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关税而涨,也因关税而跌。
4 月 7 日,COMEX 铜价暂时止跌企稳,此前三个交易日该品种出现 「速冻」 行情,市场波动率大幅增加。
4 月 3 日,COMEX 铜收盘价为 5.031 美元/磅,而在 4 月 7 日最低价则达到 4.03 美元/磅,仅三个交易日跌幅便达到 19.88%,几乎抹平了一季度以来的所有涨幅,并带动 LME 铜、沪铜期货下跌。
以上铜价的大幅波动也传导至证券市场,无论是美股上市的铜矿商南方铜业、自由港麦克莫兰,还是 A 股公司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铜业公司股价,近期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跌。
需要指出的是,关税是今年一季度左右铜价的重要变量。
对此前期对铜价的关税传导路径,混沌天成期货归结为 「关税没落地,COMEX 铜与 LME 铜巨大价差能使更多本不是流向美国的铜,流向美国,非美地区相对下降甚至出现短缺,COMEX 铜价上行并带动 LME 和 SHFE 铜跟涨。」
但是,上周关税政策将要快速落地的消息,使得套利交易和物流转变驱动明显转向,铜价继续向上的驱动力也随之减弱。原有的交易逻辑改变后,铜价在短时间内连续大幅下跌。
从 4 月 7 日市场表现来看,LME 铜的反弹幅度也要高于 COMEX 铜,二者价差随之缩小,前期 COMEX 铜溢价的格局也开始松动。
关税扰动不断
铜兼具金融、商品属性,不同时期主导其价格运行的逻辑各不相同。
对于一季度铜价走势的核心变量,广发期货等多家期货机构认为是 「美铜进口关税预期」。
今年 2 月下旬,美国对铜启动 「232 调查」,这引发了市场各方对其可能征收铜进口关税的预期,并促使 COMEX 铜高溢价的状态得到强化。
比较 3 月价格也可以看出,当月 COMEX 铜涨幅达到 11.09%,而同期 LME 铜、沪铜期货的涨幅则分别为 3.76% 和 3.82%,几大主要代表性品种的价格表现差异明显。
直至上周的 「对等关税」 事件,再次对国际铜价的运行构成了显著影响。
广发期货指出,一些商品将不受 「对等关税」 的约束,其中包括已经受第 232 条关税约束的钢铝制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可能受未来第 232 条关税约束的商品以及美国没有的能源和其他某些矿物 (包括铜)。
不过,由 「232 调查」 可能引发的美铜关税调整可能提前落地,叠加 「对等关税」 所引发的全球贸易衰退预期、对全球风险资产的冲击,本就处于 「高溢价」 状态的铜价率先走跌。
4 月 3 日至 7 日,短短三个交易日,COMEX 铜的最大跌幅便接近 20%。如此剧烈的波动,放在铜价历史走势与其他有色金属品种中也不多见。
而受到上述关税事件、外盘铜价下跌等因素的影响,经过清明假期休市后的沪铜期货,也毫不意外地出现补跌行情。
截至 4 月 7 日收盘,除了少数远月合约外,包括主力合约在内的多个沪铜期货合约跌停。
不过,即便如此,LME 铜、沪铜期货近三个交易日的跌幅也要小于 COMEX 铜,此前几大代表性商品之间的价差随之收窄。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数据显示,4 月 1 日当周,基金持有的 COMEX 铜期货总持仓结束增长,其中净多头持仓回落至 30025 手。
而面对上述 COMEX 铜的迅猛下跌,接下来披露的新一期周度持仓数据中净多头持仓很可能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
广发期货认为,若关税预期落地,COMEX 铜将对 LME 铜形成相对稳定溢价,理论溢价上限即为美国对铜进口加征关税税率;若关税预期落空,COMEX 铜价需向下靠近 LME 铜价修复一定溢价空间。无论关税是落地还是落空,铜价均需回归基本面定价。
届时,金融属性对铜价的扰动可能会有所减弱,相应的其商品属性则会随之增强,从而帮助国际铜市场重新恢复稳定。
年度均价仍高于去年
国际铜价出现剧烈波动,与之挂钩的风险资产自然难以全身而退,比如全球主要铜矿商的股票。
美股上市的自由港麦克莫兰,4 月 3 日和 4 日连续两天跌幅超过 12%,两天累计跌幅达到 23.7%,同期南方铜业也出现了 16.9% 的下跌,跌幅均超过同期 COMEX 铜的跌幅。
在全球铜行业拥有重要地位、A 股有色金属行业市值最高的紫金矿业、洛阳钼业,4 月 7 日盘中也出现跌停,其中紫金矿业港股全天跌幅 15.35%,同时江西铜业、云南铜业和西部矿业等主要铜产品生产商也全部下跌。
毫无疑问,上述国际关税政策的变化和铜价的剧烈波动,对全球股票市场构成了显著冲击,尤其是对情绪面的影响明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短期铜价下跌明显,但是对比历史价格依旧处于相对高位。
仅以市场认知度、接受度较高的 LME 铜为例,年初至 4 月 4 日,现货收盘价平均值为 9340.24 美元/吨,高于 2024 年同期的 8470.97 美元/吨的均价。
此外,当前 LME 铜所处的 8600 美元/吨价位,同样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尚未跌到致使铜矿企业盈利下降的 「临界值」。
这意味着,如果后续铜价能够在短时间内企稳,上述部分业务集中在矿端、运营成本相对固定的企业,今年依旧具备盈利同比增长的可能。
不确定的因素,更多是源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矿业公司,这类企业在海外大量的矿业投资或者是贸易类业务。
比如洛阳钼业旗下的 IXM(埃珂森) 业务遍及全球 80 多个国家,金属贸易业务位居全球前列,2024 年营收多达 1477.7 亿元。
相比之下,资源、业务集中在国内的其他矿业公司,业绩影响变量相对会更少一些,更多集中在铜价的波动风险上。
比如西部矿业,目前该公司尚未披露 2024 年年报,采用 2023 年年报数据则可以看出,公司铜类产品营业收入占比达到 66.6%,同时公司绝大部分营收来自于国内,当期公司来自海外的营收占比仅为 6.82%。
(21 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