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8 日—6 月 3 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办。5 月 28 日上午,观众通过 AR 特效直观感受四川的 「竹编技艺」 和 「火龙灯舞」。在 「非遗新表达」 展区,豆包大模型技术发布非遗数字人 「非非」,提供多语言讲解服务。展区还依托豆包 App 打造 AI 非遗秀场等互动玩法,让观众感受非遗+科技的魅力。近年来,非遗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被更多人看见,年轻创作者通过多样形式创新非遗传播。
每经记者|宋美璐 每经编辑|张益铭
两年一度的非遗节为非遗领域相关人士提供了宝贵交流机会。5 月 28 日—6 月 3 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以下简称非遗节) 在成都举办。5 月 28 日上午,观众通过为非遗节开幕式正式定制的 AR 增强现实特效,直观感受来自四川的 「竹编技艺」 和 「火龙灯舞」 两种国家级非遗的精彩动画效果。
(观众通过手机扫码,观看 「非遗塔」 变身 「竹编技艺」「火龙灯舞」 的 AR 特效)
在 「非遗新表达」 展区,豆包大模型技术发布了行业首个非遗数字人 「非非」,她精通普通话、英语和西南官话 (四川方言),了解非遗专业知识,在活动中提供讲解和答疑服务,为国际参会者提供文化交流便利;此外,展区还依托豆包 App 打造 AI(人工智能) 非遗秀场、AI 绘梦师等互动玩法,观众可以通过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走秀互动,试穿融合蜀锦、蜀绣、剪纸、成都银花丝等非遗元素的虚拟时装,感受非遗+科技的魅力。
(由即梦 AI 打造的 《抖音非遗百景图》(节选))
近年来,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被看见、被消费。越来越多年轻创作者 (「95 后」「00 后」 等) 乐于在短视频平台,通过记录探访、技艺复刻、特效创作、跨界联动等多样形式和创意,创作非遗类内容,创新非遗传播叙事。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了解到,「跑酷拉面」 是极具创意的 「95 后」 跑酷达人,他致力于非遗跨界融合,将跑酷运动与打铁花、醒狮、咏春、英歌舞等非遗技艺相结合,碰撞出奇妙火花。比如,在打铁花表演中,把铁水特殊处理后置于鞋上,配合跑酷后空翻,让铁花四溅,场面震撼,单条视频点赞量突破 1200 万,还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转发。2024 年起,他和团队伙伴开启 「当跑酷遇上非遗」 系列视频,在 「抖音非遗计划」 项目的撮合下,遍访多位非遗传承人,产出了多条跨界非遗视频。还有 28 岁的糖柏虎,这位非遗糖艺博主用系列创意视频生动展示了 「原来传统手艺这么酷」。「表面看他只是做个糖,实际上精通生物学、解剖、绘画、雕塑、上色。」
《2025 抖音非遗数据报告》 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新增超 2 亿条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同比增长 31%,1400 万网友在抖音分享非遗体验,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 7499 亿次,抖音电商中非遗商品年销量超 65 亿单,抖音生活服务中非遗类线下商家数同比增长 187%。
《2025 抖音非遗数据报告》 截图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