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澎湃新闻
一天内,小米创始人雷军连发 3 条微博谈论汽车安全。
11 月 16 日,雷军在微博发文:在去年 4 月的一次采访中,自己在谈产品定义时说,「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和 「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 矛盾吗?还质疑:「还是在这次采访,我谈设计时候说轮毂最难设计,这有啥问题?」



雷军援引了自己在 2024 年 1 月 3 日发布的微博,表达对汽车安全性的重视:「小米汽车,安全高于一切。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隐私安全,四重保障,全面守护。」 还有在 2023 年 12 月发的微博:「电池是电动车最核心,也是最贵的部件,小米采用了最严苛的安全标准。」
在回复网友的评论中,雷军表示:「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 相关表态,疑似是对外界质疑的直接回应。
今年以来,多次发生的小米汽车事故,将雷军和旗下小米汽车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从回应来看,雷军并未谈及此前外界议论的一些技术细节,但多次公开强调安全重要性,也强调了 「打击黑公关」 等。
10 月 16 日,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表示,呼吁全行业在政府的指导下,以安全为基础、质量为根本、创新为方向,携手围绕重要的底层技术和重要的研发领域,把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一起营造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未来,小米愿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所有同行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就在雷军此次演讲前,小米汽车发生一起严重事故。10 月 13 日,据 「成都公安」 通报,2025 年 10 月 13 日凌晨 3 时 18 分许,天府大道南段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31 岁当事人邓某某驾车与李某驾驶小型轿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根据网友发布的现场视频显示,涉事汽车的车型为小米 SU7 Ultra。
今年 4 月 1 日,据小米通报,2025 年 3 月 29 日晚,德上高速池祁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 SU7 标准版的严重交通事故。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 97 公里。
这两起汽车事故,也将此前风光无限的小米汽车拖入外界颇为犀利的追问中。
雷军回应汽车安全质疑的当天,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即将换岗的消息也引发外界关注。澎湃新闻记者此前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相关情况。作为小米公关一号位,王化曾经多次在社交媒体帮助小米进行辟谣和回应等,并成为小米公关的 「知名 IP」,王化此番岗位变化,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小米对外的宣传策略。
雷军此次集中发声,或许也因为近期外界的舆论可能影响资本市场对于小米未来趋势的判断,据 Wind 数据显示,自从今年 10 月以来,小米股价出现下滑趋势,截至 11 月 14 日收盘,报 42.36 港元,跌 2.62%。小米集团股价自 9 月初以来已经下跌 22%,此前曾经连续上扬。
「小米的营销打法是和雷军 IP 进行强绑定,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资深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好处是可以通过网红企业家提升企业产品整体知名度,缺点则是当负面事件出现后,雷军会成为被追责的第一责任人,如今的小米的负面舆情很大程度也直指雷军本人,「小米和雷军都应思考,如何在企业品牌和企业家 IP 中做好平衡。」
在他看来,对小米汽车而言,当下最需要的是用实力弱化 「营销」 有关的印象,雷军可以更聚焦于小米在电池安全、自动驾驶等领域新突破,或 SU7 安全测试的最新数据,既能展现产品硬实力,又能和此前强调的 「安全高于一切」 形成呼应,而不是陷入 「颜值和安全」 的话术争议,雷军原本或许想通过发声澄清 「被断章取义」 的误会,但社交媒体的传播可能导致从澄清变成新一轮口碑争议。
「汽车的安全和颜值,并非是对立关系。」 丁道师表示,伴随外界对小米的期待和关注不断提升,未来小米应当坚持展示过硬的产品实力,更有力地回应质疑。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