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砚丹 每经编辑|叶峰
在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证监会主席吴清关于创业板改革的最新表态,再度点燃市场对这一创新板块的期待。
10 月 27 日下午,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回顾 2020 年 6 月启动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其不仅重塑了板块生态,更催生了一轮波澜壮阔的成长行情。如今改革新篇章将启,历史经验与当下基本面共振之下,创业板正迎来新一轮投资价值释放期。
回顾上次创业板改革:指数领涨 A 股,牛股批量涌现
2020 年 6 月 12 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创业板迈入市场化改革新纪元。此次改革以 「信息披露为核心」,推出了包括新股上市前 5 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此后日涨跌幅放宽至 20%、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等一系列突破性举措。改革红利的释放迅速在市场走势中显现。
2020 年 8 月 24 日,创业板首批注册制企业上市。上市首日,首批上市的 18 只股票全部实现上涨,平均涨幅 212.4%,最高涨幅超 1000%。
2020 年 8 月 24 日至 2021 年 8 月 23 日的一年间,创业板指累计上涨 25.12%,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 (2.85%) 和深证成指 (7.85%) 的涨幅。
图一:创业板指

图二:上证指数
板块内牛股辈出,69 家公司股价实现翻倍,其中阳光电源、联创股份累计涨幅超 600%,上能电气、新雷能等个股涨幅逾 400%。
市值结构也实现跨越式升级,千亿市值公司数量从改革前的 9 家增至 19 家。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 「宁组合」 是当年创业板改革最大受益者。2020 年 8 月 24 日,宁德时代市值为 4705 亿元,2021 年 8 月 23 日飙升至 1.2 万亿元,成为当时深市 「一哥」。
改革的深远影响远超短期行情。经过五年改革,创业板形成了 「上市-融资-发展」 的良性循环。数据统计显示,在 2025 年 8 月 24 日,即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首批公司上市五周年之际,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 1384 家,总市值达到 16.52 万亿元。资本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创业板正逐步形成一个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成长板块
近期,开源证券回顾了创业板进化史,指出以年线为镜,创业板指作为中国新兴产业的潮头,在各时代中成为成长主线的锚点与起点。
具体而言,2013-2015 年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创业板指第一次 「出圈」。移动互联网与 4G 的落地,叠加经济转型与 「互联网+」 政策的持续推进,使创业板成为新兴产业聚集的核心舞台。
2019-2021 年,创业板迎来第二轮上行期。新能源、创新药、5G、半导体等新兴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产业升级的方向愈发明确,市场风格也逐渐由早期的 「广泛追逐成长」 转向 「聚焦高质量成长」。资金集中流向具备盈利能力与成长确定性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新能源和半导体等硬科技板块,显示出市场对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认可。与此前一轮不同,这一时期大市值公司不仅保持了稳健表现,还获得了显著估值提升,预示着投资风格正从单纯的成长溢价向 「价值+成长并重」 转变。
而近期创业板大涨,开源证券认为,与 2019-2021 年以新能源和医药为主线,或 2013-2015 年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周期相比,本轮行情中创业板对新兴产业的代表性已明显减弱。随着科创板和北交所的设立,部分前沿科技题材和估值溢价开始在新市场中孕育和释放,创业板不再是唯一的 「新兴产业风向标」。创业板正逐步形成一个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成长板块格局。
对于创业板后市,开源证券认为,ETF 资金流入或将进一步修复创业板估值自 6 月以来非宽基型 ETF 规模快速扩张,6-8 月净流入累计 2279 亿元,成为本轮行情的关键拐点。虽然 9 月创业板 ETF 规模有所回落,但 8 月曾出现显著放量。在 「选行业」 比 「选个股」 更为关键的环境下,创业板本身覆盖新能源、半导体、医药和 AI 等多元赛道,若后续增量资金继续通过主题 ETF 流入,创业板的整体估值修复仍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