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1 月 19 日,美国司法部长称 30 天内将公布爱泼斯坦案卷宗。此前,国会两院先后表决通过要求公开全部文件的法案,并送交特朗普签署。特朗普竞选时曾承诺公布文件,后转变立场。民主共和两党互相指责对方高层与爱泼斯坦有关联。该法案高票通过,象征意味浓厚,议员们 「投反对票」 或引发强烈选民反应,「赞成」 几乎成为一种政治本能。
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 11 月 19 日,美国司法部长邦迪表示,美国司法部将在 30 天内公布爱泼斯坦案卷宗。
此前 18 日,美国国会两院先后表决并通过要求美国司法部公开全部爱泼斯坦案文件。19 日稍早前,美国参议院已把众议院通过的、强制司法部公开爱泼斯坦案档案的法案送交总统特朗普签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特朗普 2024 年竞选总统期间承诺,上台后将公布爱泼斯坦案文件。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 7 月 7 日发布备忘录,认定没有可信证据表明爱泼斯坦掌握一份用于勒索知名人士的 「客户名单」、没有证据表明爱泼斯坦死于谋杀,并表示今后不会发布更多爱泼斯坦案文件。众议院监督委员会之后启动爱泼斯坦案调查,迄今已陆续公布约 6.5 万份文件,但有关爱泼斯坦性犯罪及其 「自杀」 的猜疑迄今未消。
近来,共和党内部因是否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产生分裂。特朗普阵营得力干将、共和党籍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上周因此与特朗普公开决裂。特朗普后续转变立场,17 日表示将签署法案。
11 月 12 日美国众议院复会以来,民主党和共和党轮番公开爱泼斯坦案部分文件,互相指责对方阵营的高层人物与爱泼斯坦有关联甚至与其性犯罪有瓜葛,包括特朗普、民主党籍前总统克林顿、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和白宫前法律顾问凯瑟琳·鲁姆勒等曾供职于民主党政府的官员。
当地时间 11 月 18 日,「爱泼斯坦」 这个名字数小时内在美国国会山制造了一幅罕见画面:众议院以 427 票赞成、1 票反对的压倒性票数通过 《爱泼斯坦档案透明法案》,参议院随后通过一致同意程序 「秒过」 众议院版本,并承诺一旦众议院完成手续、法案正式送交,即自动视为通过,直接送交总统特朗普签字。
在当前极度撕裂的美国政治中,如此高票和迅速地通过一项法案,显然不是因为两党突然在 「真相」 与 「正义」 上达成了 「崇高」 共识,而更像是在巨大民意压力、选举周期和党内博弈的挤压下,两党议员在该问题上找到了一个 「几乎不能投反对票」 的同向出口。也正因如此,这部象征意味浓厚的法案,吸引了远超其字面篇幅的关注。
高票本身并不神秘,这更像是多年积累的舆论和情绪突然找到了出口。
在美国公众舆论中,爱泼斯坦事件的关键词包括了未成年人性交易、精英网络、司法 「网开一面」。从弗吉尼娅·朱弗雷等受害者早期站出来指控,到爱泼斯坦狱中离奇死亡,再到马克斯韦尔被判刑,该案在美国社会长期被视为 「有钱有势者是否能逃脱法律」 的象征性案件。现在,国会终于要用一部法案逼司法部打开档案柜,这对普通选民来说,几乎不会有反对理由。
而对议员们来说,「投反对票」 几乎可以直接被翻译成 「我反对公开涉未成年人性犯罪档案」,可想而知这将在选民中引发何等反应。因此,几乎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反对。众议院这一张孤零零的反对票来自希金斯。他在社交媒体上给出的解释是:法案会伤害 「成千上万无辜者」,包括证人、亲属、提供不在场证明的人等,他担心 「无差别公开调查档案,会在狂热媒体的放大下误伤无辜」。
但其实,相关保护条款已被写入法案文本。譬如,可以涂黑受害人隐私和正在侦办的敏感信息,真正涉密内容不在公开之列等。因此,舆论认为,「保护受害者」 并不是反对公开档案的理由,真正被触动的只是那些怕 「尴尬」 的人。相反,对绝大多数要回到选区去面对下一轮初选和大选的议员们来说,在这样一个高度情绪化的议题上投反对票,无异于把自己的名字钉在耻辱柱上。因此,「赞成」 几乎成为一种政治本能,而并非深思熟虑的政策选择。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