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雅加达 11 月 15 日电 (记者冯钰林) 国际锡价回暖叠加国内产能恢复,共同推高印尼第三季度锡出口。然而,深层治理顽疾依然制约着这个全球关键锡生产国的产业竞争力。近期数据与政策动向显示,印尼锡产业正处于价格利好与治理重塑的关键调整窗口期。
价格回暖与供应释放促进复苏
印尼锡出口商协会 (AETI) 数据显示,今年 1 月至 9 月印尼累计出口精炼锡 3.76 万吨,达政府年度出口配额的 68%;第三季度印尼锡出口额增长 25.8%,达到 11.6 亿美元。AETI 主席阿迪蒂奥·德万托指出,国际锡价持续走高是出口改善的主要动力。
9 月底,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下令在锡主产区邦加-勿里洞省关停 1000 座非法锡矿并封堵走私通道,一度引发市场对全球锡供应趋紧的担忧,伦敦金属交易所 (LME) 锡价应声上涨。叠加全球主要产锡商供应限制及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周期预期的强化,LME 三个月期锡期货价格维持震荡上行态势,11 月合约价格一度突破每吨 3.7 万美元大关,逼近今年 4 月创下的年内高位。
「整顿行动虽加剧了供应收紧预期,但核心目标是促进产业规范、遏制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依说,PT Timah 等合规冶炼巨头并不依赖非法矿源,原料供应无虞,随着新增产能投放及下游需求支撑,印尼锡出口增长的基本面未受根本动摇。
伴随锡价高位企稳及部分矿区复产,印尼锡出口供应正稳步释放。据 AETI,目前已有 23 家企业获得项目计划和预算报告 (RKAB) 及出口许可 (PE) 的必要批准,行业出口秩序加速恢复。业内预计,若四季度生产保持稳健,印尼全年锡出口量有望接近配额水平。
需求端,中长期增长动能更显强劲。五矿证券研报显示,相比传统服务器,AI 服务器的单位耗锡量显著提升,预计 2025 年至 2030 年全球 AI 服务器耗锡需求年均增速或高达 44.5%。在锡矿新增供给有限的背景下,AI 与机器人产业、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的刚性需求,将为锡价提供长期支撑。
治理改革成为关键变量
尽管出口表现亮眼,但供应链透明度缺失、非法采矿猖獗、手工矿监管缺位等深层次治理难题,仍是制约印尼锡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瓶颈。业内共识明确:治理体系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决定印尼锡产业的长远竞争力。
AETI 明确指出,建立统一透明的锡矿基准价格 (HPM) 体系是当前最紧迫任务。现行 HPM 在执行层面存在漏洞,导致价格操纵与资源非正常外流难以根除。同时,手工矿工与持证企业间缺乏稳定的合作框架,大量锡矿产出流入黑市交易。
印尼国会 (DPR RI) 正加速推进 HPM 立法化进程。第十二委员会在 11 月 11 日的听证会上明确提出,务必在 2026 年 1 月 1 日前确立全国统一的价格公式,要求矿产和煤炭总局在两个月内确定框架,确保新体系能兼顾国家矿业公司 PT Timah 及行业各方诉求,为全国锡矿治理设立统一基准。
作为龙头企业,PT Timah 已着手推进手工矿合法化试点,通过建立五个社区合作社,尝试将部分手工矿工纳入合规供应链体系。公司同时呼吁政府尽快出台 《矿产与煤炭开采法》 相关配套条例,将锡明确列入国家战略性关键矿产目录,并加速推动下游精深加工产业布局。
业内评估认为,若 HPM、矿地复垦、小矿工身份合法化等制度能协同推进,长远看将有助于提升印尼锡供应的稳定性与合规性,减少对全球市场的意外冲击。但在将庞大的 「影子产能」 纳入正规体系的转型期内,阶段性的供应收紧与价格波动仍难以避免。
政治层面亦展现了强硬态度。普拉博沃公开表示,过去 20 年间,非法锡矿开采和走私每年给印尼造成高达 40 万亿印尼盾 (约合 24 亿美元) 的国家损失。近期其在邦加-勿里洞省亲自监督将涉非法采矿案的罚没资产移交给 PT Timah 的过程,释放出政府铁腕整治、重塑锡业秩序的明确信号。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