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从公路、桥梁到机场跑道,这些基础建设的背后,离不开沥青的 「支撑」。根据 「十四五」 规划,2025 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将突破 550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 19 万公里。持续释放的基建需求,让沥青成为基建领域的 「刚需」 原料。
但这份 「刚需」 背后,是企业难以言说的压力。作为原油炼化产业链的终端产品,在全球经济周期性调整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沥青价格的不确定性愈发明显。沥青终端企业既要应对原料价格波动,又要控制采购成本,如何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具有稳定自用需求的沥青终端企业,通常采取炼厂直采的方式提前建立库存,其中的隐忧是沥青原料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经营风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这种传统的 「炼厂直采+提前囤货」 模式已很难应对市场波动。
永安期货成立的专项服务小组,在全面调研山东和山西的两家沥青终端企业的生产运营后,结合企业历史订单情况,对其市场价格预期与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了综合测评。基于企业 「淡季备货、锁定成本」 和 「动态保值」 的实际需求,分别为企业量身定制期现结合方案,配合季节性采购需求,在方案中嵌入期权工具,通过期货、期权的组合运用,实现风险管理、成本优化与资金效率提升的三维平衡。
2024 年 3 月,沥青市场仍处于需求淡季,下游开工率偏低,但山东一家沥青终端企业为确保自身需求而提前备货,基于对沥青价格的预判与项目成本的核算,企业希望通过期货或期权工具在 3651 元/吨下方逐步锁定原料采购成本。针对该企业 「淡季备货、锁定成本」 的需求,永安期货协同风险管理公司永安资本为企业定制了 「买入套期保值+累购期权」 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上,企业于 2024 年 3 月 6 日以 3651 元/吨的价格买入挂钩 BU2406 合约的固定赔付累购期权,观察周期为 57 个交易日,每日结算 50 吨,总规模合计 2850 吨。
从结果来看,观察周期内,BU2406 合约收盘价均高于执行价的下边界 3556 元/吨,期权到期后,企业共计获得赔付 14.25 万元。企业通过期货锁定部分原料采购价格,同时利用每日结算的固定赔付累购期权进一步优化采购成本。后期,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陆续进行了多次固定赔付累计期权的操作,并根据市场预期动态调整策略组合,稳定了生产经营需求,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期权工具不仅具有灵活性,还具备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特点。与上述企业不同,山西一家专业从事优质道路沥青生产与销售的终端型企业的需求是 「库存保值」。2024 年 4 月中旬,企业在自身持有沥青现货远期合同的情况下,考虑到当时沥青价格处于高位,但施工需求整体不及预期,计划对库存进行动态管理。基于此,永安期货协同永安资本为企业定制 「熔断累沽期权」 方案,保护库存价值。
具体操作上,企业于 2024 年 4 月 15 日以 3848 元/吨的价格买入挂钩 BU2409 合约的熔断累沽期权,观察周期为 82 个交易日,每日结算 50 吨,总规模合计 4100 吨。观察周期内,沥青价格震荡下跌,期权最终于 2024 年 5 月 28 日敲出。企业选择现金了结的方式,共计盈利 23.98 万元。此外,期权敲出后,剩余 54 个观察日。按照敲出结算单价计算,敲出后获得额外固定赔付 5.4 万元。最终,通过熔断累沽期权,企业获得套保收益 29.38 万元,帮助企业实现有效库存管理。
「场外期权可以根据企业的风险需求和市场预期,与期货、现货生产经营相互结合,形成定制化的方案与策略组合,为企业解决不同情境下面临的不同风险问题,在期货套保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优化,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及个性化特征。」 据永安期货专项服务小组负责人介绍,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风险诉求,企业多次通过各类期权的定制化应用,充分体会到场外期权的效用,为自身现货生产经营降低了采购成本,对冲了期货、远期现货订单等面临的价格风险。通过创新风险管理模式,沥青终端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对期权应用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并继续运用这一工具辅助经营。
他还介绍,道路基建终端型企业应用沥青场外期权,属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创新举措。期权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为沥青产业链相关实体企业参与期现结合提供了实操案例,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打开了沥青行业保供稳价的风险管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