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创新药龙头有望创 2021 年以来新高!东吴证券朱国广最新发声

2025 年 9 月 24 日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潘功胜回应美联储降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证监会: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吸引更多源头活水

2025 年 9 月 25 日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扩大至3%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扩大至 3%

2025 年 9 月 24 日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召开部分在美中资企业圆桌会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召开部分在美中资企业圆桌会

2025 年 9 月 24 日
广告

阿里巴巴股价创四年新高!「木头姐」 时隔四年重新建仓

2025 年 9 月 24 日
突发!矿山停产,LME铜逆跌暴涨2%,剑指两年半高点

突发!矿山停产,LME 铜逆跌暴涨 2%,剑指两年半高点

2025 年 9 月 24 日
法国、比利时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安理会五常仅美国未承认!以色列代表团发声:不会参加这个会议

法国、比利时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安理会五常仅美国未承认!以色列代表团发声:不会参加这个会议

2025 年 9 月 24 日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上会在即 十余家上市公司回复参股投资情况

摩尔线程科创板 IPO 上会在即 十余家上市公司回复参股投资情况

2025 年 9 月 24 日

首批指数基金 Y 份额交出亮眼成绩单;股票 ETF「百亿俱乐部」 阵容进一步壮大

2025 年 9 月 24 日
【财经分析】印尼与欧盟签署「近零关税」协定 农业领域或成合作亮点

【财经分析】 印尼与欧盟签署 「近零关税」 协定 农业领域或成合作亮点

2025 年 9 月 24 日
华尔街发明「永动机」?英伟达、OpenAI、甲骨文实现千亿美元循环

华尔街发明 「永动机」?英伟达、OpenAI、甲骨文实现千亿美元循环

2025 年 9 月 24 日
美股三大指数震荡整理 中概股走强、阿里巴巴大涨超10%

美股三大指数震荡整理 中概股走强、阿里巴巴大涨超 10%

2025 年 9 月 24 日

比亚迪李云飞回应巴菲特清仓;宝马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 2028 年量产丨汽车早参

2025 年 9 月 24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9 月 25 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创新药龙头有望创 2021 年以来新高!东吴证券朱国广最新发声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24 日
在 期货
0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截至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已累计上涨超 95%。

  创新药行情还能不能继续演绎,后续空间还有多大?9 月 20 日,东吴证券联席所长、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表示,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是出海,「本土创新—全球变现」 的新模式正逐渐成为创新药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中期来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创出 2021 年以来的新高。

  医药叙事逻辑转向 BD 出海

  「相比 2021 年,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已经 『升级』 了。」 朱国广表示,回溯 2021 年,国内创新药市场呈现出以本土销售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态势,其中以 PD-1 抑制剂为代表的重磅创新药成为市场焦点。凭借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效,此类药物通过院内处方放量、医保谈判准入等方式快速占领国内市场,形成了 「研发突破-国内放量」 的驱动。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当前创新药产业的逻辑主线已转向以 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 出海为核心引擎。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联合开发等多元化方式,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推向国际市场,有望在欧美等成熟医药市场实现商业化突破,这种 「本土创新—全球变现」 的新模式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事实上,中国创新药正在呈现量质双升的趋势。据东吴证券统计,从创新药管线数量和 FIC(First-in-class,全球首创药) 占比看,中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优质创新药管线策源地。截至 2024 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 3575 个,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位。

  在全球范围内,研发进度排第一的药品被视为是 FIC。2015 年,中国企业自研的进入临床的 FIC 创新药只有 9 个,但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在研创新药共覆盖 1300 个赛道,覆盖度已提升至 40%;并在其中 716 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同一时间,美国在研创新药覆盖度为 53%,在 1212 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显示双方在药品研发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创新药龙头或创 2021 年以来新高

  在朱国广看来,从 「本土商业化」 到 「出海」 的产业升级,是创新药板块能够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前者依赖国内医保支付体系和患者基数实现增长,而后者却依靠全球市场容量和欧美创新药高定价体系提升价值天花板。

  他强调,出海能够突破国内市场增长瓶颈、提升创新药商业价值的决定性意义。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创新药规模 1.1 万亿美元。假设 2030 年增长至 1.5 万亿美元,中国创新药通过 BD 全球市占率达到 30%,也即 4500 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朱国广表示,若按照 12% 分成、20 倍 PE 估算,上述市场份额有望为中国创新药贡献 7.8 万亿元的市值。对应当前 A+H 股创新药总市值 2.6 万亿元,则未来空间巨大。结合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距离 2021 年的高点仍有约 50% 的空间来看,预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达到 2021 年高度,并结合 BD 增长逻辑有望创新高。

  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统计,目前中国医疗保健板块总市值为 7.95 万亿元,占全球市值的比例为 0.82%;若缩小到创新药板块,则市值为 3.1 万亿元,占全球市值比例仅 0.32%。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国的医疗保健和创新药板块市值占全球市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 5.67% 和 3.28%。预计未来中国创新药板块市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短期仍旧看好创新药行情

  「短期两到三个月内,我们也仍旧看好后续创新药板块的表现,创新药的仓位比择股重要!」 尽管创新药指数年内已积累较大涨幅,但朱国广仍对创新药赛道尤其是行业龙头保有信心,尤其是圣诞节前 WCLC、ESMO 等学术会议的举办,预计也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相关项目的 BD 进程。

  具体到投资建议,朱国广认为,尽管医药板块内可能还是会有一定的 「高切低」,但目前整体的投资逻辑仍旧围绕基本面的积极变化。其中,当前创新药龙头基本面已经发生巨大改变,有的实现扭亏为盈,有的创新药收入贡献占比提升至近一半,都显示出巨大的业绩增长潜力。同时也看好 CXO、GLP 减重、部分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针对美国方面可能对中国创新药设限的市场传闻,朱国广同样认为目前尚不足为虑。一方面,相关政策目前仍只是传闻,不确定性仍在,相关进行中的 BD 项目也预计会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跨国药企外部购买的项目中有 35% 来自中国,单个项目约三分之二的利润归 MNC 所有,因此一旦相关禁令真的提上日程,则 MNC 才是最大反对者。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创新药龙头有望创 2021 年以来新高!东吴证券朱国广最新发声)

(责任编辑: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截至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已累计上涨超 95%。

  创新药行情还能不能继续演绎,后续空间还有多大?9 月 20 日,东吴证券联席所长、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表示,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是出海,「本土创新—全球变现」 的新模式正逐渐成为创新药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中期来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创出 2021 年以来的新高。

  医药叙事逻辑转向 BD 出海

  「相比 2021 年,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已经 『升级』 了。」 朱国广表示,回溯 2021 年,国内创新药市场呈现出以本土销售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态势,其中以 PD-1 抑制剂为代表的重磅创新药成为市场焦点。凭借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效,此类药物通过院内处方放量、医保谈判准入等方式快速占领国内市场,形成了 「研发突破-国内放量」 的驱动。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当前创新药产业的逻辑主线已转向以 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 出海为核心引擎。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联合开发等多元化方式,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推向国际市场,有望在欧美等成熟医药市场实现商业化突破,这种 「本土创新—全球变现」 的新模式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事实上,中国创新药正在呈现量质双升的趋势。据东吴证券统计,从创新药管线数量和 FIC(First-in-class,全球首创药) 占比看,中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优质创新药管线策源地。截至 2024 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 3575 个,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位。

  在全球范围内,研发进度排第一的药品被视为是 FIC。2015 年,中国企业自研的进入临床的 FIC 创新药只有 9 个,但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在研创新药共覆盖 1300 个赛道,覆盖度已提升至 40%;并在其中 716 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同一时间,美国在研创新药覆盖度为 53%,在 1212 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显示双方在药品研发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创新药龙头或创 2021 年以来新高

  在朱国广看来,从 「本土商业化」 到 「出海」 的产业升级,是创新药板块能够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前者依赖国内医保支付体系和患者基数实现增长,而后者却依靠全球市场容量和欧美创新药高定价体系提升价值天花板。

  他强调,出海能够突破国内市场增长瓶颈、提升创新药商业价值的决定性意义。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创新药规模 1.1 万亿美元。假设 2030 年增长至 1.5 万亿美元,中国创新药通过 BD 全球市占率达到 30%,也即 4500 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朱国广表示,若按照 12% 分成、20 倍 PE 估算,上述市场份额有望为中国创新药贡献 7.8 万亿元的市值。对应当前 A+H 股创新药总市值 2.6 万亿元,则未来空间巨大。结合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距离 2021 年的高点仍有约 50% 的空间来看,预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达到 2021 年高度,并结合 BD 增长逻辑有望创新高。

  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统计,目前中国医疗保健板块总市值为 7.95 万亿元,占全球市值的比例为 0.82%;若缩小到创新药板块,则市值为 3.1 万亿元,占全球市值比例仅 0.32%。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国的医疗保健和创新药板块市值占全球市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 5.67% 和 3.28%。预计未来中国创新药板块市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短期仍旧看好创新药行情

  「短期两到三个月内,我们也仍旧看好后续创新药板块的表现,创新药的仓位比择股重要!」 尽管创新药指数年内已积累较大涨幅,但朱国广仍对创新药赛道尤其是行业龙头保有信心,尤其是圣诞节前 WCLC、ESMO 等学术会议的举办,预计也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相关项目的 BD 进程。

  具体到投资建议,朱国广认为,尽管医药板块内可能还是会有一定的 「高切低」,但目前整体的投资逻辑仍旧围绕基本面的积极变化。其中,当前创新药龙头基本面已经发生巨大改变,有的实现扭亏为盈,有的创新药收入贡献占比提升至近一半,都显示出巨大的业绩增长潜力。同时也看好 CXO、GLP 减重、部分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针对美国方面可能对中国创新药设限的市场传闻,朱国广同样认为目前尚不足为虑。一方面,相关政策目前仍只是传闻,不确定性仍在,相关进行中的 BD 项目也预计会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跨国药企外部购买的项目中有 35% 来自中国,单个项目约三分之二的利润归 MNC 所有,因此一旦相关禁令真的提上日程,则 MNC 才是最大反对者。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创新药龙头有望创 2021 年以来新高!东吴证券朱国广最新发声)

(责任编辑:6)

YOU MAY ALSO LIKE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召开部分在美中资企业圆桌会

美股与黄金同创新高?德银嗅出异样:恐慌情绪正潜伏于市场中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截至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已累计上涨超 95%。

  创新药行情还能不能继续演绎,后续空间还有多大?9 月 20 日,东吴证券联席所长、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表示,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是出海,「本土创新—全球变现」 的新模式正逐渐成为创新药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中期来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创出 2021 年以来的新高。

  医药叙事逻辑转向 BD 出海

  「相比 2021 年,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已经 『升级』 了。」 朱国广表示,回溯 2021 年,国内创新药市场呈现出以本土销售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态势,其中以 PD-1 抑制剂为代表的重磅创新药成为市场焦点。凭借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效,此类药物通过院内处方放量、医保谈判准入等方式快速占领国内市场,形成了 「研发突破-国内放量」 的驱动。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当前创新药产业的逻辑主线已转向以 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 出海为核心引擎。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联合开发等多元化方式,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推向国际市场,有望在欧美等成熟医药市场实现商业化突破,这种 「本土创新—全球变现」 的新模式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事实上,中国创新药正在呈现量质双升的趋势。据东吴证券统计,从创新药管线数量和 FIC(First-in-class,全球首创药) 占比看,中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优质创新药管线策源地。截至 2024 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 3575 个,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位。

  在全球范围内,研发进度排第一的药品被视为是 FIC。2015 年,中国企业自研的进入临床的 FIC 创新药只有 9 个,但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在研创新药共覆盖 1300 个赛道,覆盖度已提升至 40%;并在其中 716 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同一时间,美国在研创新药覆盖度为 53%,在 1212 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显示双方在药品研发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创新药龙头或创 2021 年以来新高

  在朱国广看来,从 「本土商业化」 到 「出海」 的产业升级,是创新药板块能够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前者依赖国内医保支付体系和患者基数实现增长,而后者却依靠全球市场容量和欧美创新药高定价体系提升价值天花板。

  他强调,出海能够突破国内市场增长瓶颈、提升创新药商业价值的决定性意义。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创新药规模 1.1 万亿美元。假设 2030 年增长至 1.5 万亿美元,中国创新药通过 BD 全球市占率达到 30%,也即 4500 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朱国广表示,若按照 12% 分成、20 倍 PE 估算,上述市场份额有望为中国创新药贡献 7.8 万亿元的市值。对应当前 A+H 股创新药总市值 2.6 万亿元,则未来空间巨大。结合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距离 2021 年的高点仍有约 50% 的空间来看,预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达到 2021 年高度,并结合 BD 增长逻辑有望创新高。

  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统计,目前中国医疗保健板块总市值为 7.95 万亿元,占全球市值的比例为 0.82%;若缩小到创新药板块,则市值为 3.1 万亿元,占全球市值比例仅 0.32%。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国的医疗保健和创新药板块市值占全球市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 5.67% 和 3.28%。预计未来中国创新药板块市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短期仍旧看好创新药行情

  「短期两到三个月内,我们也仍旧看好后续创新药板块的表现,创新药的仓位比择股重要!」 尽管创新药指数年内已积累较大涨幅,但朱国广仍对创新药赛道尤其是行业龙头保有信心,尤其是圣诞节前 WCLC、ESMO 等学术会议的举办,预计也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相关项目的 BD 进程。

  具体到投资建议,朱国广认为,尽管医药板块内可能还是会有一定的 「高切低」,但目前整体的投资逻辑仍旧围绕基本面的积极变化。其中,当前创新药龙头基本面已经发生巨大改变,有的实现扭亏为盈,有的创新药收入贡献占比提升至近一半,都显示出巨大的业绩增长潜力。同时也看好 CXO、GLP 减重、部分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针对美国方面可能对中国创新药设限的市场传闻,朱国广同样认为目前尚不足为虑。一方面,相关政策目前仍只是传闻,不确定性仍在,相关进行中的 BD 项目也预计会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跨国药企外部购买的项目中有 35% 来自中国,单个项目约三分之二的利润归 MNC 所有,因此一旦相关禁令真的提上日程,则 MNC 才是最大反对者。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创新药龙头有望创 2021 年以来新高!东吴证券朱国广最新发声)

(责任编辑: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截至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已累计上涨超 95%。

  创新药行情还能不能继续演绎,后续空间还有多大?9 月 20 日,东吴证券联席所长、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表示,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是出海,「本土创新—全球变现」 的新模式正逐渐成为创新药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中期来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创出 2021 年以来的新高。

  医药叙事逻辑转向 BD 出海

  「相比 2021 年,本轮创新药行情的驱动力已经 『升级』 了。」 朱国广表示,回溯 2021 年,国内创新药市场呈现出以本土销售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态势,其中以 PD-1 抑制剂为代表的重磅创新药成为市场焦点。凭借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效,此类药物通过院内处方放量、医保谈判准入等方式快速占领国内市场,形成了 「研发突破-国内放量」 的驱动。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当前创新药产业的逻辑主线已转向以 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 出海为核心引擎。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联合开发等多元化方式,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推向国际市场,有望在欧美等成熟医药市场实现商业化突破,这种 「本土创新—全球变现」 的新模式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事实上,中国创新药正在呈现量质双升的趋势。据东吴证券统计,从创新药管线数量和 FIC(First-in-class,全球首创药) 占比看,中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优质创新药管线策源地。截至 2024 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 3575 个,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位。

  在全球范围内,研发进度排第一的药品被视为是 FIC。2015 年,中国企业自研的进入临床的 FIC 创新药只有 9 个,但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在研创新药共覆盖 1300 个赛道,覆盖度已提升至 40%;并在其中 716 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同一时间,美国在研创新药覆盖度为 53%,在 1212 个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显示双方在药品研发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创新药龙头或创 2021 年以来新高

  在朱国广看来,从 「本土商业化」 到 「出海」 的产业升级,是创新药板块能够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撑。前者依赖国内医保支付体系和患者基数实现增长,而后者却依靠全球市场容量和欧美创新药高定价体系提升价值天花板。

  他强调,出海能够突破国内市场增长瓶颈、提升创新药商业价值的决定性意义。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创新药规模 1.1 万亿美元。假设 2030 年增长至 1.5 万亿美元,中国创新药通过 BD 全球市占率达到 30%,也即 4500 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朱国广表示,若按照 12% 分成、20 倍 PE 估算,上述市场份额有望为中国创新药贡献 7.8 万亿元的市值。对应当前 A+H 股创新药总市值 2.6 万亿元,则未来空间巨大。结合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距离 2021 年的高点仍有约 50% 的空间来看,预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创新药指数、创新药龙头都有望达到 2021 年高度,并结合 BD 增长逻辑有望创新高。

  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统计,目前中国医疗保健板块总市值为 7.95 万亿元,占全球市值的比例为 0.82%;若缩小到创新药板块,则市值为 3.1 万亿元,占全球市值比例仅 0.32%。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国的医疗保健和创新药板块市值占全球市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 5.67% 和 3.28%。预计未来中国创新药板块市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短期仍旧看好创新药行情

  「短期两到三个月内,我们也仍旧看好后续创新药板块的表现,创新药的仓位比择股重要!」 尽管创新药指数年内已积累较大涨幅,但朱国广仍对创新药赛道尤其是行业龙头保有信心,尤其是圣诞节前 WCLC、ESMO 等学术会议的举办,预计也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相关项目的 BD 进程。

  具体到投资建议,朱国广认为,尽管医药板块内可能还是会有一定的 「高切低」,但目前整体的投资逻辑仍旧围绕基本面的积极变化。其中,当前创新药龙头基本面已经发生巨大改变,有的实现扭亏为盈,有的创新药收入贡献占比提升至近一半,都显示出巨大的业绩增长潜力。同时也看好 CXO、GLP 减重、部分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针对美国方面可能对中国创新药设限的市场传闻,朱国广同样认为目前尚不足为虑。一方面,相关政策目前仍只是传闻,不确定性仍在,相关进行中的 BD 项目也预计会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跨国药企外部购买的项目中有 35% 来自中国,单个项目约三分之二的利润归 MNC 所有,因此一旦相关禁令真的提上日程,则 MNC 才是最大反对者。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创新药龙头有望创 2021 年以来新高!东吴证券朱国广最新发声)

(责任编辑:6)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潘功胜回应美联储降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证监会: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吸引更多源头活水

2025 年 9 月 25 日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扩大至3%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扩大至 3%

2025 年 9 月 24 日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召开部分在美中资企业圆桌会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召开部分在美中资企业圆桌会

2025 年 9 月 24 日

阿里巴巴股价创四年新高!「木头姐」 时隔四年重新建仓

2025 年 9 月 24 日
突发!矿山停产,LME铜逆跌暴涨2%,剑指两年半高点

突发!矿山停产,LME 铜逆跌暴涨 2%,剑指两年半高点

2025 年 9 月 24 日
法国、比利时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安理会五常仅美国未承认!以色列代表团发声:不会参加这个会议

法国、比利时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安理会五常仅美国未承认!以色列代表团发声:不会参加这个会议

2025 年 9 月 24 日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上会在即 十余家上市公司回复参股投资情况

摩尔线程科创板 IPO 上会在即 十余家上市公司回复参股投资情况

2025 年 9 月 24 日

首批指数基金 Y 份额交出亮眼成绩单;股票 ETF「百亿俱乐部」 阵容进一步壮大

2025 年 9 月 24 日
【财经分析】印尼与欧盟签署「近零关税」协定 农业领域或成合作亮点

【财经分析】 印尼与欧盟签署 「近零关税」 协定 农业领域或成合作亮点

2025 年 9 月 24 日
华尔街发明「永动机」?英伟达、OpenAI、甲骨文实现千亿美元循环

华尔街发明 「永动机」?英伟达、OpenAI、甲骨文实现千亿美元循环

2025 年 9 月 24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8 月    

近期动态

  •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潘功胜回应美联储降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证监会: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吸引更多源头活水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扩大至 3%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召开部分在美中资企业圆桌会
  • 阿里巴巴股价创四年新高!「木头姐」 时隔四年重新建仓
  • 突发!矿山停产,LME 铜逆跌暴涨 2%,剑指两年半高点
  • 法国、比利时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安理会五常仅美国未承认!以色列代表团发声:不会参加这个会议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