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多个现象级 IPO 在港交所上市,增量资金不断进入港股市场,推动打新市场持续火热。据港交所统计,今年前 5 个月,共有 29 家公司在港股上市,IPO 集资额达到 777 亿港元。这一融资额已跃居全球第一。
截至 6 月 12 日,在今年 31 家 IPO 企业中,有 15 家企业网上发行有效认购倍数超过 100 倍,其中 3 家获得超千倍网上发行有效认购。新股 「肉签」 也不断涌现,映恩生物-B、蜜雪集团、布鲁可、宁德时代等企业上市首日投资者浮盈较高。
「这轮港股打新热潮主要由新消费与 A 股公司赴港上市推动。随着下半年更多明星股将登陆港股,港股 『打新盛宴』 还将持续。」 一名中资券商财富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表示。
超半数新股上市首日收涨
「我参与了蜜雪集团打新,当时申购了 10 手,也有一定的融资,尽管发行价高达 202.5 港元/股,市场认购氛围还是非常热烈的。我中了 1 手,赚了 8000 多港元。」 在香港工作的谭先生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谭先生的打新经历是今年港股新股市场火爆的一个缩影。据记者统计,截至 6 月 12 日,今年港股市场共迎来 31 家新上市公司,目前股价高于发行价的有 19 家公司。从上市首日表现看,18 家企业上市首日收涨。
以 6 月 12 日收盘价计算,上市以来,映恩生物-B、布鲁可、蜜雪集团、古茗和脑动极光-B 的涨幅位居前五,分别为 195.98%、194.45%、163.21%、145.47% 和 116.15%。股价涨幅超过 1 倍的还有舒宝国际和赤峰黄金。
除了股价涨幅外,港股打新收益还要考虑新股每手股数。港股新股每手数量不固定,有 100 股、300 股、500 股和 1000 股等。若投资者以上市首日收盘价卖出,不计手续费,每手净赚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映恩生物-B、蜜雪集团、布鲁可、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每手分别可赚 11040 港元、8750 港元、7395 港元、4321 港元和 2220 港元。若投资者持有至 6 月 12 日,那么持有一手布鲁可可赚 3.52 万港元,持有一手蜜雪集团可赚 3.3 万港元。
许多新股出现了几十万户同时申购的场面。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表示,这轮港股打新热潮是从去年毛戈平、老铺黄金等新消费股上市开始的。「今年新股赚钱效应推动散户打新。据我们统计,布鲁可和蜜雪集团公开发售认购人数分别为 12.6 万户和 26.4 万户。投资者普遍是 『速抛』 模式,倾向于在暗盘或上市首日卖出。不过,有不少新股在首日收盘后持续上涨,投资者也在加仓,比如宁德时代。因此,现在长线持有的投资者变多了,这有利于新股市场形成价值投资的良性机制。」
「打新盛宴」 有望持续
港股打新 「盛宴」 有望持续。据港交所统计,截至 5 月 30 日,港交所案头仍有 138 家已递表的公司审核状态为 「正在处理」。准备赴港上市的公司,包括赛力斯、纳芯微、京东工业、东鹏饮料等行业巨头。
新股市场的火热,离不开港股市场金融科技的进步。港交所于 2023 年 11 月正式启用 IPO 结算平台 FINI。此前,港股新股招股期间,投资者需要先预付款,并冻结资金,仅一只热门新股冻结的资金就可能达到万亿港元规模。FINI 推出后,投资人只要预缴公开招股中可获配发最高股数的金额,而无须为超额认购的金额冻结全部资金。
「在新的资金预付模式下,券商纷纷推出免息、减手续费新政策,还通过智能算法为投资者提供中签率预测和申购策略建议。这一系列变化不仅优化了投资者体验,还推动了港股打新生态的规范化,也抑制了部分投资者利用多账户套利的投机行为。」 上述中资券商人士认为,随着优质新股标的不断扩容,加上券商配套服务升级,港股打新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上海证券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