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正呈现出温和升温的态势,但并非所有房主都享受到了资产增值的红利。
根据澳大利亚房地产数据分析公司 Cotality 最新发布的拍卖数据,全澳主要首府城市上周共举行 3253 场拍卖,创下自去年春天以来最高纪录。同时,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 近期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澳大利亚人预计未来一年房价将继续攀升,分析师普遍预测全国房价中位数将上涨 5 万至 10 万澳元。
然而,市场的回暖并非全面铺开。在悉尼和墨尔本的部分高端住宅区,不少房屋正以折价方式成交。悉尼房地产中介机构霍姆斯圣克莱尔 (Holmes St Clair) 合伙人贝尔 (Chris Bell) 举例称,悉尼高端社区薰衣草湾近期售出一套公寓,成交价为 255 万澳元,而卖家当初的购买成本高达 310 万澳元。
根据 Cotality 近日发布的盈亏报告。过去十年兴起的预售房公寓 (off-the-plan) 热潮,如今正让悉尼和墨尔本的卖家承受持续亏损。今年第二季度,悉尼与墨尔本公寓转售市场中有约 2500 笔交易以亏损告终,这贡献了全澳大利亚亏损转售量的增幅的 60%。
澳大利亚领先房地产营销机构 Plus Agency 联合创始人费昂娜·杨 (Fiona Yang) 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当前澳大利亚的公寓市场并非全面下跌,而是一次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结构性分化」,呈现出明显的 「二元结构」,即 「投资导向型公寓」 价格受压最明显,而中低密度的自住型公寓行情却在稳步回暖。
从利率冲击到海外买家退潮
费昂娜·杨解释称,所谓 「期房/预售房」(off-the-plan) 公寓最早主要面向海外买家。「一次性购置现房或独立屋需要拿出大额现金流,但这种房屋签约时仅需支付少量定金 (通常为 10%),剩余款项在 1 至 3 年后结算。」 她称,同时,预售房公寓 「先锁房、后入住」 的特点,恰好匹配海外买家较为长期的生活规划。在政策面上,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 (FIRB) 此前长期允许海外买家购置新房而非二手房,这也使得预售房成为海外投资者最安全、合规的入场路径。
然而,当前的市场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2022 到 2023 年期间,为抗击通胀,澳大利亚央行连续多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 0.1% 提升至峰值 4.35%。这直接推高了房贷利率,浮动利率一度超过 7%。同时,今年 2 月,澳大利亚政府出台海外投资者 「禁购令」,从 2025 年 4 月 1 日至 2027 年 3 月 31 日限制外国投资者在澳购房。
费昂娜·杨称,一方面,高利率与信贷收紧使融资成本与结算成本同步上升。对于贷款杠杆较高、现金流紧张的买家,特别是投资型客户,利率压力转化为 「被迫出售」 或 「价格回调」。「在结算阶段,若评估价下降,部分业主还需补足资金差额,这进一步加剧了抛售动能。」 她称。
另一方面,成本与税负传导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她表示,海外业主若长期空置房产,需缴纳空置税与外国人土地税附加 (如新南威尔士州与维多利亚州的空置征费、联邦年度空置费)。叠加高利息与物业费,持有成本显著加重,促使部分投资者选择短期止损。
「当同栋楼出现 『急卖』 案例时,透明的公开成交系统会使未来买家以此作为议价基准,引发连锁价格下修。」 她观察到。
随着海外买家的 「退潮」,部分原本主打 「海外销售」 的开发商开始转向本地市场,许多本地买家也愿意为此买单。
费昂娜·杨认为,随着澳大利亚各州政府不断推出首套房买家减免、首房贷款担保等计划,许多家庭为成年子女购置首套房时,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公寓比独立屋更加划算。同时,疫情后建筑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开发商普遍面临高造价与审批周期延长,市场拥有了涨价预期,因此也愿意趁当前市场调整期 「入手优质地段」。
当前,澳大利亚的公寓市场呈现明显的 「结构分化」。「真正具备地段优势、品质保证、面向自住客群的项目将率先被市场吸纳;而定位模糊、同质化严重的投资盘则需要更长时间修复信心。」 她称,受刚需与土地稀缺性驱动,独立屋与低密度产品仍是领跑板块,自住型中低密度公寓则正在恢复活力,地段优越、交通便利、品质较高的项目,受到首次置房族和 「换小房」 群体的共同青睐,而高层投资导向公寓仍在调整中,受持有成本与市场信心影响,恢复相对滞后。
她建议,投资者应从 「短期套利」 转向 「长期配置」,以 5-10 年视角看待房地产投资,重点关注城市化、人口增长与供需缺口的长期逻辑。
澳大利亚 「慢牛」 楼市
根据澳大利亚房地产经纪机构 Domain 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首府城市的房价已实现近 10 年来的最长连续增长期。例如,布里斯班房屋连续 11 个季度上涨,珀斯连续 12 个季度上涨。首府城市房屋中位价在 2025 年 9 月季度上涨约 3.5 万澳元,整体增长率达 3.7%,这将全澳房屋中位价推升至约 105 万澳元。
费昂娜·杨表示,2025 年的澳大利亚房市整体呈现温和复苏、分化延续的格局。「经过过去几年的加息周期与市场出清,买卖双方的预期都趋于理性,房价在多数核心区域已企稳,市场正在进入低波动、慢回升的新阶段」。她称,成本高位与利率环境塑造楼市的 「慢牛」 格局。
「建造成本和利率都处在相对高位,这意味着短期不会出现快速上涨。市场的复苏更可能是一种 『慢牛』 状态,价格稳步上行,但节奏温和、以自住需求为主导,投资者更加重视现金流与长期保值,而非短线投机。」 她称,「供需错配仍是澳大利亚的市场主线。虽然部分开发项目陆续重启,但整体供应仍然滞后于人口增长与实际住房需求。尤其在悉尼、墨尔本等首府城市,建筑成本与融资压力使新项目推出节奏放缓,这意味着未来两三年内供给依旧偏紧,这种结构性短缺将在中期内持续支撑价格底部。」
租赁紧张与人口增长也为市场提供坚实支撑。「澳大利亚租赁市场依然非常吃紧,房源短缺、租金上行促使不少租客转向购房市场,再加上人口增长与移民净流入保持高位,这些实需层面的力量为房价提供了稳定基础。」 她认为。
从人口结构上看费昂娜·杨观察到,澳大利亚出现了一个被越来越多开发商和机构重视的买家群体,即换小房 (Downsizer) 群体。
「这些通常是子女已独立的本地年长业主,他们卖掉郊区独立屋,搬入核心地段、设施齐全、易打理的大户型公寓。他们希望摆脱维护庭院、清理排水沟、修屋顶的体力负担,更追求便利、安全、舒适、社交性强的生活方式。澳大利亚甚至出现了专门服务这一群体的平台与公司,帮助他们实现 『卖旧买新』 的过渡。」 她称,这一趋势并非短期现象,而是由人口老龄化、城市服务集约化以及生活理念转变共同驱动的长期结构力量。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 (ABS) 数据,当前 65 岁以上人口已占全澳大利亚人口的 17% 以上,预计未来 15 年将突破 20%。
本月初,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BA) 行长布洛克 (Michele Bullock) 表示,澳大利亚政府旨在增加住房供应的措施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生效,预计至少到 2027 年才能显著缓解房价上涨压力。10 月 28 日,RBA 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将现金利率目标维持在 3.60% 不变。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