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9 月 17 日,中国期货业协会联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上期所、广期所共同举办的 「2025 有色金属期现货市场产融结合在线研讨会」 第五期活动镍专场开启。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本次专场围绕镍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期货市场助力镍行业高质量发展、期货助力镍产业精细化管理等展开讨论。
研讨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镍钴分会秘书处干事、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镍钴锂事业部高级分析师吴晓然从供应、消费、成本、政策等方面解读镍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印尼与中国这两大供应与需求的焦点。她表示,目前中国是全球镍消费的主要支撑和动力,且需求仍在持续释放;印尼是全球镍供应中心,也是中国首要的镍产品进口来源,其供应与价格变动将直接影响镍原料与相关产品价格。吴晓然进一步表示,资源国的政策影响力与定价权绑定,印尼湿法冶炼压缩镍成本,重塑镍产品成本结构;冶炼产品供应增加、价差缩窄,印尼政策对定价方式的引导缩窄产品利润空间,加深矿与冶炼产品对期货价格锚定。从宏观角度看,美国关税政策或持续影响海外市场采购,此外国内低碳、高质量发展、「反内卷」 将提振原料与产品边际成本。
中信期货商品研究部副总经理沈照明在谈到有色金属镍的供需情况时,他预计全球、中国的供需平衡表在 2025 年分别表现为+15.4 万吨/+19 万吨,全球镍供应过剩相较去年大幅度加大,国内过剩压力更大,但 2026 年供应过剩预期有所收窄。沈照明还针对镍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不同的运行状况,提出相应的套保策略和建议。在他看来,合理利用期货期权等工具,能助力镍产业精细化管理,也能给镍产业链企业生产经营加上 「稳定器」。
上期所产品专家指出,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各类未知因素加剧了市场波动风险,历史实践与国际经验表明,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对促进产业和企业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镍期货为例,市场运行平稳,参与主体积极,2024 年全年累计成交量达 6245.9 万手,成交金额 8.4 万亿元,日均持仓量 18.43 万手,交割量 6.6 万吨。此外,镍期权于 2024 年 9 月 2 日在上期所挂牌,2025 年上半年累计成交量 531 万手,日均 4.54 万手,其 2024 年成交量占标的期货的比例达 8.04%,高于 LME 同类比例。上述产品专家强调,期货市场服务镍产业,助力企业利用套保工具实施价格管理,可有效锁定原材料成本、稳定生产经营、保障销售利润与盈利空间,同时降低库存成本与风险,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