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重回32万亿大关!资金却「逢高减持」?

重回 32 万亿大关!资金却 「逢高减持」?

2025 年 3 月 28 日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 年内将降息几次?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预警:全球市场面临三大 「泡沫」 风险

2025 年 11 月 6 日
中国新闻奖揭晓,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商报社(红星新闻)三件作品获奖

中国新闻奖揭晓,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商报社 (红星新闻) 三件作品获奖

2025 年 11 月 6 日

多位高管探讨多元化发展路径

2025 年 11 月 6 日
广告
A股10月新开户环比减少21% 散户年内新开2237万户

A 股 10 月新开户环比减少 21% 散户年内新开 2237 万户

2025 年 11 月 6 日

特朗普派发 「定心丸」:美股将再创新高,必须尽快重启政府!

2025 年 11 月 6 日
【新华财经调查】黄金税收新政重塑市场格局 终端涨价预期升温

【新华财经调查】 黄金税收新政重塑市场格局 终端涨价预期升温

2025 年 11 月 6 日
ADP数据推升美元逼近临界点,而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ADP 数据推升美元逼近临界点,而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2025 年 11 月 6 日
股权收购又有新进展?零跑汽车称消息「不实」,中国一汽暂未回应

股权收购又有新进展?零跑汽车称消息 「不实」,中国一汽暂未回应

2025 年 11 月 6 日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连续 6 个月环比上升

2025 年 11 月 6 日
SK海力士拔得HBM4头筹:与英伟达谈拢 价格较上代涨50%

SK 海力士拔得 HBM4 头筹:与英伟达谈拢 价格较上代涨 50%

2025 年 11 月 6 日

11 月 4 日大盘简评

2025 年 11 月 6 日

11 月 5 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附名单)

2025 年 11 月 6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1 月 6 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重回 32 万亿大关!资金却 「逢高减持」?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3 月 28 日
在 24 小时
0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

  3 月 27 日,中基协披露数据:2 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 32.23 万亿元,受益于 A 股行情的升温,在权益类产品的带动下,公募基金规模重回 32 万亿元之上。

  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行情回温期间,不少资金趁势减持以求落袋为安。以 ETF 份额数据为例,2 月内净值上涨幅度最为可观的产品,如多只恒生 ETF、恒生科技 ETF 以及半导体芯片 ETF 成为了资金逢高净赎回的 「重灾区」。

  重回 32 万亿关口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2 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 163 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 148 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15 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32.23 万亿元。

  此前,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在 1 月份小幅下降,较去年末环比减少了约 0.9 万亿元,但在 2 月份行情的演绎下,规模重拾升势,整体回到 32 万亿关口之上。

  权益市场出现 「落袋为安」

  2 月份权益市场再度 「爆发」,沪指涨 2.16%,深证成指涨 4.48%,创业板指更是上涨 5.16%。

  体现在基金方面则是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净值均环比增长,其中股票基金净值达到 4.48 万亿,单月环比增长 909.14 亿元,增幅为 2.07%,混合基金净值达到 3.53 万亿,环比增 3.08%。

  但从份额来看,在行情回温期间,不少资金趁势减持以求落袋为安。如股票基金份额环比减少 1.85%,混合基金份额环比减少 0.69%。

  以 ETF 为例,2 月相关 ETF 普遍出现份额减少,其中 40 只 ETF 份额减少超过 10 亿份,2 只产品份额单月减少超过 100 亿份,且同期上涨幅度最为可观的产品,如多只恒生 ETF、恒生科技 ETF 以及半导体芯片 ETF 则成为资金逢高净赎回的 「重灾区」。

  相同逻辑下,港股的大涨也让 QDII 基金份额遭遇净赎回。2 月全市场 QDII 基金份额约为 5434.76 亿份,环比下降 6.15%,创出 2017 年 7 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此外,美股表现不佳也是 QDII 份额下跌的重要因素—纳指单月下跌 3.97%,道琼斯指数下跌 1.58%。

  在 「东升西落」 的背景下,此前踊跃追逐美股 QDII 的资金抱团行为迅速瓦解。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资金大量流出导致跨境 ETF 的价格迅速调整,此前高企的溢价率也随之大幅回落。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 月末,此前高溢价的跨境 ETF 价格纷纷回落至净值附近,个别产品甚至出现了折价交易的情况。

  不过,在港股行情带动下,QDII 基金规模环比增长 2.41%,最新规模达到 6318.8 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债基亦整体回落

  在权益市场走高之际,维持多个季度牛市的债基却在 「跷跷板」 效应下势头戛然而止。截至 2 月末,债基整体份额降至 5.5 万亿份,环比下滑 2.96%,净值为 6.35 万亿份,环比下滑 3.16%。

  广发基金解释称,在近期科技行情带动权益市场整体上涨的背景下,一些投资者或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将部分债券持仓转换为权益类资产,这种资金迁徙也会造成债市的阶段性 「失血」,出现一定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债市急跌背后的另一重因素是机构集中进行降久期操作。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基金类机构的久期操作成为关键推手,其久期的一升一降,往往成为市场超涨和超跌的重要驱动力量。根据该团队测算,业绩前二十的利率债基久期从去年 12 月初的 4.5 年升至今年 2 月高点 6.2 年,近期快速降至 4.9 年,久期策略逆转加剧市场超调。

  「追本溯源,基金降久期的背后是担忧,若 1.8% 的资金线一直持续,所有品种的定价中枢都会被推高,乃至演绎为超调。」 刘郁指出。

  德邦证券固收首席吕品表示,债市调整压力逐步传导向长端,固收类资管产品表现承压,相较于存款和权益类基金的优势明显减弱,居民资产配置可能边际从固收类产品向存款和权益类基金转移,由此或放大债市调整压力。

  国联基金介绍道,债券基金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但整体风险可控。从市场调整周期角度来看,结合节前的市场表现,本轮债市调整的持续时间已达数周,理财等机构可能已通过小规模的方式进行赎回,短期内虽不会造成明显的市场反应,但长期来看,这种慢性调整可能会对市场情绪产生更大影响。若资金面持续不回暖,市场对政策等增量信息的敏感性会持续增大。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对于配置盘,债市经历调整后,性价比也在修复,已经进入合理区间。中短端走出负 Carry,长端调整幅度不小,回到去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从资产比价来看,30 年国债收益率已显著高于房贷利率扣税后实际收益,如果算税前收益也基本能覆盖保险的新增负债成本。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

  3 月 27 日,中基协披露数据:2 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 32.23 万亿元,受益于 A 股行情的升温,在权益类产品的带动下,公募基金规模重回 32 万亿元之上。

  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行情回温期间,不少资金趁势减持以求落袋为安。以 ETF 份额数据为例,2 月内净值上涨幅度最为可观的产品,如多只恒生 ETF、恒生科技 ETF 以及半导体芯片 ETF 成为了资金逢高净赎回的 「重灾区」。

  重回 32 万亿关口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2 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 163 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 148 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15 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32.23 万亿元。

  此前,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在 1 月份小幅下降,较去年末环比减少了约 0.9 万亿元,但在 2 月份行情的演绎下,规模重拾升势,整体回到 32 万亿关口之上。

  权益市场出现 「落袋为安」

  2 月份权益市场再度 「爆发」,沪指涨 2.16%,深证成指涨 4.48%,创业板指更是上涨 5.16%。

  体现在基金方面则是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净值均环比增长,其中股票基金净值达到 4.48 万亿,单月环比增长 909.14 亿元,增幅为 2.07%,混合基金净值达到 3.53 万亿,环比增 3.08%。

  但从份额来看,在行情回温期间,不少资金趁势减持以求落袋为安。如股票基金份额环比减少 1.85%,混合基金份额环比减少 0.69%。

  以 ETF 为例,2 月相关 ETF 普遍出现份额减少,其中 40 只 ETF 份额减少超过 10 亿份,2 只产品份额单月减少超过 100 亿份,且同期上涨幅度最为可观的产品,如多只恒生 ETF、恒生科技 ETF 以及半导体芯片 ETF 则成为资金逢高净赎回的 「重灾区」。

  相同逻辑下,港股的大涨也让 QDII 基金份额遭遇净赎回。2 月全市场 QDII 基金份额约为 5434.76 亿份,环比下降 6.15%,创出 2017 年 7 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此外,美股表现不佳也是 QDII 份额下跌的重要因素—纳指单月下跌 3.97%,道琼斯指数下跌 1.58%。

  在 「东升西落」 的背景下,此前踊跃追逐美股 QDII 的资金抱团行为迅速瓦解。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资金大量流出导致跨境 ETF 的价格迅速调整,此前高企的溢价率也随之大幅回落。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 月末,此前高溢价的跨境 ETF 价格纷纷回落至净值附近,个别产品甚至出现了折价交易的情况。

  不过,在港股行情带动下,QDII 基金规模环比增长 2.41%,最新规模达到 6318.8 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债基亦整体回落

  在权益市场走高之际,维持多个季度牛市的债基却在 「跷跷板」 效应下势头戛然而止。截至 2 月末,债基整体份额降至 5.5 万亿份,环比下滑 2.96%,净值为 6.35 万亿份,环比下滑 3.16%。

  广发基金解释称,在近期科技行情带动权益市场整体上涨的背景下,一些投资者或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将部分债券持仓转换为权益类资产,这种资金迁徙也会造成债市的阶段性 「失血」,出现一定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债市急跌背后的另一重因素是机构集中进行降久期操作。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基金类机构的久期操作成为关键推手,其久期的一升一降,往往成为市场超涨和超跌的重要驱动力量。根据该团队测算,业绩前二十的利率债基久期从去年 12 月初的 4.5 年升至今年 2 月高点 6.2 年,近期快速降至 4.9 年,久期策略逆转加剧市场超调。

  「追本溯源,基金降久期的背后是担忧,若 1.8% 的资金线一直持续,所有品种的定价中枢都会被推高,乃至演绎为超调。」 刘郁指出。

  德邦证券固收首席吕品表示,债市调整压力逐步传导向长端,固收类资管产品表现承压,相较于存款和权益类基金的优势明显减弱,居民资产配置可能边际从固收类产品向存款和权益类基金转移,由此或放大债市调整压力。

  国联基金介绍道,债券基金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但整体风险可控。从市场调整周期角度来看,结合节前的市场表现,本轮债市调整的持续时间已达数周,理财等机构可能已通过小规模的方式进行赎回,短期内虽不会造成明显的市场反应,但长期来看,这种慢性调整可能会对市场情绪产生更大影响。若资金面持续不回暖,市场对政策等增量信息的敏感性会持续增大。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对于配置盘,债市经历调整后,性价比也在修复,已经进入合理区间。中短端走出负 Carry,长端调整幅度不小,回到去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从资产比价来看,30 年国债收益率已显著高于房贷利率扣税后实际收益,如果算税前收益也基本能覆盖保险的新增负债成本。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YOU MAY ALSO LIKE

多位高管探讨多元化发展路径

A 股 10 月新开户环比减少 21% 散户年内新开 2237 万户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

  3 月 27 日,中基协披露数据:2 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 32.23 万亿元,受益于 A 股行情的升温,在权益类产品的带动下,公募基金规模重回 32 万亿元之上。

  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行情回温期间,不少资金趁势减持以求落袋为安。以 ETF 份额数据为例,2 月内净值上涨幅度最为可观的产品,如多只恒生 ETF、恒生科技 ETF 以及半导体芯片 ETF 成为了资金逢高净赎回的 「重灾区」。

  重回 32 万亿关口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2 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 163 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 148 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15 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32.23 万亿元。

  此前,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在 1 月份小幅下降,较去年末环比减少了约 0.9 万亿元,但在 2 月份行情的演绎下,规模重拾升势,整体回到 32 万亿关口之上。

  权益市场出现 「落袋为安」

  2 月份权益市场再度 「爆发」,沪指涨 2.16%,深证成指涨 4.48%,创业板指更是上涨 5.16%。

  体现在基金方面则是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净值均环比增长,其中股票基金净值达到 4.48 万亿,单月环比增长 909.14 亿元,增幅为 2.07%,混合基金净值达到 3.53 万亿,环比增 3.08%。

  但从份额来看,在行情回温期间,不少资金趁势减持以求落袋为安。如股票基金份额环比减少 1.85%,混合基金份额环比减少 0.69%。

  以 ETF 为例,2 月相关 ETF 普遍出现份额减少,其中 40 只 ETF 份额减少超过 10 亿份,2 只产品份额单月减少超过 100 亿份,且同期上涨幅度最为可观的产品,如多只恒生 ETF、恒生科技 ETF 以及半导体芯片 ETF 则成为资金逢高净赎回的 「重灾区」。

  相同逻辑下,港股的大涨也让 QDII 基金份额遭遇净赎回。2 月全市场 QDII 基金份额约为 5434.76 亿份,环比下降 6.15%,创出 2017 年 7 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此外,美股表现不佳也是 QDII 份额下跌的重要因素—纳指单月下跌 3.97%,道琼斯指数下跌 1.58%。

  在 「东升西落」 的背景下,此前踊跃追逐美股 QDII 的资金抱团行为迅速瓦解。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资金大量流出导致跨境 ETF 的价格迅速调整,此前高企的溢价率也随之大幅回落。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 月末,此前高溢价的跨境 ETF 价格纷纷回落至净值附近,个别产品甚至出现了折价交易的情况。

  不过,在港股行情带动下,QDII 基金规模环比增长 2.41%,最新规模达到 6318.8 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债基亦整体回落

  在权益市场走高之际,维持多个季度牛市的债基却在 「跷跷板」 效应下势头戛然而止。截至 2 月末,债基整体份额降至 5.5 万亿份,环比下滑 2.96%,净值为 6.35 万亿份,环比下滑 3.16%。

  广发基金解释称,在近期科技行情带动权益市场整体上涨的背景下,一些投资者或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将部分债券持仓转换为权益类资产,这种资金迁徙也会造成债市的阶段性 「失血」,出现一定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债市急跌背后的另一重因素是机构集中进行降久期操作。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基金类机构的久期操作成为关键推手,其久期的一升一降,往往成为市场超涨和超跌的重要驱动力量。根据该团队测算,业绩前二十的利率债基久期从去年 12 月初的 4.5 年升至今年 2 月高点 6.2 年,近期快速降至 4.9 年,久期策略逆转加剧市场超调。

  「追本溯源,基金降久期的背后是担忧,若 1.8% 的资金线一直持续,所有品种的定价中枢都会被推高,乃至演绎为超调。」 刘郁指出。

  德邦证券固收首席吕品表示,债市调整压力逐步传导向长端,固收类资管产品表现承压,相较于存款和权益类基金的优势明显减弱,居民资产配置可能边际从固收类产品向存款和权益类基金转移,由此或放大债市调整压力。

  国联基金介绍道,债券基金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但整体风险可控。从市场调整周期角度来看,结合节前的市场表现,本轮债市调整的持续时间已达数周,理财等机构可能已通过小规模的方式进行赎回,短期内虽不会造成明显的市场反应,但长期来看,这种慢性调整可能会对市场情绪产生更大影响。若资金面持续不回暖,市场对政策等增量信息的敏感性会持续增大。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对于配置盘,债市经历调整后,性价比也在修复,已经进入合理区间。中短端走出负 Carry,长端调整幅度不小,回到去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从资产比价来看,30 年国债收益率已显著高于房贷利率扣税后实际收益,如果算税前收益也基本能覆盖保险的新增负债成本。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

  3 月 27 日,中基协披露数据:2 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 32.23 万亿元,受益于 A 股行情的升温,在权益类产品的带动下,公募基金规模重回 32 万亿元之上。

  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行情回温期间,不少资金趁势减持以求落袋为安。以 ETF 份额数据为例,2 月内净值上涨幅度最为可观的产品,如多只恒生 ETF、恒生科技 ETF 以及半导体芯片 ETF 成为了资金逢高净赎回的 「重灾区」。

  重回 32 万亿关口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2 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 163 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 148 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15 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32.23 万亿元。

  此前,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在 1 月份小幅下降,较去年末环比减少了约 0.9 万亿元,但在 2 月份行情的演绎下,规模重拾升势,整体回到 32 万亿关口之上。

  权益市场出现 「落袋为安」

  2 月份权益市场再度 「爆发」,沪指涨 2.16%,深证成指涨 4.48%,创业板指更是上涨 5.16%。

  体现在基金方面则是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净值均环比增长,其中股票基金净值达到 4.48 万亿,单月环比增长 909.14 亿元,增幅为 2.07%,混合基金净值达到 3.53 万亿,环比增 3.08%。

  但从份额来看,在行情回温期间,不少资金趁势减持以求落袋为安。如股票基金份额环比减少 1.85%,混合基金份额环比减少 0.69%。

  以 ETF 为例,2 月相关 ETF 普遍出现份额减少,其中 40 只 ETF 份额减少超过 10 亿份,2 只产品份额单月减少超过 100 亿份,且同期上涨幅度最为可观的产品,如多只恒生 ETF、恒生科技 ETF 以及半导体芯片 ETF 则成为资金逢高净赎回的 「重灾区」。

  相同逻辑下,港股的大涨也让 QDII 基金份额遭遇净赎回。2 月全市场 QDII 基金份额约为 5434.76 亿份,环比下降 6.15%,创出 2017 年 7 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此外,美股表现不佳也是 QDII 份额下跌的重要因素—纳指单月下跌 3.97%,道琼斯指数下跌 1.58%。

  在 「东升西落」 的背景下,此前踊跃追逐美股 QDII 的资金抱团行为迅速瓦解。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资金大量流出导致跨境 ETF 的价格迅速调整,此前高企的溢价率也随之大幅回落。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 月末,此前高溢价的跨境 ETF 价格纷纷回落至净值附近,个别产品甚至出现了折价交易的情况。

  不过,在港股行情带动下,QDII 基金规模环比增长 2.41%,最新规模达到 6318.8 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债基亦整体回落

  在权益市场走高之际,维持多个季度牛市的债基却在 「跷跷板」 效应下势头戛然而止。截至 2 月末,债基整体份额降至 5.5 万亿份,环比下滑 2.96%,净值为 6.35 万亿份,环比下滑 3.16%。

  广发基金解释称,在近期科技行情带动权益市场整体上涨的背景下,一些投资者或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将部分债券持仓转换为权益类资产,这种资金迁徙也会造成债市的阶段性 「失血」,出现一定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债市急跌背后的另一重因素是机构集中进行降久期操作。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基金类机构的久期操作成为关键推手,其久期的一升一降,往往成为市场超涨和超跌的重要驱动力量。根据该团队测算,业绩前二十的利率债基久期从去年 12 月初的 4.5 年升至今年 2 月高点 6.2 年,近期快速降至 4.9 年,久期策略逆转加剧市场超调。

  「追本溯源,基金降久期的背后是担忧,若 1.8% 的资金线一直持续,所有品种的定价中枢都会被推高,乃至演绎为超调。」 刘郁指出。

  德邦证券固收首席吕品表示,债市调整压力逐步传导向长端,固收类资管产品表现承压,相较于存款和权益类基金的优势明显减弱,居民资产配置可能边际从固收类产品向存款和权益类基金转移,由此或放大债市调整压力。

  国联基金介绍道,债券基金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但整体风险可控。从市场调整周期角度来看,结合节前的市场表现,本轮债市调整的持续时间已达数周,理财等机构可能已通过小规模的方式进行赎回,短期内虽不会造成明显的市场反应,但长期来看,这种慢性调整可能会对市场情绪产生更大影响。若资金面持续不回暖,市场对政策等增量信息的敏感性会持续增大。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对于配置盘,债市经历调整后,性价比也在修复,已经进入合理区间。中短端走出负 Carry,长端调整幅度不小,回到去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从资产比价来看,30 年国债收益率已显著高于房贷利率扣税后实际收益,如果算税前收益也基本能覆盖保险的新增负债成本。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 年内将降息几次?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预警:全球市场面临三大 「泡沫」 风险

2025 年 11 月 6 日
中国新闻奖揭晓,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商报社(红星新闻)三件作品获奖

中国新闻奖揭晓,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商报社 (红星新闻) 三件作品获奖

2025 年 11 月 6 日

多位高管探讨多元化发展路径

2025 年 11 月 6 日
A股10月新开户环比减少21% 散户年内新开2237万户

A 股 10 月新开户环比减少 21% 散户年内新开 2237 万户

2025 年 11 月 6 日

特朗普派发 「定心丸」:美股将再创新高,必须尽快重启政府!

2025 年 11 月 6 日
【新华财经调查】黄金税收新政重塑市场格局 终端涨价预期升温

【新华财经调查】 黄金税收新政重塑市场格局 终端涨价预期升温

2025 年 11 月 6 日
ADP数据推升美元逼近临界点,而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ADP 数据推升美元逼近临界点,而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2025 年 11 月 6 日
股权收购又有新进展?零跑汽车称消息「不实」,中国一汽暂未回应

股权收购又有新进展?零跑汽车称消息 「不实」,中国一汽暂未回应

2025 年 11 月 6 日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连续 6 个月环比上升

2025 年 11 月 6 日
SK海力士拔得HBM4头筹:与英伟达谈拢 价格较上代涨50%

SK 海力士拔得 HBM4 头筹:与英伟达谈拢 价格较上代涨 50%

2025 年 11 月 6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动态

  •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预警:全球市场面临三大 「泡沫」 风险
  • 中国新闻奖揭晓,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商报社 (红星新闻) 三件作品获奖
  • 多位高管探讨多元化发展路径
  • A 股 10 月新开户环比减少 21% 散户年内新开 2237 万户
  • 特朗普派发 「定心丸」:美股将再创新高,必须尽快重启政府!
  • 【新华财经调查】 黄金税收新政重塑市场格局 终端涨价预期升温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