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肩负着保障供应链稳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乙二醇产业中,如何有效应对市场风险、维护行业稳定,成为国有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在此背景下,一批具备战略视野的国有企业主动作为,积极利用期货及衍生品,探索出了一条通过期现结合实现稳健经营与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上海纺投贸易有限公司 (简称上海纺投) 作为国有大型纺织原料贸易企业,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日,期货日报记者专访了上海纺投综合交易部总经理秦佑富,解码该企业如何依托期货工具,在复杂多变的乙二醇市场中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壁垒,并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从被动承压到主动驾驭:
期货工具重塑国有企业风控内核
上海纺投成立于 2016 年,母公司为上海市国资委直属大型国企东方国际集团,核心业务是与纺织原料相关的大宗商品贸易。2024 年,该企业棉花、PTA、乙二醇三大核心品种的经营规模分别超过 20 万吨、150 万吨和 100 万吨,年主营业务收入约 120 亿元。
「我们的日常经营深度涉足棉花、PTA、乙二醇等品种,这些商品价格近年来受贸易摩擦、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波动加剧。」 秦佑富告诉记者,这直接导致产业链利润空间被压缩,传统的 「低买高卖」 模式难以为继,单纯的现货经营风险巨大,这要求实体企业必须提高抗风险能力。
严峻的外部环境促使上海纺投自成立之初就将利用期货工具管理价格风险视为企业经营的 「生命线」。「对国有企业而言,参与期货市场不仅是经营手段,更是履行保供稳价责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路径。」 秦佑富表示,企业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通过利用衍生品规避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供应链稳定。
这一理念推动企业从传统贸易商向现代化、综合性供应链服务商转型。上海纺投坚守国有企业风控底线,确立了 「稳健经营、严控风险、服务实体」 的核心原则,不仅成立了专门的风控管理部门,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制度,还通过常态化培训强化全员风控意识。同时,企业构建了 「期现联动+产融结合」 的创新业务模式,将期货套保、基差点价、仓单质押等工具融入日常经营。此外,作为 「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上海纺投还主动承担行业引领责任,积极组织行业培训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了解和使用期货工具,共同提升全产业链的风险管理能力。
这一转变在乙二醇品种上表现尤为突出。自 2019 年开展乙二醇基差贸易以来,上海纺投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2022 年乙二醇贸易量达 240 万吨,期货开仓量近 9 万手。凭借专业的期现操作能力,上海纺投 2022 年成为大商所场外平台交易商,并于 2023 年获评 「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完成了从 「参与者」 到 「行业引领者」 的角色升级。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秦佑富分享了两个生动案例,阐释了期货工具如何助力国有企业履行 「防风险、稳经营、优服务」 的职责。
利用套期保值之 「盾」,锁定采购利润。2023 年 2 月,上海纺投采购了一批乙二醇,以近 1 个月的安迅思均价计价,货物预计 2 月下旬到港。「从定价到货物运抵、销售,面临近 1 个月的价格暴露窗口。在此期间如果价格大跌,我们将面临重大损失。」 秦佑富回忆道。
因此,在确定采购后,上海纺投立即在期货市场为这批 「已采购未到货」 的货源进行套保,分批卖出 EG2305 合约,平均成本在 4327 元/吨附近。果不其然,2 月底货物到港时,期货价格最低跌至 4196 元/吨。「我们在销售现货的同时,平掉了期货空单,成功规避了价格下跌风险,锁定了贸易利润。」 秦佑富说,这个案例体现了套期保值的本质:不预测价格涨跌,而是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不确定性,获取稳定的经营价差。
借助期转现之 「剑」,提升服务效能。2024 年,上海纺投下游客户江苏某化工企业在 EG2405 合约上建立多头头寸,计划 5 月接取仓单。适逢五一假期,按常规流程,客户最早在 5 月 6 日才能匹配到仓单,且仓单地点可能远离厂区,无法满足五一假期期间的用货需求,物流成本也更高。
「了解到客户的困境后,我们发挥产融培育基地的优势,提出了 『期转现』 解决方案。」 秦佑富介绍,通过大商所场外平台,上海纺投在 4 月 30 日前将位于张家港长江国际的现货直接交付给客户,同时协助客户平掉对应的期货头寸。「这一操作打破了传统交割的时间和地点限制,满足了客户节假日生产的需求,并为其节省了物流费用,真正实现了共赢,也体现了国有企业在服务产业链中的桥梁作用。」 秦佑富表示。
2025 年以来,乙二醇价格持续下跌。秦佑富表示,公司一贯的套保策略有效地管理了绝大部分方向性价格风险。「但需要认识到期货工具主要对冲的是绝对价格波动风险,基差 (现货与期货价差) 波动的风险难以完全通过期货规避,这更考验企业对产业链的理解和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能力,这也是国有企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着力点。」 他说。
立足产业、服务大局:
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
作为国有贸易企业,上海纺投始终将服务产业链发展、保障供应链安全置于重要位置。作为连接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公司正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产业链黏性,推动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
上海纺投在业务模式上持续创新。依托集团的产业资源优势和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的平台服务优势,打造了 「期现联动+产融结合+仓储物流」 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模式;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大数据建设,依托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于 2024 年发布了 「MEG 销售基差指数」,为市场提供公开透明的价格参考,提升了市场定价效率。
上海纺投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着清晰洞察。秦佑富认为,乙二醇行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2023 年行业利润承压,2024 年以来随着供需改善和成本下移,景气度有所回升。展望未来,乙二醇行业产能投放增速放缓,而下游聚酯需求仍有增长预期,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产业结构也在优化,煤制乙二醇占比提升增强了我国能源供应的自主性,节能减排政策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推动产业升级。
面对进出口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上海纺投的应对策略坚定而清晰:一是坚持利用期货工具做好套期保值,规避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二是审慎经营,主动应对不确定性,切实履行国有企业在维护产业安全方面的职责。
展望未来,秦佑富表示,上海纺投将继续深化期现结合,进一步发挥产融培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促进期现市场深度融合。同时,公司也期待期货市场能推出更多元的工具,构建更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更多维度地服务聚酯产业链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海纺投已从传统的贸易企业,转型为一家以金融服务实体、以期现结合赋能产业链的现代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将期货工具的 「稳定器」 功能与国有企业的 「压舱石」 角色有机结合,在守护自身经营安全的同时,为乙二醇乃至纺织原料产业链注入了确定性与活力、增强了韧性。上海纺投的实践表明,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主动拥抱风险管理工具、推动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不仅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