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ETF 规模依然是阔步前行,截至最新,全市场 ETF 规模来到了 5.7 万亿元,ETF 数量达到 1364 只。其中,债券 ETF 成为资金净流入最多的品类,最新规模突破 71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债券 ETF 久违的新发、主动债基向被动债券 ETF 流动以及近期净值回升,共同推动了债券 ETF 规模的创新高。
截至 11 月 18 日,全市场 53 只债券 ETF 最新规模达到了 7121.6 亿元,百亿规模以上的债券 ETF 达到 28 只,其中,海富通短融 ETF 以 695.69 亿元居首,博时可转债 ETF 规模排名第二,为 574.42 亿元,富国政金债 ETF 为 437.21 亿元,排名第三。此外,鹏扬 30 年国债 ETF 今年以来规模增长同样迅速,最新规模达到 352.71 亿元。
债券 ETF 规模超 7100 亿元再创新高
2024 年底,境内债券型 ETF 总规模还仅为 1739.73 亿元,截至 11 月 18 日,这一规模突破 7100 亿元,达到 7121.6 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 ETF 连续迈过多个千亿门槛:
2 月 7 日,全市场债券 ETF 规模突破 2000 亿门槛,债券 ETF 在 2024 年 5 月突破千亿大关,从 0 到千亿,用了 6 年的时间,而从千亿到两千亿,时间被缩短至 9 个月;
今年 6 月初,债券 ETF 规模再次突破 3000 亿元,千亿增量再次被缩短至 4 个月;7 月 15 日,随着首批 10 只科创债 ETF 上市,债券 ETF 规模增至 4278.5 亿元,一举突破 4000 亿大关;
同月 25 日,这一数据被改写为 5000 亿元;
9 月 22 日,二批 14 只科创债 ETF 上市,债券 ETF 规模突破 6000 亿元;
随后,暂无新债券 ETF 发行上市,债券 ETF 规模增速略放缓,直至 11 月 10 日,再次突破 7000 亿元大关。
债市经过几年的长牛后,今年在高位上呈现高波动,重交易的特点,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弱化,震荡明显。在机构依然有较强的配置诉求之下,被动债基迎来发展良机。
具体而言,一是新发给力。今年以来发行 32 只债券型 ETF,8 只基准做市信用债 ETF、先后两批 24 只科创债 ETF,均获得机构资金的踊跃认购,占到 ETF 发行总量的 9.94%,合计发行份额为 914.83 亿份,占到总份额的 37.39%。
尤其是科创债 ETF 备受市场青睐,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指出,政策持续加码支持,科创债 ETF 底层资产以 AAA 级信用债为主,信用风险较低,同时具备费率低、支持 T+0 交易和质押等优势,契合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求稳配置需求。自由现金流 ETF 则因其在低利率宽货币环境中的适配性而受到关注,成分股普遍盈利能力强,有助于规避价值陷阱,且估值合理、长期回报表现优异,还可对冲科技股波动风险,与当前市场投资需求高度契合。
二是主动债基向被动债基迁徙。销售费用新规发布征求意见稿,对于赎回费率的调整影响了机构对主动债基的配置热情。根据新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 FOF 等产品卖出基金的门槛提高,投资者只有持有超过 6 个月,才能 0 赎回费。如果持有不超过 7 天,惩罚性赎回费是收取投资者资产的 1.5%。场内 ETF 则不受影响,这对于债基投资者而言,投资体感则会明显变差,也引发了机构的抛售行为,短期资金、「保壳」 等帮忙资金迅速撤离债基。
尽管当期亦有业内消息显示,最终落地新规中,惩罚性赎回费或将下调,但是资金已经开始用脚投票选择场内 ETF 品类。
三是债券 ETF 净值回升。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之下,债市回暖迹象明显,多只科创债 ETF 价格已经回到 100 元以上,价格回暖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模的增长。

28 只债券 ETF 规模超百亿
当前全市场债券 ETF 只有 53 只,百亿规模以上产品已经多达 28 只,稀缺性可见一斑。
海富通短融 ETF、博时可转债 ETF 以及富国政金债 ETF 规模均有阶段性领跑时刻,当前来看,海富通短融 ETF 规模最大,为 695.69 亿元,与第二名博时可转债 ETF 规模距离已经拉开了百亿之多,后者当前规模为 574.42 亿元;富国政金债 ETF 当前规模在 400 亿阵营,为 352.71 亿元。超 300 亿元规模的产品也仅有一只,为鹏扬 30 年国债 ETF,最新规模 352.71 亿元。
此外,超 200 亿元债券 ETF 多达 5 只,分别是海富通城投债 ETF、平安公司债 ETF、易方达公司债 ETF、嘉实公司债 ETF 以及南方科创债 ETF。
从公司角度来看,海富通依然以 6 只产品,合计 1243.28 亿元的规模领先同业,博时基金紧随其后,旗下产品 5 只,同样覆盖利率债、信用债以及可转债等全品类,最新规模略有缩水,为 996.43 亿元。

年底债市或迎关键配置时机
今年投资上明显呈现出股市火热,债市偏冷的特点,年底债市如何演绎?多家基金公司也给出相对乐观的态度。
长城基金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已暂告一段落,或将进入一段时间的大事件空窗期,权益市场对于债市的整体压力减小。中期角度,四季度经济读数或有压力,资金面或保持宽松,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上行,债券有望迎来关键的配置时机。
风险偏好在海外 AI 叙事受到质疑的带动下走弱,对于债市短期来看反而有较多有利因素。博时基金认为,上行风险较低,而下行空间还需看到央行买债力度加强带动短端进一步放松。整体来看,债市存在交易性机会,建议维持灵活久期,积极参与交易,逆向博弈,重视高票息资产和长久期资产的价值。
国泰基金指出,从基本面与政策层面看,尽管 10 月金融与经济数据表现偏弱,贷款负增等信号显示内生动能仍有待加强,但该情况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对短期市场冲击有限。考虑到年内完成主要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相对较低,预计政策端仍将处于一段 「真空期」,市场关注点将转向明年尤其是年初的政策布局。
「对债券市场而言,当前至 12 月政治局会议期间,市场或将逐步对明年初可能出台的宏观刺激政策进行提前定价。在基本面数据偏弱、政策尚未发力的窗口期内,收益率或仍具备一定的下行空间。」 国泰基金判断。
(文章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债券 ETF 突破 71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基金公司研判:年底行情如何布局?)
(责任编辑:5)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ETF 规模依然是阔步前行,截至最新,全市场 ETF 规模来到了 5.7 万亿元,ETF 数量达到 1364 只。其中,债券 ETF 成为资金净流入最多的品类,最新规模突破 71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债券 ETF 久违的新发、主动债基向被动债券 ETF 流动以及近期净值回升,共同推动了债券 ETF 规模的创新高。
截至 11 月 18 日,全市场 53 只债券 ETF 最新规模达到了 7121.6 亿元,百亿规模以上的债券 ETF 达到 28 只,其中,海富通短融 ETF 以 695.69 亿元居首,博时可转债 ETF 规模排名第二,为 574.42 亿元,富国政金债 ETF 为 437.21 亿元,排名第三。此外,鹏扬 30 年国债 ETF 今年以来规模增长同样迅速,最新规模达到 352.71 亿元。
债券 ETF 规模超 7100 亿元再创新高
2024 年底,境内债券型 ETF 总规模还仅为 1739.73 亿元,截至 11 月 18 日,这一规模突破 7100 亿元,达到 7121.6 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 ETF 连续迈过多个千亿门槛:
2 月 7 日,全市场债券 ETF 规模突破 2000 亿门槛,债券 ETF 在 2024 年 5 月突破千亿大关,从 0 到千亿,用了 6 年的时间,而从千亿到两千亿,时间被缩短至 9 个月;
今年 6 月初,债券 ETF 规模再次突破 3000 亿元,千亿增量再次被缩短至 4 个月;7 月 15 日,随着首批 10 只科创债 ETF 上市,债券 ETF 规模增至 4278.5 亿元,一举突破 4000 亿大关;
同月 25 日,这一数据被改写为 5000 亿元;
9 月 22 日,二批 14 只科创债 ETF 上市,债券 ETF 规模突破 6000 亿元;
随后,暂无新债券 ETF 发行上市,债券 ETF 规模增速略放缓,直至 11 月 10 日,再次突破 7000 亿元大关。
债市经过几年的长牛后,今年在高位上呈现高波动,重交易的特点,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弱化,震荡明显。在机构依然有较强的配置诉求之下,被动债基迎来发展良机。
具体而言,一是新发给力。今年以来发行 32 只债券型 ETF,8 只基准做市信用债 ETF、先后两批 24 只科创债 ETF,均获得机构资金的踊跃认购,占到 ETF 发行总量的 9.94%,合计发行份额为 914.83 亿份,占到总份额的 37.39%。
尤其是科创债 ETF 备受市场青睐,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指出,政策持续加码支持,科创债 ETF 底层资产以 AAA 级信用债为主,信用风险较低,同时具备费率低、支持 T+0 交易和质押等优势,契合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求稳配置需求。自由现金流 ETF 则因其在低利率宽货币环境中的适配性而受到关注,成分股普遍盈利能力强,有助于规避价值陷阱,且估值合理、长期回报表现优异,还可对冲科技股波动风险,与当前市场投资需求高度契合。
二是主动债基向被动债基迁徙。销售费用新规发布征求意见稿,对于赎回费率的调整影响了机构对主动债基的配置热情。根据新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 FOF 等产品卖出基金的门槛提高,投资者只有持有超过 6 个月,才能 0 赎回费。如果持有不超过 7 天,惩罚性赎回费是收取投资者资产的 1.5%。场内 ETF 则不受影响,这对于债基投资者而言,投资体感则会明显变差,也引发了机构的抛售行为,短期资金、「保壳」 等帮忙资金迅速撤离债基。
尽管当期亦有业内消息显示,最终落地新规中,惩罚性赎回费或将下调,但是资金已经开始用脚投票选择场内 ETF 品类。
三是债券 ETF 净值回升。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之下,债市回暖迹象明显,多只科创债 ETF 价格已经回到 100 元以上,价格回暖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模的增长。

28 只债券 ETF 规模超百亿
当前全市场债券 ETF 只有 53 只,百亿规模以上产品已经多达 28 只,稀缺性可见一斑。
海富通短融 ETF、博时可转债 ETF 以及富国政金债 ETF 规模均有阶段性领跑时刻,当前来看,海富通短融 ETF 规模最大,为 695.69 亿元,与第二名博时可转债 ETF 规模距离已经拉开了百亿之多,后者当前规模为 574.42 亿元;富国政金债 ETF 当前规模在 400 亿阵营,为 352.71 亿元。超 300 亿元规模的产品也仅有一只,为鹏扬 30 年国债 ETF,最新规模 352.71 亿元。
此外,超 200 亿元债券 ETF 多达 5 只,分别是海富通城投债 ETF、平安公司债 ETF、易方达公司债 ETF、嘉实公司债 ETF 以及南方科创债 ETF。
从公司角度来看,海富通依然以 6 只产品,合计 1243.28 亿元的规模领先同业,博时基金紧随其后,旗下产品 5 只,同样覆盖利率债、信用债以及可转债等全品类,最新规模略有缩水,为 996.43 亿元。

年底债市或迎关键配置时机
今年投资上明显呈现出股市火热,债市偏冷的特点,年底债市如何演绎?多家基金公司也给出相对乐观的态度。
长城基金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已暂告一段落,或将进入一段时间的大事件空窗期,权益市场对于债市的整体压力减小。中期角度,四季度经济读数或有压力,资金面或保持宽松,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上行,债券有望迎来关键的配置时机。
风险偏好在海外 AI 叙事受到质疑的带动下走弱,对于债市短期来看反而有较多有利因素。博时基金认为,上行风险较低,而下行空间还需看到央行买债力度加强带动短端进一步放松。整体来看,债市存在交易性机会,建议维持灵活久期,积极参与交易,逆向博弈,重视高票息资产和长久期资产的价值。
国泰基金指出,从基本面与政策层面看,尽管 10 月金融与经济数据表现偏弱,贷款负增等信号显示内生动能仍有待加强,但该情况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对短期市场冲击有限。考虑到年内完成主要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相对较低,预计政策端仍将处于一段 「真空期」,市场关注点将转向明年尤其是年初的政策布局。
「对债券市场而言,当前至 12 月政治局会议期间,市场或将逐步对明年初可能出台的宏观刺激政策进行提前定价。在基本面数据偏弱、政策尚未发力的窗口期内,收益率或仍具备一定的下行空间。」 国泰基金判断。
(文章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债券 ETF 突破 71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基金公司研判:年底行情如何布局?)
(责任编辑:5)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ETF 规模依然是阔步前行,截至最新,全市场 ETF 规模来到了 5.7 万亿元,ETF 数量达到 1364 只。其中,债券 ETF 成为资金净流入最多的品类,最新规模突破 71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债券 ETF 久违的新发、主动债基向被动债券 ETF 流动以及近期净值回升,共同推动了债券 ETF 规模的创新高。
截至 11 月 18 日,全市场 53 只债券 ETF 最新规模达到了 7121.6 亿元,百亿规模以上的债券 ETF 达到 28 只,其中,海富通短融 ETF 以 695.69 亿元居首,博时可转债 ETF 规模排名第二,为 574.42 亿元,富国政金债 ETF 为 437.21 亿元,排名第三。此外,鹏扬 30 年国债 ETF 今年以来规模增长同样迅速,最新规模达到 352.71 亿元。
债券 ETF 规模超 7100 亿元再创新高
2024 年底,境内债券型 ETF 总规模还仅为 1739.73 亿元,截至 11 月 18 日,这一规模突破 7100 亿元,达到 7121.6 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 ETF 连续迈过多个千亿门槛:
2 月 7 日,全市场债券 ETF 规模突破 2000 亿门槛,债券 ETF 在 2024 年 5 月突破千亿大关,从 0 到千亿,用了 6 年的时间,而从千亿到两千亿,时间被缩短至 9 个月;
今年 6 月初,债券 ETF 规模再次突破 3000 亿元,千亿增量再次被缩短至 4 个月;7 月 15 日,随着首批 10 只科创债 ETF 上市,债券 ETF 规模增至 4278.5 亿元,一举突破 4000 亿大关;
同月 25 日,这一数据被改写为 5000 亿元;
9 月 22 日,二批 14 只科创债 ETF 上市,债券 ETF 规模突破 6000 亿元;
随后,暂无新债券 ETF 发行上市,债券 ETF 规模增速略放缓,直至 11 月 10 日,再次突破 7000 亿元大关。
债市经过几年的长牛后,今年在高位上呈现高波动,重交易的特点,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弱化,震荡明显。在机构依然有较强的配置诉求之下,被动债基迎来发展良机。
具体而言,一是新发给力。今年以来发行 32 只债券型 ETF,8 只基准做市信用债 ETF、先后两批 24 只科创债 ETF,均获得机构资金的踊跃认购,占到 ETF 发行总量的 9.94%,合计发行份额为 914.83 亿份,占到总份额的 37.39%。
尤其是科创债 ETF 备受市场青睐,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指出,政策持续加码支持,科创债 ETF 底层资产以 AAA 级信用债为主,信用风险较低,同时具备费率低、支持 T+0 交易和质押等优势,契合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求稳配置需求。自由现金流 ETF 则因其在低利率宽货币环境中的适配性而受到关注,成分股普遍盈利能力强,有助于规避价值陷阱,且估值合理、长期回报表现优异,还可对冲科技股波动风险,与当前市场投资需求高度契合。
二是主动债基向被动债基迁徙。销售费用新规发布征求意见稿,对于赎回费率的调整影响了机构对主动债基的配置热情。根据新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 FOF 等产品卖出基金的门槛提高,投资者只有持有超过 6 个月,才能 0 赎回费。如果持有不超过 7 天,惩罚性赎回费是收取投资者资产的 1.5%。场内 ETF 则不受影响,这对于债基投资者而言,投资体感则会明显变差,也引发了机构的抛售行为,短期资金、「保壳」 等帮忙资金迅速撤离债基。
尽管当期亦有业内消息显示,最终落地新规中,惩罚性赎回费或将下调,但是资金已经开始用脚投票选择场内 ETF 品类。
三是债券 ETF 净值回升。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之下,债市回暖迹象明显,多只科创债 ETF 价格已经回到 100 元以上,价格回暖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模的增长。

28 只债券 ETF 规模超百亿
当前全市场债券 ETF 只有 53 只,百亿规模以上产品已经多达 28 只,稀缺性可见一斑。
海富通短融 ETF、博时可转债 ETF 以及富国政金债 ETF 规模均有阶段性领跑时刻,当前来看,海富通短融 ETF 规模最大,为 695.69 亿元,与第二名博时可转债 ETF 规模距离已经拉开了百亿之多,后者当前规模为 574.42 亿元;富国政金债 ETF 当前规模在 400 亿阵营,为 352.71 亿元。超 300 亿元规模的产品也仅有一只,为鹏扬 30 年国债 ETF,最新规模 352.71 亿元。
此外,超 200 亿元债券 ETF 多达 5 只,分别是海富通城投债 ETF、平安公司债 ETF、易方达公司债 ETF、嘉实公司债 ETF 以及南方科创债 ETF。
从公司角度来看,海富通依然以 6 只产品,合计 1243.28 亿元的规模领先同业,博时基金紧随其后,旗下产品 5 只,同样覆盖利率债、信用债以及可转债等全品类,最新规模略有缩水,为 996.43 亿元。

年底债市或迎关键配置时机
今年投资上明显呈现出股市火热,债市偏冷的特点,年底债市如何演绎?多家基金公司也给出相对乐观的态度。
长城基金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已暂告一段落,或将进入一段时间的大事件空窗期,权益市场对于债市的整体压力减小。中期角度,四季度经济读数或有压力,资金面或保持宽松,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上行,债券有望迎来关键的配置时机。
风险偏好在海外 AI 叙事受到质疑的带动下走弱,对于债市短期来看反而有较多有利因素。博时基金认为,上行风险较低,而下行空间还需看到央行买债力度加强带动短端进一步放松。整体来看,债市存在交易性机会,建议维持灵活久期,积极参与交易,逆向博弈,重视高票息资产和长久期资产的价值。
国泰基金指出,从基本面与政策层面看,尽管 10 月金融与经济数据表现偏弱,贷款负增等信号显示内生动能仍有待加强,但该情况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对短期市场冲击有限。考虑到年内完成主要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相对较低,预计政策端仍将处于一段 「真空期」,市场关注点将转向明年尤其是年初的政策布局。
「对债券市场而言,当前至 12 月政治局会议期间,市场或将逐步对明年初可能出台的宏观刺激政策进行提前定价。在基本面数据偏弱、政策尚未发力的窗口期内,收益率或仍具备一定的下行空间。」 国泰基金判断。
(文章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债券 ETF 突破 71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基金公司研判:年底行情如何布局?)
(责任编辑:5)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ETF 规模依然是阔步前行,截至最新,全市场 ETF 规模来到了 5.7 万亿元,ETF 数量达到 1364 只。其中,债券 ETF 成为资金净流入最多的品类,最新规模突破 71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债券 ETF 久违的新发、主动债基向被动债券 ETF 流动以及近期净值回升,共同推动了债券 ETF 规模的创新高。
截至 11 月 18 日,全市场 53 只债券 ETF 最新规模达到了 7121.6 亿元,百亿规模以上的债券 ETF 达到 28 只,其中,海富通短融 ETF 以 695.69 亿元居首,博时可转债 ETF 规模排名第二,为 574.42 亿元,富国政金债 ETF 为 437.21 亿元,排名第三。此外,鹏扬 30 年国债 ETF 今年以来规模增长同样迅速,最新规模达到 352.71 亿元。
债券 ETF 规模超 7100 亿元再创新高
2024 年底,境内债券型 ETF 总规模还仅为 1739.73 亿元,截至 11 月 18 日,这一规模突破 7100 亿元,达到 7121.6 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 ETF 连续迈过多个千亿门槛:
2 月 7 日,全市场债券 ETF 规模突破 2000 亿门槛,债券 ETF 在 2024 年 5 月突破千亿大关,从 0 到千亿,用了 6 年的时间,而从千亿到两千亿,时间被缩短至 9 个月;
今年 6 月初,债券 ETF 规模再次突破 3000 亿元,千亿增量再次被缩短至 4 个月;7 月 15 日,随着首批 10 只科创债 ETF 上市,债券 ETF 规模增至 4278.5 亿元,一举突破 4000 亿大关;
同月 25 日,这一数据被改写为 5000 亿元;
9 月 22 日,二批 14 只科创债 ETF 上市,债券 ETF 规模突破 6000 亿元;
随后,暂无新债券 ETF 发行上市,债券 ETF 规模增速略放缓,直至 11 月 10 日,再次突破 7000 亿元大关。
债市经过几年的长牛后,今年在高位上呈现高波动,重交易的特点,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弱化,震荡明显。在机构依然有较强的配置诉求之下,被动债基迎来发展良机。
具体而言,一是新发给力。今年以来发行 32 只债券型 ETF,8 只基准做市信用债 ETF、先后两批 24 只科创债 ETF,均获得机构资金的踊跃认购,占到 ETF 发行总量的 9.94%,合计发行份额为 914.83 亿份,占到总份额的 37.39%。
尤其是科创债 ETF 备受市场青睐,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指出,政策持续加码支持,科创债 ETF 底层资产以 AAA 级信用债为主,信用风险较低,同时具备费率低、支持 T+0 交易和质押等优势,契合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求稳配置需求。自由现金流 ETF 则因其在低利率宽货币环境中的适配性而受到关注,成分股普遍盈利能力强,有助于规避价值陷阱,且估值合理、长期回报表现优异,还可对冲科技股波动风险,与当前市场投资需求高度契合。
二是主动债基向被动债基迁徙。销售费用新规发布征求意见稿,对于赎回费率的调整影响了机构对主动债基的配置热情。根据新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 FOF 等产品卖出基金的门槛提高,投资者只有持有超过 6 个月,才能 0 赎回费。如果持有不超过 7 天,惩罚性赎回费是收取投资者资产的 1.5%。场内 ETF 则不受影响,这对于债基投资者而言,投资体感则会明显变差,也引发了机构的抛售行为,短期资金、「保壳」 等帮忙资金迅速撤离债基。
尽管当期亦有业内消息显示,最终落地新规中,惩罚性赎回费或将下调,但是资金已经开始用脚投票选择场内 ETF 品类。
三是债券 ETF 净值回升。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之下,债市回暖迹象明显,多只科创债 ETF 价格已经回到 100 元以上,价格回暖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模的增长。

28 只债券 ETF 规模超百亿
当前全市场债券 ETF 只有 53 只,百亿规模以上产品已经多达 28 只,稀缺性可见一斑。
海富通短融 ETF、博时可转债 ETF 以及富国政金债 ETF 规模均有阶段性领跑时刻,当前来看,海富通短融 ETF 规模最大,为 695.69 亿元,与第二名博时可转债 ETF 规模距离已经拉开了百亿之多,后者当前规模为 574.42 亿元;富国政金债 ETF 当前规模在 400 亿阵营,为 352.71 亿元。超 300 亿元规模的产品也仅有一只,为鹏扬 30 年国债 ETF,最新规模 352.71 亿元。
此外,超 200 亿元债券 ETF 多达 5 只,分别是海富通城投债 ETF、平安公司债 ETF、易方达公司债 ETF、嘉实公司债 ETF 以及南方科创债 ETF。
从公司角度来看,海富通依然以 6 只产品,合计 1243.28 亿元的规模领先同业,博时基金紧随其后,旗下产品 5 只,同样覆盖利率债、信用债以及可转债等全品类,最新规模略有缩水,为 996.43 亿元。

年底债市或迎关键配置时机
今年投资上明显呈现出股市火热,债市偏冷的特点,年底债市如何演绎?多家基金公司也给出相对乐观的态度。
长城基金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已暂告一段落,或将进入一段时间的大事件空窗期,权益市场对于债市的整体压力减小。中期角度,四季度经济读数或有压力,资金面或保持宽松,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上行,债券有望迎来关键的配置时机。
风险偏好在海外 AI 叙事受到质疑的带动下走弱,对于债市短期来看反而有较多有利因素。博时基金认为,上行风险较低,而下行空间还需看到央行买债力度加强带动短端进一步放松。整体来看,债市存在交易性机会,建议维持灵活久期,积极参与交易,逆向博弈,重视高票息资产和长久期资产的价值。
国泰基金指出,从基本面与政策层面看,尽管 10 月金融与经济数据表现偏弱,贷款负增等信号显示内生动能仍有待加强,但该情况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对短期市场冲击有限。考虑到年内完成主要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相对较低,预计政策端仍将处于一段 「真空期」,市场关注点将转向明年尤其是年初的政策布局。
「对债券市场而言,当前至 12 月政治局会议期间,市场或将逐步对明年初可能出台的宏观刺激政策进行提前定价。在基本面数据偏弱、政策尚未发力的窗口期内,收益率或仍具备一定的下行空间。」 国泰基金判断。
(文章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债券 ETF 突破 71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基金公司研判:年底行情如何布局?)
(责任编辑: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