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8 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旗下华夏聚恒优选三个月 (FOF) 将于 5 月 30 日起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新增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等参考。修改后基准涵盖六个指数,更加均衡分散。
每经记者|任飞 每经编辑|肖芮冬
5 月 28 日,华夏基金发布一则公告,拟调整华夏聚恒优选三个月 (FOF) 的业绩比较基准。尽管近期行业内频繁出现基金修改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但 FOF 基金相对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修改后的业绩比较基准,涵盖了部分期货及商品价格指数的参考,如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收益率、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收益率、上海黄金交易所 Au99.99 现货实盘合约收益率等。
记者注意到,FOF 基金注重大类资产配置,但行业此前可查询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中,普遍缺乏对股票、债券等资产以外的对标参考标的。
FOF 业绩基准参考范围更加多元
5 月 28 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华夏聚恒优选三个月 (FOF) 将于 5 月 30 日起调整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从修改前后的变化来看,业绩基准参考的范围更加多元。
具体来看,目前为该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 「中证 800 指数收益率×45%+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5%+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50%」,修改之后变更为 「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收益率×12.5%+经汇率调整后的标准普尔 500 指数收益率×12.5%+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收益率×3%+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收益率×3.5%+上海黄金交易所 Au99.99 现货实盘合约收益率×3.5%+中证纯债债券型基金指数收益率×65%」。
具体配置方案中,65% 仓位锚定债券基金构成收益基石,12.5% 配置境内偏股基金与汇率对冲后的标普 500 指数形成权益双引擎,剩余 10% 则布局黄金、有色金属等另类资产。
从基准的构成来看,由原先的三个指数变为六个指数,相对于原先的指数参考比例,修改之后更加均衡且分散。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关注股债资产的指数收益率,此次修改之后,该基金将期货及商品价格指数纳入其中。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公募 FOF 发展始于 2017 年 9 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数量达到 512 只,规模达到 1510.79 亿元,较 2024 年四季度规模增长 179.29 亿元。不难发现,公募 FOF 行业发展迅速,但从存量的 FOF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设置来看,普遍比较简单。
所谓简单,一方面来自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参考指数数量少。仅以华夏聚恒优选三个月 (FOF) 同类型的混合型 FOF 来看,绝大多数仅以股市、债市的主要指数作为参考,参考指数的数量多以两个为主——一般以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作为债市的对标,以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作为股市的参考。
然而,FOF 基金的风险分散与平滑收益特征明显,因此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的时候,往往需要进行多资产配置,实现跨资产、跨行业分散投资。因此,投资范围中并不拘泥于股票和债券资产。可是,如果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过于单一或局限于部分资产,或不能完全体现基金的资产配置效果,组合的净值表现或也有失真的可能。
已有多只 FOF 修改业绩比较基准
今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超过百只。其中,多资产组合产品成为业绩比较基准变更的 「主阵地」,FOF、一级债基、二级债基以及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基金等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数量,合计超过 90 只。
在 FOF 基金范畴,此前已有部分基金修改了业绩比较基准,比如浦银安盛养老目标日期 2025 五年、中欧预见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 FOF、兴全积极配置混合 FOF 等。从这些业绩比较基准的修改情况看,普遍是基于最合理的跟踪方向,在市场热点跟踪以及业绩基准跟随上进行更多的平衡。
有分析指出,这种结构化基准体系使投资者无需依赖产品名称,即可通过指数权重逆向推导出投资策略、风险敞口及收益预期,极大增强了产品透明度。
5 月 28 日,有业内人士在同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交流时表示,市场基准体系的深度进化,本质源于证券市场的规模扩张与工具创新。随着 A 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 5000 家、基金产品类型持续丰富,成分股数量与流动性的提升为细分指数编制创造了基础条件。
据悉,目前中证系列基金指数已涵盖偏股型、债券型等多元类别,大宗商品基金与跨境投资工具的涌现,更催生出黄金、豆粕等特色指数。这种 「市场扩容—产品创新—指数完善」 的共生关系,推动资产管理从被动跟踪向主动配置跃迁。
值得注意的是,基准改革同步强化了投资者保护机制。新规明确要求机构须在销售材料中强调 「基准反映配置框架,非收益承诺」 的核心原则,尤其对含跨境资产的产品需单独披露汇率波动风险。监管部门通过将基准管理与适当性义务捆绑,实质构建起 「产品设计—信息披露—风险预警」 的全链条规范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防线。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15728314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