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推动废钢—电炉短流程的发展:以四川省为例》 报告会在成都举行。报告指出,全废钢—电炉短流程能显著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推广电炉短流程对钢铁行业降碳贡献显著。目前,我国电炉钢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四川电炉短流程占比高于全国,但废钢资源存在长期缺口,成为发展核心制约,且尚无稳定获取钒钛副产资源渠道。
每经记者|胥帅 每经编辑|张益铭
11 月 18 日,《推动废钢—电炉短流程的发展:以四川省为例》(以下简称 「报告」) 的报告会在成都举行,报告主要提到四川短流程炼钢的状况。传统长流程炼钢 (高炉—转炉工艺) 因依赖铁矿石和煤炭等原燃料,面临碳排放强度高等挑战。相比传统高炉—转炉长流程,全废钢—电炉短流程能显著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 (废水、废渣、废气分别减少约 76%、72%、86%),同时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根据课题组构建的双碳分析模型预测结果,推广电炉短流程对钢铁行业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累计降碳贡献将达 29% 左右,效果显著。
然而,现阶段我国电炉钢比例 (10.2%)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9.1%),预计到 2045 年左右,废钢将成为中国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电炉短流程也将逐步成为我国钢铁生产的主要流程,到 2060 年,电炉钢占比将提升至约 50%。
截至 2025 年 9 月,四川省电炉总计 19 座 (合计粗钢产能 3230 万吨),电炉短流程占比约 4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报告研究发现,四川废钢资源量长期存在缺口。2024 年,四川省本地废钢资源量从 2020 年的 886 万吨提升至 964 万吨,而本地钢铁企业废钢消耗量由 1088 万吨增至 1115 万吨,废钢资源存在 151 万吨的缺口。据估算,四川有约 30% 的废钢资源来自外省。根据模型预测,尽管四川省未来废钢资源量将随钢铁制品报废年限临近而持续增长,但废钢资源缺口将长期存在,这将成为四川省电炉短流程发展的核心制约。
当然,四川短流程炼钢也有它的优点,比如临近原料与市场,依托成都、德阳、攀枝花、乐山等地的工业基础,充分整合当地企业所能辐射的废钢资源,并发展布局省外的废钢资源。同时,分散的布局也使得四川省电炉短流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四川地区的水电资源,并融入区域市场,避免恶性竞争的形成。
中国钢研集团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部长上官方钦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短流程炼钢是以废钢为主要原料,而非铁矿石,不再需要铁矿石采选、烧结/球团、焦化和炼铁的冶炼过程,这意味着它更具低碳的特征。由于 「双碳」 以及 「碳足迹」 追溯等要求,现在钢铁企业对低碳化是格外看重,也催生出对废钢的大量需求,这就导致了废钢资源长期供不应求。
相比长流程炼钢,四川省的短流程炼钢尚没有获取钒钛副产资源的稳定渠道。上官方钦表示,这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资源数量的调研并论证其可行性。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