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系品种在集体上涨。
8 月 12 日夜盘,菜粕主力合约开盘后一度涨超 5%,创下 4 月份以来新高;菜籽油主力合约一度涨超 6%,最高飙升至 10333 元/吨,创下 2023 年 1 月以来最高点。
中国商务部当日发布公告,决定自 8 月 14 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要求进口商按 75.8% 的保证金比率向海关缴纳保证金。
菜系品种集体上涨
由于我国 90% 以上的菜籽,以及 75% 的菜粕都是直接进口自加拿大,因此上述裁决的落地,对国内菜系后市的走势产生深远影响。8 月 12 日夜盘,菜粕主力合约开盘后一度涨超 5%,突破 2800 元/吨,创下 4 月份以来新高;菜籽油主力合约一度涨超 6%,最高飙升至 10333 元/吨,创下 2023 年 1 月以来最高点。
从数据上看,2024 年 9 月商务部开启反倾销调查以来,中国采购的加拿大菜籽数量仍然很高,2024 年 9 月至 2025 年 6 月从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共计 470.93 万吨,占到总进口量的 96.72%。
建信期货分析师余兰兰认为,按照 75.8% 的保证金比率,当前进口加拿大油菜籽盘面榨利难以覆盖,会出现供应缺口。船期统计数据显示,7 月到港量预估 13 万吨,8 月到港量预估 19.50 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幅 50%。由于未来油菜籽买船大幅减少,菜油延续低位做多逻辑,直至供应短缺格局出现明显修复。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研究员石丽红表示,在当前的国际关系形势及供应格局下,三油两粕均较难沽空,回调做多为主。不过,因菜油进口来源广泛,且俄罗斯菜籽产量及菜油出口在中国旺盛需求下连年增长,国内菜油需求又受到玉米油等小油种的挤占,供需缺口有但并没有大到难以调和的程度,不过这也需要菜油维持相较其他替代品的溢价。
8 月 12 日,马来西亚棕榈油离岸价为 1087.5 美元,较上日涨 42.5 美元,进口到岸价为 1117.5 美元。国内进口成本价为 9623.36 元,创下 4 个月新高。
美国希望中国加倍采购大豆
除了菜系品种之外,豆类产品的进口也备受关注。
8 月 12 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答记者问。外媒提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 「真实社交」 平台发帖称,希望中国能将大豆订单增加三倍,这将是大幅削减中美贸易逆差的途径。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具体问题建议向主管部门询问。中方在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
受上述消息推动,美国 CBOT 大豆期货价格应声上涨 2.8%,创下四个月来最大盘中涨幅,达到每蒲式耳 10.11 美元的两周高点。但是第二天,美豆又几乎回吐了全部涨幅。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稳步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将更多采购订单转向南美。八年时间里,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从 40% 跌至 18%,巴西则从 35% 攀升至 65% 以上。
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 2213 万吨大豆,从巴西进口了 7465 万吨大豆。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为 4937 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89 万吨,同比增长 1.8%。具体进口国别上看,中国累计进口巴西大豆 3186 万吨,同比降低 7.5%;同期进口美国大豆 1615 万吨,同比增长 33%;进口阿根廷大豆量锐减 47.5% 至 11.16 万吨。其中,6 月大豆进口总量达 1226 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当月从巴西进口大豆 1062 万吨,同比增长 9.2%,占当月进口量的 86.6%;从美国进口大豆 158 万吨,同比增长 21%。
目前,国内大豆自给率提升至 18%,多元化的农业供应链已成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支柱。市场对于特朗普要求中国 3 倍增加美豆进口持观望态度。中国尚未采购第四季度船期的美国大豆,未来采购决策可能取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从市场表现来看,豆粕市场表现整体波澜不惊。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