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猪价稳中有跌。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6 月 25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 20.22 元/公斤,比 1 月 6 日的 22.81 元/公斤下降 11.4%。6 月第 3 周,生猪价格为 14.61 元/公斤,较年初累计跌 11.8%,同比下跌 20.8%。
那么,上半年猪价为何下跌?「往年春节过后生猪出栏量会季节性下降,但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生猪出栏量稳定,并且明显比去年要高,使得今年节后猪价持续回落,不过波动幅度不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分析,供给充裕和消费季节性下降导致今年猪价稳中有跌、窄幅震荡,但冻猪肉轮储、冻品库存下降又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
从生产供给看,生猪屠宰量保持高位,今年 1 月至 5 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 15349 万头,同比增长 12.8%。从猪肉进口看,1 月至 5 月我国猪肉进口 45 万吨,同比增长 5.2%,其中 5 月份猪肉进口 9 万吨,同比增长 11.7%。从消费需求看,春节后我国猪肉消费需求逐渐转向平淡,叠加近期天气转热,消费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从冻肉收储看,截至 5 月底共轮换 5 次中央储备冻猪肉,叠加对加拿大和美国进口猪肉加征关税影响,短期市场信心得到提振。从猪肉冻品库存看,目前整体低于去年同期,处于近几年较低水平,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于鲜猪肉的消费需求。
虽然猪价上半年有所下跌,但生猪养殖行业目前总体上仍处于盈利状态。特别是仔猪价格,虽然 5 月份之后开始回落,但今年以来总体呈现涨势。「由于仔猪价格前期持续上涨,种猪场出售 7 公斤重的仔猪盈利在 200 元上下,带动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保持高位。」 朱增勇分析,得益于农业农村部预警信息,众多养殖场户据此在春节前消费旺季提前出栏生猪,避免了节后踩踏效应导致的猪价过快下跌风险。虽然猪价回落,但近一年多来饲料价格的持续回落、能繁母猪 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 水平显著提升,养殖成本持续下降,截至 5 月份全国生猪养殖行业已经连续 13 个月保持盈利,但盈利水平自上年 8 月份开始持续回落。综合测算,1 月至 5 月平均头均盈利在 120 元上下,5 月份盈利水平降至 80 元左右。
猪价后市走势如何?「综合看,在供需两侧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今年下半年猪价很难出现大涨大跌的局面,预计将呈现平稳运行、窄幅波动的特征。」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梯队分析师李鹏程分析,在生产供应端,2024 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长,带动新生仔猪量去年四季度开始持续高于上年同期,预示 2025 年下半年商品猪出栏量将稳步增加,生猪供应比较充裕。在农业农村部门预警引导下,出栏生猪活重可能低于上年同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后市猪肉供应增幅,有利于猪价稳定。在消费需求端,下半年宏观经济将继续回升向好,随着天气转凉后猪肉消费需求也将季节性增长,加之有中秋、国庆和元旦等节日消费和冬季南方腌腊灌肠需求提振,都将有利于改善市场消费状况,支撑猪价稳定。
李鹏程建议,养殖场户一方面顺时顺势出栏肥猪,避免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适度降低出栏重量,做好疫病管理,提高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成活率,把控好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密切关注能繁母猪存栏等信息,合理调减产能、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母猪,着眼长周期、避免盲目扩产,防止明年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农民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