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近期,第十九届全国期货 (期权) 实盘交易大赛暨第十二届全球衍生品实盘交易大赛已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首次设立的 「同舟杯」 专项奖以其鲜明的产业特色与专业的赛制设计,自大赛启动以来便备受市场关注。日前,「同舟杯」 花生组别的两位优秀参赛者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分享了他们在比赛中的实战经验与心得体会。
河南驰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韩经博,是一位在期货行业深耕十六年的 「老期货」。自 2008 年入行以来,他先后在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现货企业及私募基金等多类机构任职,始终扎根于期货领域。作为花生期货的 「老朋友」,韩经博在该品种上市前便投入研究,自 PK2110 合约首次交割至今,持续参与交易,将花生作为公司的核心交易品种之一。「相较普通投资者,我依托公司在花生现货贸易方面的持续布局,在行业认知与信息获取上具备一定优势。」 他坦言。
昵称为 「迷妃农产品」 的黄利卫,来自郑州迷妃农产品有限公司。他从 2009 年开始接触期货,长期专注于农产品领域,并亲身参与过豆粕、菜粕、生猪、花生等多个期货品种的交割。基于河南作为花生主产区的地域优势以及公司从事油脂油料业务的产业背景,黄利卫对花生期货保持着高度关注。为深入了解花生特性,他曾多次与研究员一同深入东北、河南、山东等花生主产区调研,亦是花生产业的 「老朋友」。
策略为舵,风控为锚
在交易策略层面,上述两位选手均展现出深厚的产业背景与灵活的策略运用能力。韩经博主要采用 「套利+期权卖方」 相结合的策略,基于其在风险管理子公司与现货贸易企业的复合背景,他擅长从基本面供需和交割逻辑出发,进行主观套利决策。他表示,花生作为国内定价的油料品种,其近远月价差在交割月前容易出现较大波动。「这种月差波动的确定性往往优于单边趋势。」 他分析称,在今年油脂油料板块整体下行的背景下,预计花生很难走出趋势行情,更多将是宽幅震荡。因此,他更倾向于采取期权卖方策略。
同样注重策略灵活性的黄利卫则表示,其团队不拘泥于单一模式。「花生兼具油脂油料的基本面属性与小产品的题材特性。」 他表示,团队会在行情不同阶段动态调整策略,并配合期权操作提升资金效率、增厚收益。交易近月合约时,应重点关注现货实际情况,交易远月合约时则更应注重市场预期。
在风险控制方面,两位选手均展现出成熟的风控理念与应对智慧。韩经博在大赛中的最大回撤率为 2.2% 左右,源于一次多策略的同步不利变动。面对风险,其团队严格执行基于绝对金额的止损纪律——单策略亏损幅度不得超过净值的 1.5%。「我们当天就对问题策略果断止损,并对逻辑未变的其他策略进行减仓。」 韩经博说,凭借严格的风控,他们在随后两周内便修复了前期亏损。
黄利卫则从产业视角分享了其在风控上的独特优势。他坦言,虽然今年对花生行情的判断胜率更高,但更多资金配置的豆粕品种因宏观不确定性及中美贸易因素,处于宽幅震荡。「对做惯了基本面交易的我们来说,及时调整思维,跳出原有逻辑确实有难度。」 黄利卫说。
尽管如此,深厚的产业背景为黄利卫提供了 「安全垫」。据了解,凭借他对产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利用现货贸易与盘面进行对冲的能力,即便行情波动巨大,他的回撤率始终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以赛促学,交流共进
谈及参赛收获,两位选手不约而同地肯定了 「同舟杯」 的价值和意义。对韩经博而言,「同舟杯」 打开了他通往更广阔交易世界的窗口。「平时忙于贸易和交易,圈子相对固定。」 他坦言,通过比赛,他看到了更多高手的精彩表现,接触到了更丰富的策略,提升了对市场和交易的认知。大赛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提供了一个专业的交流展示平台,让其能清晰地看到在同样的行情下同行们的分歧与共识,有机会去借鉴学习和审视自身策略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坚定交易方向。
黄利卫对此深有共鸣。他认为,对产业投资者而言,这种单一品种的赛事极具价值。「『同舟杯』 让大家能针对花生这一个品种,找到专注学习的榜样。」 他表示,参赛与他平时最大的不同在于通过交流学习让其认知实现跨越式提升。
「『同舟杯』 最大的价值是通过与优秀投资者交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逻辑框架。其中,很多参赛者和我在一个地区,我们得以从线上走到线下,相互认识了解。这个过程真正让我实现了 『期现双丰收』。」 黄利卫如是说。
随着本届 「同舟杯」 专项赛圆满落幕,这些扎根产业、精于专业的参赛者,正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融结合深入发展的生动缩影。通过专业赛事平台,更多产业企业与交易者得以交流互鉴、共同成长,为中国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