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w id="5"]

2025 年 8 月 25 日 下午 9:56
Home期货炼化“反内卷”:老旧产能加速退出 荣盛石化等头部炼化企业将率先受益
spot_imgspot_img

炼化“反内卷”:老旧产能加速退出 荣盛石化等头部炼化企业将率先受益

-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市场需求承压的背景下,石化行业“内卷”困局持续加剧。“内卷式”竞争,这种低质量、同质化的无序竞争,正显著拖累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石化行业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持续下滑,2023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7%,2024年同比再降8.8%,2025年前5个月同比再降10.1%。

  在此背景下,“反内卷”成为石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炼化行业更是成为关注焦点。伴随老旧产能加速退出,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恒逸石化桐昆股份新凤鸣等民营大炼化龙头企业有望率先受益,迎来发展新空间。

  炼化行业老旧装置多 低效产能加速退出

  自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以来,国内“反内卷”呼声日益强烈。今年6月,五部委联合启动老旧装置摸底评估,将目光聚焦在投产超20年的炼油、化肥等领域装置,要求从安全、环保、能效等多个维度开展全面评估,旨在推动低效产能退出,精准直击供给端过剩这一痛点。这对于炼化行业而言,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我国炼油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近20年来我国不断投资建设新装置,并对旧装置进行更新淘汰,特别是 2015 年以后,一批国营、民营的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相继投产,但老旧装置在总产能中所占比重依然较高。这些老旧装置普遍存在设计建设标准和制造水平低、长周期运行后腐蚀减薄、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等问题,设备安全风险进入集中暴露期。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炼厂装置平均开工率维持在75%左右,但部分老旧设施效率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0%-70%。从产能数据来看,2025年国内炼油一次加工能力增长至9.86亿吨(其中炼油产能9.57亿吨),目前投产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炼厂占总加工能力的 39.9%,即便部分炼厂已经被淘汰,20年及以上在产炼油一次装置占比仍约 30%,成为后续政策落地后的重要摸底评估对象。

  随着工信部等五部委出台政策对老旧装置的评估和处理,未来一些低效、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以山东地炼为例,受景气度低迷与政策导向双重影响,2025年以来开工率持续下滑,截至7 月 21日常减压装置开工率降至 53.92%,创 23个月新低。部分炼厂因成本高企、利润萎缩延长检修,供应端收缩态势明显,低效产能出清节奏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在主动调整产能,减少无效供给。

  行业大洗牌 荣盛石化等头部炼化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面对行业洗牌,头部企业正通过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延伸主动突围。荣盛石化等民营炼化一体化龙头率先践行“油转化”路径,以差异化布局规避同质化竞争。作为中国领先的民营炼化一体化企业,荣盛石化在中国率先引领了以炼化一体化为核心、侧重化工品而非燃料的大规模“油转化”装置建设潮流。荣盛石化主营业务包括各类化工品、油品、聚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种类丰富,规格齐全,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有机化工、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油品等多个领域。荣盛石化旗下拥有4000万吨/年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炼化一体化率全球领先,化工品规模近6,000万吨,产品种类超50种,并不断在现有全球超大型一体化炼化基地,和完备上下游配套的基础上,提升完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

  炼化头部企业一般也拥有领先行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例如,荣盛石化旗下子公司浙石化是国内首个完成“浆态床渣油加氢→油渣制气→油渣气化重金属回收”加工路线并平稳运行的企业。据了解,该工艺路线可从源头到末端治理对渣油“吃干榨净”,有助于多产 PX 和乙烯原料,可进一步增强其在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力,也有助于炼化一体化全链条产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业内分析指出,随着各项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进和落实,炼化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局面。从供给端来看,伴随老旧装置的淘汰和产能的优化,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将向优势企业集中。荣盛石化等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技术壁垒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有望在供需结构改善中率先受益,推动行业盈利水平逐步修复。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