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
业绩 「暴雷」 与数次风险提示也挡不住资金对际华集团(601718.SH) 的追捧,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接连涨停后,公司遭遇证监会立案。有投资者在股吧表示,这是从 「KTV」 回到 「ICU」。
遭证监会立案此前未回复监管函
8 日晚间,际华集团公告,公司于当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 《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公司表示,目前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均正常开展。
公告并未提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具体事项,但在此次立案前,际华集团曾经收到监管工作函。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1 月 24 日,际华集团收到处理事由为 「就公司业绩预告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 的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为,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财联社记者翻阅公司此后公告发现,至今并未就这一事项发出公告做出相关回应。
在收到监管工作函的当天,际华集团发布了 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亏 42.50 亿至 30 亿元的公告,引发投资者高度关注。
彼时,公司表示,拟退出际华园商业地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房地产投资疲软影响土地收储款回款进度,回款难度加剧,计提减值准备。两项预计影响损益-22.5 亿元至-10 亿元。
时隔三个月后,际华集团公告的 2024 年正式财报中显示,净利润和计提减值均踩着 「预告底线」。
2024 年公司亏损 42.28 亿元,主要因计提际华园减值损失和存货减值损失带来的损失达到 25.55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际华集团在 2024 年财报 「公司以前年度减值测试采用信息与当年实际情况明显不一致的差异原因」 中提到,重庆际华园项目、长春际华园项目:2023 年是委托新兴际华资产公司盘活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23 年末评估是基于对际华园专业化盘活和持续经营进行的评估。
2024 年公司在综合研判商业地产未来发展趋势,认为际华园项目扭亏难度较大,权衡继续投入的风险和聚焦主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决定终止际华园项目,并择机退出房地产项目,上述原因导致际华园项目预测假设及关键参数发生变化。
不存在的 「脑机接口」 业务
际华集团股价上涨的诱因与 「脑机接口」 概念有关。
尽管公司自 7 月 1 日开始发出数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风险提示公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及现有产品体系未涉及脑机接口相关领域。」 公司股价仍强势上涨,从 6 月中旬的 2.7 元已涨至 8 月 8 日的 5.3 元左右,已近乎翻倍。
事实上,「脑机接口」 这一概念源自公司的控股股东。
据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1 月 22 日消息,新兴际华集团与天津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以脑机接口、人机交互为重点,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新一代人工耳蜗设备、先进声音信号处理技术、智能增强现实眼镜等视听觉领域的应用,共建脑机智能听觉中心。
新兴际华集团是际华集团的控股股东,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持股比例 45.56%。由此,际华集团在相关看盘软件上有了 「脑机接口」 概念。
紧接着,8 月 7 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 《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7 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这一消息刺激下,际华集团 8 月 7 日、8 日连续涨停。
早在今年 3 月,际华集团已在互动平台解释,其暂未开展脑机接口业务,该业务为公司控股股东项目。
此外,从行业角度来看,公司股价上涨或受今年 6 月以来军工板块整体走强影响;以军工装备行业指数 (881166) 为例,截至 8 月 8 日,期间涨幅约四成。
六大际华园系列项目相继失败扣非十年持续为负
际华园系列项目是公司进军地产行业的重要举措。
公司在 2017 年完成约 44 亿元的定增拟投入 7 大项目中,包含 6 家际华园项目拟使用募资额约 41 亿元。
在近年来地产行业承压背景下,上述 6 个项目相继失败。
2022 年 6 月,股东大会批准将 「际华园清远、咸宁、扬中项目」 剩余未明确投向的募集资金 6.38 亿元 (不含利息) 变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2023 年 1 月,股东大会批准终止 「际华园西安项目」,剩余募集资金 4.36 亿元 (不含利息)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2025 年 1 月公告显示,终止重庆、长春际华园相关募投项目,剩余未使用募集资金合计 3.99 亿元 (不含利息),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近十年来,际华集团业绩承压。2015 年-2024 年,公司营收从 224 亿元下降至 99 亿元;十年间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截至 2024 年累计亏损约 71 亿元。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预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0.8 亿元至-0.6 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5 亿元至-1.3 亿元。
际华集团主要产品包括军服类、行业制服类、职业工装、品牌服装及特种功能性服装和配套产品。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