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甲醇市场区域分化明显,呈现 「内地强港口弱」 的特点,与上半年 「港口强内地弱」 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当前甲醇区域价差收窄,供需格局差异显著。据齐盛期货分析师蔡英超介绍,西北地区甲醇出厂价格已普遍升至 2100 元/吨以上,港口甲醇出罐价格则下滑至 2350 元/吨左右,内地和港口价差缩小至 230~250 元/吨。从可交割货源来看,西北地区可交割货源折合期货盘面价在 2700 元/吨以上,华东、华南部分地区可交割货源价格低于期货盘面价 10~20 元/吨,内地与港口面临截然相反的销售压力。
蔡英超表示,西北部分煤制烯烃装置配套的甲醇装置检修,需阶段性外采甲醇,当地多数厂家库存偏低,几乎无销售压力,因此内地甲醇市场需求表现强劲。而港口地区近期到港偏多,甲醇库存快速累积,8 月截至目前累积超 20 万吨,沿海地区甲醇总库存超 110 万吨,其中可销售库存约 58 万吨,现货销售压力较大。
上半年甲醇市场曾呈现 「港口强内地弱」 的特点。蔡英超解释,1—3 月伊朗甲醇装置因冬季限气检修较多,我国沿海地区甲醇进口连续 3 个月低于 80 万吨,一度低于 50 万吨,致使港口库存降至 60 万吨左右,华东可销售库存更是跌破 5 万吨,创历史新低。在此背景下,港口价格持续偏高,部分内陆货物流向沿海,形成 「港口强内地弱」 的情况。「近期市场格局逆转,主要原因是港口地区外采型甲醇制烯烃装置检修,叠加进口货物持续增多,库存大幅增加;而内地因 MTO 装置外采需求增加。」 他说。
方正中期期货产业团队负责人夏聪聪也表示,上半年沿海市场处于去库阶段,4 月下旬甲醇库存跌破 60 万吨,供需压力尚可。但随着市场由去库转为累库,进口货源陆续抵港,港口库存再度突破 100 万吨,库存压力增加,价格走弱。同时,受装置检修影响,西北地区开工率在 6 月底回落,产量收紧,内地市场现货价格稳中有升。
当前,甲醇市场多空因素交织。蔡英超认为,市场主要矛盾在于宏观不确定性和区域供需不平衡。夏季用电高峰推高煤炭价格,甲醇成本支撑增强。但近期原油价格持续下滑,导致甲醇下游产品价格偏弱,部分企业因亏损而停产检修。区域供需不平衡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矛盾:内地煤化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甲醇现货出厂价格偏高;沿海烯烃等下游企业亏损严重,需求偏弱,叠加进口增长,对高价货源的接受度不高。
夏聪聪则表示,当前煤炭市场表现偏强,报价稳中有升,甲醇生产成本上升。随着交割月临近,甲醇期货主力合约将换至 2601 合约,远月合约升水。目前市场处于传统淡季,装置检修逐步减少,部分前期停车的装置重启,供应相对稳定,虽有 「金九银十」 旺季预期,但实际需求仍需观察。
展望后市,蔡英超表示,下游烯烃企业外采甲醇的情况不会持续,9 月供需矛盾将有效缓解。港口甲醇库存偏高、销售不畅的情况也难以持续,一旦港口价格过低,就会打开套利窗口,部分内地企业会用进口货源替代国产货源,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反之同理。
夏聪聪则认为,从基本面看,甲醇市场区域分化的情况或延续。短期内,行业开工率稳中有升,配合 「金九银十」 旺季预期,企业签单情况尚可,内地市场表现略强;而进口货源流入增加,沿海市场或维持累库态势。冬季供暖季开始后,「内地强港口弱」 的态势才会出现变化。
她认为,当前甲醇市场供需偏弱,盘面缺乏方向指引。后期主导期货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是旺季的实际需求和库存累积情况,盘面回调后或出现买入机会,建议以波段操作为主。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