 Robotax。

某种程度来看,这份薪酬方案也在努力化解投资者对于马斯克过度 「不务正业」 的担忧。相较于远至星际的冒险,董事会更希望马斯克将精力锚定在特斯拉可落地、可量化的核心业务。

毕竟,在马斯克 「逐梦」 的过程中,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依然是最重要的 「钱袋子」,更能为 FSD 迭代、Robotaxi 规模化等提供数据和场景双重支撑,绝对不容有失。

十年前,特斯拉用科技感与未来感重新定义了汽车;十年后,特斯拉则希望再一次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颠覆者。

只是,在这个全新的战场中,特斯拉能否再一次复刻胜利,不能单靠商业战略的布局,还需要重拾那个曾经让自己伟大的核心——敢于突破行业边界、挑战技术天花板的初心与魄力。(楷楷)

【文章来源:techweb】

摘掉车标、砍掉灯带、取消天窗、手动方向盘……不少网友吐槽,这哪是特斯拉的 「平民车型」,明明就是一台又贵又简陋的 「铁皮车」。

近日,传闻已久的廉价版特斯拉终于揭开面纱。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正式推出了 Model Y Standard 和 Model 3 Standard,起售价分别为 3.999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28.5 万元) 和 3.699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26.4 万元),是 「特斯拉史上最便宜新车」。

不过,消费者却并不买账,他们用 「毛坯房」 来形容这俩标准版,认为特斯拉将本就不多的配置砍到几乎没有。消费者期待的是价格更低,而非配置更少的特斯拉。

资本市场同样用脚投票,新车发售当天,特斯拉美股应声下跌 4.45%,一夜之间蒸发市值约 670 亿美元。

过去几年,特斯拉几乎将 「降价」 作为应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这招虽然屡试不爽,但也让特斯拉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是降价,越暴露自己的困境。当特斯拉离 「科技领先者」 的光环越来越远,消费者又凭何要掏钱买单。

越降价,越挨骂

总体来看,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推出的两款标准版车型,都是通过减配部分功能来降低售价。

有汽车博主整理了 ModelY 标准版的减配项,除了减少车内配置和功能之外,汽车续航 「缩水」 了,也没有配备特斯拉的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仅搭载了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统。

这也是让消费者感到失望的原因,毕竟,人们预想的廉价版是 「车好价低」,但 ModelY 和 Model3 标准版却跟 「性价比」 并不沾边。

特斯拉的内饰一向以简洁著称,即便是普通版都被网友戏称为 「毛坯房」,如今标准版更几乎砍掉了所有能砍的配置,被网友吐槽为 「铁皮房」——配置基本为 0,就剩下车的功能。

可是,尽管标准版已经如此 「简陋」,其售价还称不上 「便宜」。特斯拉的股价在新车发布后出现下滑,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并不看好这两款新车。

一方面,标准版的定价颇为尴尬。有证券分析师指出,其仅比高级版 (特斯拉已将 ModelY 和 Model 3 现有车型改为高级版) 便宜约 5000 美元,这样的降价幅度远不足以抵消减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消费者而言,价格虽降,但相较于减少的配置,却未必 「值回差价」。标准版的降价幅度并不足以大规模激发新需求,还可能反过来削弱品牌自身的溢价能力。

另一方面,特斯拉早已 「降价成瘾」,但每一次降价都只不过是 「饮鸩解渴」,最终砍向的还是自身的利润。

2025 年上半年,特斯拉实现营收 418.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6%;净利润仅 23.27 亿美元,同比暴跌 30%。

不过,具体到单车利润,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平均每辆车赚 5700 美元,相比 2021 年 1.3 万美元/辆的数字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已低于许多中国车企。

(图源:妙投 APP)

在 2023 年之前,特斯拉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20%-25% 的极高水平,而在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仅为 16.81%,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降价空间已然不大。可以预见,若特斯拉进一步推出廉价车型,只会继续削弱自身的利润空间,这也是资本市场所担忧的问题。

可即便如此,特斯拉还是无法停止对降价路径的依赖。最直接的原因,是特斯拉必须通过规模效应捍卫成本优势。

汽车制造行业身上有着非常典型的 「规模决定成本」 逻辑,如投资工厂、技术研发等都是固定支出,只有不断积累销量,才能有效摊薄成本。此外,销量规模也提升了车企面向上游供应商时的议价能力。

除此以外,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其中,中国车企的崛起带来的影响最为巨大。

在国内车企纷纷打出 「性价比」 这张明牌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品牌优势也在不断被稀释,其很难凭借现有产品体系稳守市场份额,「降价」 也成为无奈的选择。

被 「透支」 的品牌价值

不过,「降价换销量」 看似理所当然,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却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领域的开拓者,其不仅是一家车企,更是一个标志性的 「科技符号」,能够持续吸引一批认同特斯拉品牌理念的消费者,他们不介意配置缩水,买的就是特斯拉这个 「品牌」。只要特斯拉价格降至足够有吸引力的区间,多数人大概率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频繁降价的举动也让不少消费者担忧 「刚买就降价」,尤其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 「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导致不少潜在用户选择犹豫观望,甚至失去对品牌的信任。

长期投资特斯拉的 Gerber Kawasaki 财富投资管理公司 CEO 罗斯·格伯指出,「特斯拉正变得越来越像丰田,而不是梅赛德斯。」

由此可见,特斯拉最深层次的问题并非 「降不降价」,而是其越降价,就越暴露出旗下产品缺乏创新亮点的痛点。在下一款能够支撑品牌价值的突破性产品出现之前,特斯拉只能不断透支自己的品牌价值。

在此之前,Model Y 成为了被特斯拉寄予厚望的 「大单品」,数据显示,2024 年特斯拉在中国交付超 65.7 万辆车,其中 Model Y 占到七成以上。

今年以来,Model Y 的 「改版变形」 成为了特斯拉重要的产品策略之一,比如北美市场的 「标准版」,国内市场的 「加长版」,还有时隔 6 年才迎来的大改款。

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是特斯拉 「妙手回春」 的关键一步,能够以更低成本的改动,尝试吸引更多细分市场用户。

比如聚焦于家庭用户的 Model YL,能更好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和座位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官方没有公布销售数据,但官网显示的交付周期比 Model Y 长,意味着预订人数可能更多。

但目前来看,无论是 Model YL,还是 Model Y 标准版,它们作为 Model Y 的改版车,必然会受到原车型框架的限制,改动空间并不大。

另外,据 36 氪报道,Model Y 标准版有望于明年进入中国市场,内部代号为 E41、D50,这也意味着至少到明年为止,特斯拉似乎都没有推出颠覆性产品的打算或储备。

从销售成绩来看,这些修修补补的改动恐怕难以扭转大局。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累计交付约 121.78 万辆,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特斯拉的产品矩阵已显疲态,新品投放节奏却迟迟跟不上,相较之下,中国车企的车型迭代周期已缩短至 1.3 年,两者的差距已越来越明显。

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测,特斯拉 2025 年全球市场份额将降至 13%,中国市场甚至将降至 7.6%。特斯拉仅靠现有的产品矩阵还能坚持多久,只能 「走一步、看一步」。

马斯克的一场赌局

可尽管如此,特斯拉还是很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其中,ModelY 依然是前三季度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型。

尽管 Model Y 一直被吐槽 「老化」,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确实强劲,只要 Model Y 仍保持强劲销量,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就很难被颠覆。

这也足以证明当初主导打造 Model Y 的马斯克,其产品战略眼光有多精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特斯拉汽车业务如今缺乏创新,也与马斯克近年工作重心转移密切相关。

今年 4 月,根据外媒 The Information 报道,马斯克在一场内部会议中,与特斯拉高管讨论是否要取消售价或将低到 2.5 万美元的平价版车型 Model 2,但最终结果是不欢而散。

特斯拉内部员工称,马斯克似乎已经对造车失去兴趣,严格来说,他是对做一款大众车型提不起兴趣。从两年前开始,马斯克对汽车研发工作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结合马斯克这些年在科技领域的探索动作来看,他显然更乐于当一个 「开创者」,而非 「跟随者」,哪怕其跟随的是由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

今年 9 月,特斯拉发布了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提出以 AI 大模型能力为核心,构建从自动驾驶到人形机器人,从能源网络到太空计划,一个极具科技前瞻性的生态系统。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 AI 不仅能开车,还能理解人类意图,这才是真正的突破。」 事实上,近年特斯拉的创新业务,无论是汽车领域还是其他板块,基本都以 AI 为核心驱动。

今年 6 月,特斯拉推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CyberCab 正式在美国试运营,该项目的算力与感知系统全部基于特斯拉自研 AI 硬件。

10 月,特斯拉向北美用户推送了 FSD V14 版本,此次更新整合了特斯拉 Robotaxi 项目的核心算法成果,被业内视为特斯拉向 L4 级自动驾驶迈进的关键一步;此外,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也计划于 2025 年底推出第三代产品,并于 2026 年启动量产。

种种迹象来看,马斯克当下正醉心于自己的科技梦,通过构建 「车-机器人-AI」 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将汽车升级为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终端,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业务也悄然从 「核心主角」 转变为支撑马斯克梦想的基石。

因此,马斯克不再执着于汽车产品本身的创新,甚至将车身车标都取消了,而是更看重以汽车为支点,撬动 AI 技术的多元场景应用,让汽车成为串联起整个科技版图的纽带。

今年 9 月,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提出了一份为期十年的全新薪酬方案,包括四个重要目标:交付 2000 万辆特斯拉汽车;FSD 活跃订阅用户达到 1000 万;交付 100 万台人形机器人;运营 100 万辆 Robotax。

某种程度来看,这份薪酬方案也在努力化解投资者对于马斯克过度 「不务正业」 的担忧。相较于远至星际的冒险,董事会更希望马斯克将精力锚定在特斯拉可落地、可量化的核心业务。

毕竟,在马斯克 「逐梦」 的过程中,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依然是最重要的 「钱袋子」,更能为 FSD 迭代、Robotaxi 规模化等提供数据和场景双重支撑,绝对不容有失。

十年前,特斯拉用科技感与未来感重新定义了汽车;十年后,特斯拉则希望再一次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颠覆者。

只是,在这个全新的战场中,特斯拉能否再一次复刻胜利,不能单靠商业战略的布局,还需要重拾那个曾经让自己伟大的核心——敢于突破行业边界、挑战技术天花板的初心与魄力。(楷楷)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4200美元的黄金,在「高压」与「护城河」之间试探极限

4200 美元的黄金,在 「高压」 与 「护城河」 之间试探极限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国内目前最大天然碱资源新动向:中盐化工携山东海化等出资80亿元,集结通辽

国内目前最大天然碱资源新动向:中盐化工携山东海化等出资 80 亿元,集结通辽

2025 年 10 月 21 日

特斯拉财报在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景成市场关注焦点

2025 年 10 月 21 日
深夜又一A股公司曝算力计划泡汤!群兴玩具五追「风口」并购皆告失败

深夜又一 A 股公司曝算力计划泡汤!群兴玩具五追 「风口」 并购皆告失败

2025 年 10 月 21 日

日经 ETF 涨超 6%

2025 年 10 月 21 日
从彭浦新村到浙工新村,原拆原建的城市更新模式如何向规范化发展?专家崔霁:迫切需要一部上位法

从彭浦新村到浙工新村,原拆原建的城市更新模式如何向规范化发展?专家崔霁:迫切需要一部上位法

2025 年 10 月 21 日
【财经分析】近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 有望撬动数万亿投资动能

【财经分析】 近 3000 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 有望撬动数万亿投资动能

2025 年 10 月 21 日

突发!金价大跌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市盈率超220倍!三连板603933紧急提示风险!

市盈率超 220 倍!三连板 603933 紧急提示风险!

2025 年 10 月 21 日
10月21日美市更新支撑阻力:18品种支撑阻力(金银铂钯原油天然气铜及十大货币对)

10 月 21 日美市更新支撑阻力:18 品种支撑阻力 (金银铂钯原油天然气铜及十大货币对)

2025 年 10 月 21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0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 9 月    

近期动态

  • 4200 美元的黄金,在 「高压」 与 「护城河」 之间试探极限
  • 国内目前最大天然碱资源新动向:中盐化工携山东海化等出资 80 亿元,集结通辽
  • 特斯拉财报在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景成市场关注焦点
  • 深夜又一 A 股公司曝算力计划泡汤!群兴玩具五追 「风口」 并购皆告失败
  • 日经 ETF 涨超 6%
  • 从彭浦新村到浙工新村,原拆原建的城市更新模式如何向规范化发展?专家崔霁:迫切需要一部上位法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