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思瑜
两融余额再创新高,首次突破 2.5 万亿。
10 月 30 日,沪指盘中再创出新高 4025.70 点,之后回落跌破 4000 点,收报 3986.90 点。在前一天 (29 日) 沪指年内首次收盘站上 4000 点,与此同时,两融余额达到 2.5066 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场景与 2015 年 4 月 10 日有些相似,沪指同样站上 4000 点,两融余额达到 1.65 万亿元,也创下当时新高。那么,时隔十年,4000 点与两融新高再次相遇,这次有何不同?
在业内看来,这轮行情的涨势相对更为温和;当前市场对杠杆的运用更为审慎,融资交易活跃度处于合理区间;资金流向上,与 2015 年融资资金集中流向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不同,当前两融资金主要流向科技行业,持有个股也从高度集中走向合理分散。
对于两融规模是否有进一步上升空间?有券商分析师认为,与后续 A 股市场行情有关,若市场情绪持续升温,两融规模也有望上升。
这次 4000 点与两融新高再次相遇有何不同?
今年以来,随着行情的上涨,两融余额不断攀升,创出历史新高。
10 月 29 日,随着沪指站上 4000 点,两融余额也首度突破 2.5 万亿元,达到 2.5066 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 2.4886 万亿元,融券余额为 180.70 亿元。
十年前的 2015 年 4 月 10 日,沪指也突破 4000 点,两融余额也创出当时的新高 1.6521 万亿元。那么,此次情况与之前有何不同?
 

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经济发展形势与资本市场发展基础有较大不同,经济增长更具韧性,上市主体质量与投资者结构也有大幅改善和优化,当前两融余额能较好地支撑大盘行情。
「这次的市场生态与 2015 年之时不同,有着更稳健的资金节奏、更合理的杠杆水平、更优化的行业结构、更分散的风险分布。」 有资深券商人士说。
从上涨节奏来看,2015 年从 3049 点上涨至 4034 点,仅用时 2 个月,期间两融余额也从 1.1 万亿元左右上升至 1.65 万亿元;这次行情从 3040 点上涨至 4016 点,历时近 7 个月,两融余额也从 1.8 万亿元左右上升至 2.5 万亿元。以此来看,此轮行情的涨势相对更为温和。
再看杠杆水平,此次两融余额占 A 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 2.53%,而 2015 年 4 月 10 日之时,两融余额占 A 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 3.89%;此次两融交易额占 A 股成交额比例为 12.30%,也远低于 2015 年的 17.36%。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当前市场的杠杆比例仍然不是太高,投资者运用杠杆更为审慎,融资交易活跃度处于合理区间。」 上述资深券商人士称。
另外,在两融资金流向上,与 2015 年之时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彼时,融资资金集中流向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而如今融资资金主要青睐科技板块。
以 10 月 29 日的融资净买入情况来看,净买入较多的行业是电力设备、银行、通信、有色金属、计算机、电子等行业,而非银金融、基础化工、石油石化、商贸零售、房地产等行业遭融资净卖出。
个股方面,当日阳光电源、新易盛、工业富联、隆基绿能、先导智能等股票获融资大笔净买入,而中科曙光、东山精密、长川科技、中芯国际、宁德时代等股票被融资大笔净卖出。
是否还有上升空间?
在两融余额创新高背后,投资者两融需求如何,未来两融规模是否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有券商营业部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今年投资者开两融账户的需求增加,但没有特别夸张,属于正常增长。」
另有券商营业部的工作人员称,若投资者有需求,也不会盲目帮他们开,而是会根据投资者的实际情况,看是否符合条件、是否适合开户。
根据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 「中证数据」) 披露的数据,9 月份的新开账户数最多,为 20.54 万户。在这之前,5 月份的开户数最少,之后逐月增加,6 月份开户数破 10 万户,7 月份超过 12 万户,8 月份新开 18.30 万户。截至 9 月末,全市场融资融券账户总数已突破 1528 万户。
29 日两融余额创新高时,投资者参与情况如何?中证数据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29 日,个人投资者数量为 774.62 万名,机构投资者数量为 5.0254 万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 51.95 万名,相较前一个交易日的 49.2596 万名增加了 2.6902 万名。
对于后续两融规模是否有上升空间,「市场情绪起来了的话,两融规模也还会上升。」 陶圣禹说。
也就是说,两融规模与 A 股市场行情息息相关。10 月 30 日,A 股市场冲高遇阻,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沪指失守 4000 点大关。截至收盘,沪指跌 0.73%,报 3986.90 点;深证成指跌 1.16%,报 13532.13 点;创业板指跌 1.84%,报 3263.02 点。
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 30 日发布研报称,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 16.45 倍、51.17 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平均水平上方,适合中长期布局。30 日 A 股成交金额 2.46 万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
「在四中全会奠定 『十五五』 规划基调、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A 股慢涨行情有望延续。」 张刚称,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盘的变化情况。
上述券商营业部高管认为,短期可能会震荡调整,若沪指在 3700 点有支撑,那么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
具体操作上,张刚认为,宜均衡配置,在科技成长与红利价值之间寻求平衡,兼顾进攻与防御。短线建议关注电池、能源金属、钢铁以及风电设备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