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科技股热潮中,表现相对一般的 AI 应用方向在 11 月 17 日 「露脸」 了,Web3.0、智慧政务、多模态 AI、AI 智能体等均位于概念涨幅榜前列,宣亚国际、格尔软件、榕基软件、浪潮软件、华胜天成、三六零等纷纷涨停。

阿里千问开启公测
消息面上,11 月 17 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 「千问」 项目,千问 APP 公测版上线。官方介绍称,千问 App 不仅能与用户 「对话」,更能为用户 「办事」,打造未来的 AI 生活入口,将陆续覆盖办公、地图、健康、购物等多个生活场景。
最新一季财报显示,2025 自然年第二季度 (2026 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在 AI+云的 Capex(资本支出) 投资达 386 亿元,创历史新高。本季度阿里巴巴 AI+云业务表现强劲,阿里云收入增长继续加速至 26%,创三年新高,AI 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 8 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此外,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大厂也加速 AI 领域布局。招银国际发表报告指出,腾讯第三季总营收按年增 15% 至 1929 亿元,分别较市场共识预估及该行的预估高出 2% 和 4%,主要得益于稳健的游戏营收成长。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以阿里、百度等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厂商高度重视 AI 建设投资,积极推动 AI 应用产落地。其中,算力作为 AI 产业基础,国产算力产业链有望迎来建设井喷期,要重视算力板块投资机遇。
巴菲特新建仓谷歌
此外,巴菲特在年底交班之前,建仓谷歌母公司 Alphabet,也对 AI 应用方向起到了提振作用。
11 月 15 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了 13F 报告,新建仓了 Alphabet 约 1785 万股,按报告期末估值约 43 亿美元。该笔持仓在其可公开披露的 13F 组合中约占 1.6%,显示巴菲特正提高其科技敞口。
Alphabet 公布的 2025Q3 财报显示,其营收达约 1023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6%,其中云服务收入约 152 亿美元,年增 34%。公司净利润约 350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33%,每股收益约 2.87 美元。该季度为公司历史上首次收入突破 1000 亿美元。
有投资人士表示,当下的 AI 热潮下,谷歌是软硬件都拿得出手的巨头,其不仅有自研芯片、有自建的数据中心。软件方面,谷歌有 Gemini 系列等产品。更要紧的是,Google、Gmail、YouTube、安卓可以提供海量的数据进行 AI 训练。
市场期待 Gemini 3.0
而谷歌新 AI 旗舰模型 Gemini 3.0,正受到市场的热切期待。据财联社报道,全球最大预测市场 Polymarket 数据显示,近 9 成参与者预测备受关注的谷歌 Gemini 3.0 大模型将于本周发布。甚至在具体发布日期方面,有接近 79% 的市场参与者下注 11 月 18 日。
一些 「内部人士」 也对外放风称,Gemini 3.0 「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谷歌三季报显示,Gemini 的全球月活用户数量达到 6.5 亿人,较二季度的 4.5 亿人大幅增长,部分得益于图像生成工具 Nano Banana 的 「破圈效应」。
杠杆资金融资净买超 900 亿
作为年内的超级主线之一,人工智能板块也遭到了融资客的积极抢筹。东方财富Choice 数据显示,按个股融资净买卖加总计算,年内杠杆资金净流入人工智能板块高达 985.97 亿元。
个股而言,寒武纪是杠杆资金融资净买入最多个股,为 108.83 亿元。海光信息紧随其后,被融资净买入 53.93 亿元。工业富联、中科曙光、兆易创新等也被融资净买入居前。
从股价表现来看,融资客融资净买入前 20 个股中,工业富联、先导智能、和而泰年内均是翻倍。寒武纪、兆易创新、协创数据涨幅超过 90%。
再看业绩,寒武纪、瑞芯微、道氏技术前三季度业绩均是翻倍,其中寒武纪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6.05 亿元,同比大增 321.49%。

AI 应用是未来布局重点?
往后看,不少机构表示,「硬件为基,软件为核」 下,软件方向有望成为新的布局重点。当前国内大厂也在积极布局 AI 应用方向,除了前述阿里的 「千问」 外,腾讯宣布微信将推出 AI 智能体,协助用户完成各种任务;字节已正式发布豆包编程模型,针对 Agentic 深度优化。
华西证券认为,随着阿里千问 APP 升级,C 端应用有望突破。伴随阿里最新季报中阿里云 AI 收入超预期的增长,AI 产品正在逐渐成为阿里云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通义」App 正式完成品牌升级更名为 「千问」,软件版本从 3.60.0 升级至 5.0.0,标志产品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在当前时点,重点关注阿里在 AI 侧从 to B 向 to C 突破进展,C 端 AI 应用有望成为 2026 年重要突破方向之一。
中泰证券则指出,当前算力基本面有望延续高景气提示,重点看好 AI 应用的投资机会。具体体现在通用场景的泛 ERP 领域、生产力工具,垂直场景的金融 AI、医疗 IT、物理 AI、工业场景等。此外,短期重点关注信创为主的政策驱动方向。信创方面,国际形势倒逼自主可控加速,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战略下,行政、行业信创均有望迎来加速与边际好转。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