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安卓
上周,A 股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主要指数深度回调。其中,创业板指一周跌幅达 6.15%,并 11 月 21 日失守 3000 点整数关口,单日跌幅为 4.02%,报收 2920.08 点。科创 50 和深证成指一周跌幅均超 5%,上证指数也下跌了 3.90%,于 11 月 21 日跌穿 3850 点。
港股市场同样未能幸免,恒生指数周跌幅超 5%,恒生科技指数周跌逾 7%。亚太地区主要股市亦普遍下挫,韩国综合指数 11 月 21 日盘中跌幅一度超 4%,周跌幅近 4%,日经 225 指数跌超 3.48%。
面对此番深度回调,多家券商周末紧急发声,多份研报指出,目前市场步入中期调整阶段,但此轮震荡属于牛市进程中的正常回撤,A 股中长期慢牛逻辑并未改变。

从 1.0 到 2.0 的过渡
上周,市场上演连续普跌行情,周二、周三超 4100 只个股下跌,周四 3800 只个股下跌,周五下跌个股数量进一步扩大至逾 5000 只,个股抛售力度持续增加。
前期表现强势的算力、半导体、电池等热门板块深度调整。电子板块周涨跌幅为 5.89%,进入四季度,投资者对人工智能泡沫担忧再起,叠加机构投资者对电子持仓占比过高,电子行业公司股价普遍回调。
锂电产业链上周五大幅下挫,锂矿指数单日跌幅达 9.67%,盛新锂能(002240.SZ)、赣锋锂业(002460.SZ)、天齐锂业(002466.SZ)、西藏矿业(000762.SZ)、金圆股份(000546.SZ) 等十余只个股跌停。
算力产业链也集体回调,上周五,新易盛(300502.SZ) 跌 8.46%、中际旭创(300308.SZ) 跌 5.69%、胜宏科技(300476.SZ) 跌 7.73%。英伟达产业链指数盘中下跌明显,中富通(300560.SZ) 大跌 12.81%,香农芯创(300475.SZ) 跌 13.36%、天孚通信(300394.SZ) 跌 7.34%。
尽管市场短期承压,但多家券商周末发布研报指出,A 股中长期慢牛趋势并未改变。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张冬认为,A 股技术面上中期的调整已经开始,且从盘面看美股、欧股后续下跌空间将打开,这将不利于 A 股的风险偏好上行。目前看,中期调整仍处在初跌阶段,海外风险资产共振下跌,投资者需继续保持耐心。
同时,张冬强调,即使股市进入中期调整,但长期的上涨趋势预计不变,建议投资者保持耐心,留出仓位等待未来的加仓时机。
浙商证券分析师廖静池认为,本周受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减弱影响,全球股市明显下跌,A 股亦未能 「独善其身」。展望后市,考虑权重指数本周才 「刚刚」 跌破趋势线,且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尚未平息,短期仍有惯性调整、逐步收敛的需要。从更长周期看,系统性 「慢」 牛仍未结束,并有望在调整后进入 「二阶段」。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AI 产业链的产业趋势大波段没结束,但中小波段有波折,叠加大波段性价比阶段性不足,这种情况下出现季度级别的 「高位震荡」 和 「调整阶段」 符合历史规律。「牛市两段论」 是 A 股牛市周期的典型特征,调整后耐心等待基本面周期性改善,开启牛市 2.0 阶段全面牛。
光大证券分析师张宇生认为,本轮牛市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之上,都仍然值得期待。牛市持续需要的不仅是流动性的好转,历史来看,时间周期越长,市场与基本面的相关性就越高。因此在展望长期牛市可能性的时候,基本面的稳健改善仍然是基础,政策往往提供了预期改善的拐点,资金决定斜率与节奏。牛市至此,未来更需要关注基本面预期的兑现。
牛市中的正常回撤
在指数方面,算力产业链 「重兵压阵」 的创业板指受其拖累,在 A 股主要指数中跌幅较高,自高点 10 月 30 日以来跌幅已达到 12%。
创业板是本轮牛市的核心引擎,创业板指年内最高涨幅 (4 月 7 日-10 月 30 日) 一度达 90%,在 10 月份经历了一轮短暂回调后,创业板指于 10 月 30 日最高触及 3331.86 点,创下 2022 年以来的新高。
但同期,创业板成交额有所收窄,8 月-9 月,创业板日均成交额为 6500 亿元左右,10 月份为 5400 亿元左右。进入 11 月份,创业板指再度向下,创业板日均成交额为 5010 亿元左右。
对于这段时间创业板的行情表现,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记者表示,目前是牛市中的正常回撤。
「近一年来创业板指展现出显著的牛市特征,尽管自 10 月高点以来有所回调,但回调幅度尚未达到历史牛市中典型的 20% 回撤阈值,且远低于近五年最大回撤,表明当前调整在可控范围内。」 他说。
薛洪言认为,估值方面,创业板指市盈率已回落至 37.72 倍,处于近五年来分位数 50% 的中等水平,较前期高点明显释放了压力,不存在显著高估风险;同时,资金面虽短期有主力流出和融资余额下降,但创业板 ETF 持续获净申购,反映长期资金逆势布局的信心。此外,结构分化显示成份股和行业轮动加剧短期波动,但科技成长主线未根本改变,业绩支撑强劲,叠加 「十五五」 规划建议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强调,长期趋势依然向好。
「因此,当前调整更多是上涨过程中的获利回吐和情绪面反应,投资者应避免追涨杀跌,关注业绩验证的优质成长股。」 他说。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