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1 日晚间,国际贵金属市场风云突变,金、银价格上演 「断崖式」 跳水。Wind 数据显示,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最大跌幅达 6.3%,创下 2013 年 4 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现货白银最大跌幅更达 8.7%,刷新 2021 年以来的单日跌幅纪录,金银市场同步遭遇 「黑色夜晚」。
恐慌情绪继续传导。10 月 22 日,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最低触及 4002.89 美元/盎司,伦敦现货白银盘中最低下探至 47.48 美元/盎司;A 股贵金属板块开盘即承压,西部黄金、招金黄金、湖南黄金等盘中跌幅超 5%。这场历史性暴跌为何突然降临?牛市行情是否就此终结?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
金银骤跌 「变脸」
在连续多日刷新历史高点后,贵金属「黑马」 突现变脸。10 月 21 日午后至晚间,国际贵金属市场突发剧烈震荡,金、银价格上演 「断崖式」 跳水,引发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Wind 数据显示,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最大跌幅达 6.3%,创下自 2013 年 4 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现货白银跌幅更为迅猛,盘中最低触及 47.817 美元/盎司,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最大跌幅达 8.7%,创下自 2021 年以来的单日跌幅纪录,金银市场同步遭遇 「黑色夜晚」。
进入 10 月 22 日,国际金银跌势未止,延续前一日的低迷行情。截至 17:00,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报 4081.481 美元/盎司,盘中最低触及 4002.89 美元/盎司;伦敦现货白银同样承压,报 48.485 美元/盎司,盘中最低下探至 47.48 美元/盎司。更值得关注的是,受贵金属暴跌影响,A 股市场贵金属板块也遭遇 「寒流」,在 Wind 中国行业指数贵金属板块中,湖南白银跌幅 7.71%,晓程科技跌幅 6.15%,西部黄金、湖南黄金跌幅均超 4.4%,四川黄金、招金黄金、赤峰黄金、山东黄金等跌幅均超 3%。
此次贵金属突然下挫,从消息面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是重要因素之一。据新华社报道,德国、法国、英国等多国领导人联合发表声明,支持 「立即停止军事行动,以当前接触线为起点展开谈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签署该声明。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俄乌冲突相关方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停火,这一突发性事件直接缓解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削弱了贵金属的避险需求,成为触发价格回调的直接催化剂。
从市场层面看,前期上涨已为调整埋下伏笔。中国 (香港) 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进一步分析指出,在本周暴跌之前,黄金今年上涨幅度已超过 65%,累积了大量获利盘。结合期货持仓情况,过去几个交易日里,空头因无法忍受亏损,出现大量止损盘,这推动了价格上升;而价格上涨又使得更多多头选择卖出平仓、兑现盈利,最终导致黄金价格大幅下跌。
综合来看,此次国际金银大幅下跌,其核心原因在于多重因素共振。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补充道,从根本上看,前期金银价格持续走高、积累较大涨幅,市场内部已存在较强的获利回吐压力。此次下跌正处于阶段性高位回调的技术调整周期。此外,美元指数的强势上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攀升,直接削弱了无息资产黄金和白银的吸引力。全球投资者对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的转变也是关键:随着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较为强劲,市场对美联储降息进程的乐观情绪有所降温,使得资金回流美元资产。从事件角度看,近期地缘风险阶段缓和、市场避险需求减少,以及交易所内机构与投机资金集中止盈离场,导致技术性抛售盘快速涌现,形成踩踏效应,这是本轮暴跌的直接催化因素。这些内外因素叠加,最终触发了多年最大单日跌幅。
短期调整还是牛市终结?
此次金银暴跌引发市场对其未来走势的强烈关注,这究竟是短期调整还是趋势性反转?以往,贵金属大 「牛市」 往往由通胀失控或金融危机驱动。如 20 世纪 70 年代的黄金牛市源于美元信用崩塌和石油危机引发的恶性通胀;2011 年的上涨则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超发引发的保值需求密切相关。
此轮贵金属价格的上涨,则得益于政策、需求与避险的共振,也让黄金彻底成为牛市神话。回顾历史走势,从 1000 美元到 2000 美元,黄金用了 12 年,而从 2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则仅用了不到五年时间。而从 3000 美元至 4000 美元的跨越,只用了短短半年。
尤其是在 8 月下旬以来,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升温,促使金价从 3300 美元位置一路冲高。9 月 18 日,美联储降息 「靴子」 落地,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 4.25%—4.5% 降至 4%—4.25%,削弱了持有非孳息资产的机会成本,大量资金涌入黄金市场。同时,各国央行持续购金,重塑了全球黄金市场的供需格局,截至 9 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 7406 万盎司,较上月末增加 4 万盎司,人民银行也已连续 11 个月增持黄金。10 月 8 日,现货黄金价格正式突破 4000 美元/盎司大关。
对于近期的深度调整,王红英认为,「短期下跌不会改变黄金上涨的长期逻辑。当前地缘政治博弈并未消失,美国超 36 万亿美元的债务问题也不可能短期解决;而且相关冲突只是有暂停意向,并未实质性结束,这些支撑黄金价格的长期结构性因素仍在」。
薛洪言也认为,此次下跌并非趋势性反转。「金银的避险属性没有失效,只是市场情绪阶段性切换。避险属性的核心是对冲系统性风险,并非对短期事件的线性反应,当地缘冲突从 『升级』 转向 『停火』,避险需求退潮属于正常市场调节。」 他提到,短期波动不会改变大类资产配置的长期逻辑,但可能影响短期资金流向,部分资金或从贵金属转向风险资产,尤其是受益于经济复苏预期的领域。
对于贵金属后续是否存在进一步下跌空间?王红英进一步解释,「从短期技术角度来讲,金银可能存在一定的惯性下跌,目的是修复各类技术指标,为后续上涨蓄势。从关键支撑位来看,4000 美元/盎司将是强支撑位,多空双方会在 4100 美元/盎司附近展开争夺」。
曾刚也表示,短期内不排除金银价格仍有一定下探空间,可以关注重要技术支撑位的表现,但中长期看,全球 「去美元化」、央行持续增持、美国债务高企等基本面因素依然利好贵金属。此外,若美联储在未来重启宽松周期,或地缘风险再度升温,都有望增强黄金、白银的中长期吸引力。
投资者还能上车吗
从市场情绪看,10 月 21 日金银价格骤跌曾引发短暂恐慌,多头集中抛售进一步放大波动;但随着 10 月 22 日伦敦现货黄金在 4100 美元/盎司关键支撑位逐步企稳,现货黄金、白银均从开盘跌势中转入小幅震荡。王红英分析指出,市场恐慌情绪逐步得到控制,10 月 22 日已呈现出短期技术性反弹走势,短期恐慌基本消散,当前市场正处于技术性支撑的关键位置。
从全球投资环境来看,王红英进一步分析称,当前市场 「资产荒」 特征显著。美股因泡沫化程度较高,投资者配置意愿有所下降;中国经济虽处于阶段性调整期,人民币计价资产估值具备优势,但中长期回升仍需时间。在此背景下,叠加大国政治经济博弈、区域事件等潜在风险,以及美国高负债带来的信用不确定性,黄金白银作为传统避险与保值工具,中长期仍是机构投资者及各国央行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 「压舱石」。
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否还能上车?当前持有贵金属资产的投资者又该如何操作?薛洪言建议,高风险承受能力者可考虑逢低补仓,把握大跌带来的布局机会;中低风险偏好者除非仓位特别重,否则建议耐心持有,依托长期支撑逻辑等待市场企稳反转。王红英则提醒,投资者要先明确自己是短期投机还是长期资产配置,如果是长期资产配置,要静待市场稳定后再考虑入场,投资品种方面,应避免使用过大杠杆的投资品种,可选择黄金金条、纸黄金或者黄金 ETF 产品等较为稳定的投资选择。
对于当前持有贵金属资产的投资者,曾刚进一步补充道,建议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差异化的应对策略。风险偏好较低的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适当减仓,优先保留核心底仓,将部分收益 「落袋为安」,规避后续短期亏损扩大的压力;同时建议设置动态止损位,降低持仓波动性。稳健型投资者可保持观望,既不盲目加仓,也不急于减持,若后市进一步下探临近关键支撑位可择机补仓、拉低整体成本。对于激进型投资者而言,可考虑在本轮调整过程中分批吸纳,但需严格风险控制,设好止损区间,避免追涨杀跌。整体来看,建议长期配置黄金仓位不宜超过总资产的 10%—20%,除非有更强的抗风险需求。面对市场大幅波动,稳健心态、合理仓位与科学分散配置,才是应对贵金属 「牛熊转换」 的不二法宝。
(北京商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