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何小桃
5 月 26 日开盘,名创优品港股大跌,截至发稿,跌幅为 16.21%,每股报 35.4 港元,总市值 443 亿港元,较上个交易日蒸发 85.72 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上个交易日 (5 月 23 日) 收盘,名创优品市值折合人民币 484 亿元,永辉超市为 462 亿元;但在今天大跌之后,名创优品市值折合人民币 405 亿元左右,已经低于永辉的 458 亿元。名创优品是永辉第一大股东,此前斥资 62.7 亿元收购了永辉超市 29.4% 的股份。
上周五港股收盘后,名创优品发布了发布一季度财报。
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名创优品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44.27 亿元,同比增长 18.9%;期内毛利为 19.58 亿元,同比增长 21.1%。
但投资者很快关注到,名创优品在利润层面却 「开倒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名创优品一季度净利润为 4.17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5.86 亿元下降 28.8%;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 4.8%,至 5.87 亿元,低于预估的 6.61 亿元。
与利润走低相对的是门店数量的攀升,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名创优品集团层面的门店总数为 7768 家,同比净新开 978 家门店。
其中,名创优品门店数量为 7488 家,同比净新开 858 家门店。位于中国内地的名创优品门店数为 4275 家,同比净新开 241 家门店;位于海外的名创优品门店数量为 3213 家,同比净新开 617 家门店。在美国市场,名创优品目前总门店数已超 300 家。
对于收入的增加,财报提到,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收入增加 30.3%,海外收入占名创优品品牌收入的 39.0%,2024 年同期则为 34.8%。
值得一提的是,和 2024 年末比,名创优品本季度的负债总额近乎翻倍,由 77.65 亿元攀升至 155.08 亿元,资产负债率也由 42.85% 提升至 59.22%。
据澎湃新闻报道,名创优品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在谈及收入增长缘由时表示:「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名创优品中国内地收入增长 9.1%,在同店销售强劲复苏的推动下,较去年 9 月和 12 月季度有所加速,名创优品海外的收入增长了 30.3%,总收入贡献同比增长了 3%。进入 2025 年,我们面临着一个日益动荡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司将保持韧性和敏捷以实现长期盈利增长。」
谈及关税政策影响,叶国富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们相比 2018 年时做了更提前的应对,过去一年,有意识地增强了在美国的存货储备,尽管存在一定的前置费用,但在关税不确定的当下,帮助我们保障了现货充足。」
从财报会释放的信息来看,名创优品在美国的存货可有效支撑 3 至 6 个月的销售。此外,名创优品也在调整供应链的布局,以保证美国商品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的可控性。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名创优品一季度毛利率继续稳步上行,但由于北美直营店前期成本增长以及因发行可转债及增加银行贷款以完成对永辉超市股权的收购,导致财务费用增长较快,公司一季度的净利率有所下行。公司已经完成永辉超市的收购,但由于 2024 年永辉仍处于亏损,在 2025 年有继续亏损的可能性,可能造成对公司业绩的拖累。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何小桃 杜恒峰
校对|金冥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公开消息、界面新闻、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