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4 日 (星期一),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多领域信号汇聚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蓄势待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近期将加快报批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多地已陆续就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召开相关会议,以期抢抓政策红利。同时,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在内的政府债券发行也有望加快。业内人士预计,多因素支撑下,下半年基建投资将回升,继续发挥托底经济作用。
政策红利释放 「A+H」 热度攀升
港交所 8 月 1 日就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文件刊发咨询总结,于今日生效。其中,「A+H」 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调至 10%,或达 30 亿港元市值。市场人士表示,此举将进一步降低 「A+H」 发行人门槛,提升制度灵活性,从政策层面释放出支持 「A+H」 模式发行上市的积极信号。在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 A 股企业有望选择赴港上市,并成为 2025 年港股 IPO 的中坚力量。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 1 万亿元 熊猫债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3 日,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为 1166.50 亿元。截至目前,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 1 万亿元。专家表示,近年来,熊猫债发行主体不断丰富,发行人数量稳步攀升,持续获得国际知名机构青睐,熊猫债市场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中国神华启动大规模资产重组 拟整合控股股东 13 家核心资产公司 构建一体化优势
8 月 1 日晚间,中国神华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通知,初步考虑拟由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以及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自 8 月 4 日开市起停牌。
上海证券报
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发力稳增长? 降准降息均有空间 结构性工具聚焦重点
近期召开的多个会议 「定调」 下半年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一大 「主角」,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可能盯住哪些目标,又面临哪些掣肘?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货币政策在总量、价格、结构上还将如何发力?业内专家认为,宏观经济形势、银行息差水平、宏观杠杆率水平、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等因素,可能影响我国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的 「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有望在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助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力。降准降息均有操作空间和落地可能性。
「真金白银」 积极入市 资金共振趋势或延续
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逐步提升,多路资金正在积极入市。业内人士认为,在 「险资先行」 后,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有望成为下半年的重要边际力量,赚钱效应带来的资金共振趋势或延续。愈来愈多的增量资金选择借基入市。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1 日,近两周,沪深两市股票型 ETF 的周净申购份额分别超过 60 亿份、50 亿份。同时,7 月,权益类 (股票型、混合型) 基金的新发规模也达到 347 亿元,较 6 月的 292 亿元增长 18.8%,新发数量环比增加 26 只,多只 「小爆款」 产品首募规模超 20 亿元。
跳出战略趋同 「陷阱」 保险业 「反内卷」 须多方协同发力
战略同质化,手续费恶性竞争,低价竞争,无序扩张,诋毁同业——恶性竞争困扰保险行业久矣。「反内卷」 不仅是监管部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不少保险机构的呼声和期盼。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最新统计,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及河北、福建、安徽、广东等地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纷纷出台抵制 「内卷式」 竞争相关举措,从反价格 「内卷」,到反费用 「内卷」,再到出台 「内卷式」 竞争负面清单,保险业 「反内卷」 持续升级。
看多亦做多 私募信心指数与满仓比例齐升
私募进攻态势愈发明显。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8 月私募信心指数升至 125.52,连续两个月上升。与此同时,截至 7 月底,满仓及加杠杆的私募占比环比提高 1.4 个百分点,亦是连续两个月上涨。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风险偏好提升与流动性持续宽裕,资本市场迎来做多窗口,结构性机会将持续涌现,尤其是港股、A 股的核心资产及高景气成长赛道。
证券时报
7 月新基金募资再超千亿 权益类基金发行将回暖
7 月,受浮动费率改革等影响,投资者认购公募新发基金的热情持续高涨。Wind 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31 日,135 只新发基金合计募资 1048.68 亿元,排在今年新发基金月度募资规模第二位,是今年第三个募资规模超千亿元的月份,3 月、6 月新发基金募资规模分别为 1040.78 亿元和 1248.03 亿元。
牵住应用 「牛鼻子」 推动人工智能化 「盆景」 为 「风景」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 「要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这一顶层设计,吹响了 「人工智能+」 行动向深度应用、全面融合进军的号角,表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正从技术探索期迈入规模化落地的深水区。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 7 月 31 日发布并施行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佣金、抽成、会员费、技术服务费、信息服务费、营销推广费等收费行为。《指南》 明确了平台收费应遵循的原则,倡导降低平台内经营者负担,强化平台合规自律,规范平台收费行为。《指南》 要求平台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合规管理组织、配备合规管理人员,及时将监管制度内化为合规制度,建立不合理收费行为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加强防范不合理收费风险合规事前审核机制建设,强化合规培训,营造合规文化。
外卖补贴大战 「停火」 行业回归理性竞争
经历了一段时间激烈的 「补贴大战」 后,8 月 1 日,美团、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京东三大外卖平台先后发声,承诺规范促销行为,抵制不正当竞争,这一举动标志着喧嚣一时的外卖大战或迎来终结,行业开始向理性竞争回归。
证券日报
「稳增长」 与 「防风险」 并重 央行明确下半年七方面工作重点
8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 (以下简称 「央行」) 召开 2025 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暨常态长效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 (以下简称 「本次会议」),明确将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施行 优化平台经济生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以下简称 「市场监管总局」)8 月 2 日发布公告称,7 月 31 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并施行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佣金、抽成、会员费、技术服务费、信息服务费、营销推广费等收费行为。
港交所 IPO 新规今日落地 香港新股市场国际竞争力将获提升
港交所 IPO 定价机制迎来重要改革。8 月 1 日,港交所就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文件刊发咨询总结 (以下简称 「新规」),新规将在 8 月 4 日正式生效。此次改革聚焦多个方向,包括优化新股配售比例分配、降低公众持股量门槛、便利 「A+H」 股发行人。调整后,港股新股发售须分配至少 40% 的股份至建簿配售部分的投资者,同时保留基石投资者 6 个月禁售期,未作放宽。
财务造假刑事追责加力 7 月份 5 家公司披露涉刑进展
7 月份,有 5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公司、公司实控人、高管等因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告,包括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被法院依法决定逮捕、被检察机关起诉或收到法院的刑事判决书等。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是 《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 落地见效体现之一。随着打击财务造假合力形成,行政处罚、刑事打击、民事追责立体化追责惩防体系完善,行刑衔接更加高效,刑事追责力度明显提升,违法成本也大幅提升。监管部门正以 「零容忍」 执法提高威慑力,塑造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人民日报
财政部曝光 6 起违法违规新增隐性债务典型案例
近年来,财政部推进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加力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持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但一些地区新增隐性债务、少报漏报隐性债务、不实化债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等违法违规行为,财政部近日选取 6 起已完成问责的隐性债务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超 30 万亿元 支持实体经济和个人养老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 (2025 年上)》 显示:截至今年 6 月,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 30.67 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 1.63 万只,募集资金 36.72 万亿元。理财产品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 6 月,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 32.97 万亿元,同比增长 7.31%,其中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 21 万亿元。
经济日报
推动城市低效土地再开发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要完成好这一任务,推动城市低效土地再开发十分紧迫、非常必要。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国际能源署三季度报告预计——今明两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先抑后扬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 2025 年三季度国际天然气市场报告显示,在 2024 年全球天然气需求恢复结构性增长后,2025 年需求增速可能放缓,全年需求增速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2.8% 降至 1.3%。预计 2026 年,全球天然气市场需求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第一财经
小贷机构持续 「瘦身」:10 年锐减近 4000 家 11 万从业大军缩至 4 万
近日,人民银行公布 2025 年二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 4974 家。贷款余额 7361 亿元,上半年减少 187 亿元。第一财经注意到,自今年 1 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 《办法》) 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启动对不合规小额贷款公司的集中清退行动,仅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缩减的数量就已超过了 2024 年全年的减少量。
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税 更多是一次性冲击和结构性影响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公告和相关问答内容,自 8 月 8 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将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调整采取 「新老划断」 原则,且自然人月销售额 10 万元以下继续免征增值税。
经济参考报
跨境支付通上线月余快速落地 参与机构扩容至 19 家
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合作 (简称 「跨境支付通」) 上线一个多月,在各地迅速落地推广,目前参与机构已扩容至 19 家。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 22 日,跨境支付通参与银行机构已从首批的 12 家扩容至 19 家,包括天星银行、中银香港、交银香港、东亚银行、信银国际、建银亚洲、创兴银行、招商永隆银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南洋商业银行、上海商业银行等 13 家香港机构,以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等 6 家内地机构。
三大平台集体发声 「反内卷」 外卖市场或迎转机
日前,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大平台罕见同步发声,在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承诺抵制恶性竞争、规范促销行为,同时提出多项限制补贴行为的举措。此举被业界视为对近期监管部门约谈精神的响应,也是行业试图告别无序 「内卷」、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信号。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