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将健全具身智能准入和退出机制;
我国科学家实现纠缠增强纳米尺度单自旋量子传感;
国家发改委:要注意防范重复度高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扎堆」 上市;
报告: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进一步集中,头部厂商市占率已超 70%;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2025 年 11 月 28 日 星期五|
NO.1 国家发改委:将健全具身智能准入和退出机制
11 月 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三方面进行合理引导。一是加速构建行业标准与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具身智能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二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 「大小脑」 模型协同,解决产业卡点堵点问题;三是推动训练与中试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国范围内具身智能技术、产业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加速具身智能体在真实场景中落地应用。
NO.2 国家发改委:要注意防范重复度高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扎堆」 上市
11 月 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在创新引领和需求释放的双重作用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业规模,正在以超 50% 的增速跨越式发展。根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30 年将达到千亿元市场规模。当前人形机器人在技术路线、商业化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随着新兴资本加速入场,我国目前已有超过 150 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其中半数以上为初创或 「跨行」 入局,这对鼓励创新来讲是一件好事,但也要注意防范重复度高的产品 「扎堆」 上市、研发空间被压缩等风险。
NO.3 报告: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进一步集中,头部厂商市占率已超 70%
11 月 27 日,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 (GGII) 最新发布 《2025 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分析报告》 显示,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六维力传感器作为实现实时精准力控的关键部件,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报告预测,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预计 1.23 万台,同比激增 510.1%。并且市场进一步集中,头部企业蓝点触控市占率已超 70%,达到 72.6%。
NO.4 高盛:2026 年别只盯着 AI 更看好医疗保健和海外股票
11 月 27 日,过去两年,「AI」 成为全球股市最为核心的关键词,几乎所有的企业高管都或多或少地讨论 AI 给他们带来的影响,而投资者们也热衷于蜂拥涌向那些更容易受益于 AI 热潮的公司。然而,高盛资产管理部门二级市场联合投资主管格雷格·卡伦诺 (Greg Calnon) 表示,他们认为,尽管明年美股涨势还将持续扩大,可能有少数几个领域表现优异,但 AI 交易并不在其中。
NO.5 韩国政府与三星、现代等成立 AI 工作组,制定 26 万块英伟达 GPU 部署规划
11 月 27 日,在上个月英伟达宣布将向韩国供应 26 万个 GPU 之后,本周四,韩国政府与三星电子、现代汽车集团以及其他企业成立了一个人工智能联合工作小组,旨在规划这 26 万 GPU 的部署计划,推动全韩范围内建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行动。根据计划,韩国政府接下来将部署 5 万块英伟达 GPU,而三星电子、现代汽车公司和 SK 电信各部署 5 万块,Naver 部署 6 万块。
NO.6 国家发改委:基础设施 REITs 持续扩围,城市更新设施、体育场馆等将纳入范畴
11 月 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表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积极推动基础设施 REITs 进一步扩围至城市更新设施、酒店、体育场馆、商业办公设施等更多行业领域和资产类型。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强与证监会的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申报推荐程序,动态完善有关项目申报要求,提高工作质效,在严防风险、严把质量的基础上,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上市,更好推动基础设施 REITs 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NO.7 国家发改委:8000 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1465 个、1459 个 「硬投资」 项目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 11 月 27 日表示,关于 「两重」 建设,去年和今年分别安排 7000 亿元、8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1465 个、1459 个 「硬投资」 项目建设,充分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同步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出台实施一系列 「软建设」 务实举措。总的来看,「两重」 建设充分衔接 「十四五」 和 「十五五」 时期的重大任务,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NO.8 我国科学家实现纠缠增强纳米尺度单自旋量子传感
11 月 27 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教授王亚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噪声环境下纠缠增强的纳米尺度单自旋探测。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 11 月 27 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自然》 在线发表。
NO.9 百亿 ETF 数量达 119 只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场 ETF 规模达 5.69 万亿
11 月 27 日,百亿 ETF 数量再创新高。截至最新,境内百亿 ETF 数量达到 119 只,新晋百亿 ETF 中,债券 ETF 是主流,泰康科创债 ETF、广发科创债 ETF、工银科创债 ETF 以及中银科创债 ETF 等多只产品突破百亿。千亿 ETF 阵营中,依然是华泰柏瑞、易方达、华夏、嘉实等 4 大沪深 300ETF 为首,以及华夏上证 50ETF、南方中证 500ETF 等 6 只。当前全市场 ETF 规模为 5.69 万亿,基金数量 1368 只,百亿级别以上 ETF 规模达到 4.28 万亿,在全市场 ETF 规模中占比达 75%。
NO.10 国家发改委:积极支持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推动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 11 月 27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运动产品供给上,近年来户外运动兴起,特别是正在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新热点,发改委将积极支持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推动培育一批户外运动龙头企业,完善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标准,丰富户外运动产品及服务种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