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一周沪指上涨 1.43%,深证成指上涨 2.40%,创业板指上涨 2.75%。本周 A 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兴证策略:新一轮上行动能正在蓄势 迎接 「红十月」
假期期间海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无论从流动性和风险偏好角度,还是从结构线索指引角度,都有望为 「红十月」 行情 「开个好头」。我们认为,经历 9 月以来的震荡整固后,新一轮上行动能已在蓄势,假期期间全球宽松的宏观环境、结构性亮点提供的线索指引,均有望为节后 A 股奠定上行基础。而随着 10 月三季报交易陆续展开、月末密集重磅会议提振政策预期,往后结构上可交易的线索也将更加丰富。以景气和产业趋势为核心,重视三季报景气线索、「十五五」 规划受益行业,包括创新药、军工、AI、电池、「反内卷」& 景气周期 (有色、化工)。
申万宏源策略:红十月 备战跨年行情
红十月,看好四季度和跨年行情。2026 年春季前,科技产业催化显著多于顺周期催化的格局不变,同时,科技成长可能会有中短期性价比问题,但距离长期性价比低位还有差距。科技成长可能延续趋势行情,最终演绎到长期低性价比区域。红十月和跨年行情后,2026 年春季可能是阶段性高点,但大概率不是 2026 年全年高点,更不是本轮全面牛市的高点。牛市还有纵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牛市演绎的条件会越来越充分。「科技主线 + 少数有供给逻辑的周期」 的结构展望不变。科技主线关注:AI 应用、半导体制造、存储。海外算力中期 beta 依然向上,但短期有扰动。创新药、储能、固态电池、特斯拉机器人、光刻机等已累积了一定涨幅的方向,26 年春季前还有空间。顺周期的投资重点仍是独立逻辑明确的有色金属(贵金属、铜)。
中国银河策略:A 股有望迎来关键窗口期 预计延续震荡抬升格局
A 股:市场预计延续震荡抬升格局。随着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 「十五五」 规划,A 股市场有望迎来关键窗口期,市场风险偏好或将进一步回暖。流动性预计延续向好趋势。近期一系列事件将刺激有色金属板块行情向上。同时,政策预期下,市场有望围绕 「十五五」 规划展开布局,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反内卷、大消费板块、「两重」 领域的配置机会。港股:预计未来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配置方面,建议关注以下板块:第一,美国联邦政府 「停摆」 持续时间不确定,美国又开启新一轮关税加征,市场避险需求上升,利好贵金属等避险资产。第二,全球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扩大,且新产品层出不穷,利好 AI 产业链。第三,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板块,例如,受益于 「反内卷」 政策的原材料板块,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服务消费板块。
中信策略:假期热点在资源和 AI 继续延续三大配置思路
我们认为,资源安全、企业出海和科技竞争依然是最重要的结构性行情线索,对应的是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框架。国庆和中秋长假期间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资源和 AI 领域:贵金属、基本金属和能源金属价格全面上涨,资源安全主线的热度在提升;AI 从企业级向消费级扩散的趋势越发明显,用户入口抢夺或带来端侧硬件和应用大爆发。不过,也需要注意 10 月贸易领域争端开始更加频繁,但我们判断最重要的中美关系大概率还是维系微妙的平衡状态,需坚定企业出海的大趋势,淡化外部扰动因素。从市场层面来看,近期增量流动性依旧以绝对收益资金为主,预计市场仍将逐步回归结构性特征。
招商策略:攻势不改 新高在望
展望 10 月,市场将会继续延续 9 月的趋势,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的走势。目前市场处在牛市第二阶段的判断没有发生变化,增量资金持续流入的态势没有发生变化,而指数上行速度放缓后,增量资金更加平稳,是驱动市场稳健上行的关键力量。公募私募融资余额均呈现净流入的态势,也使得市场风格更加均衡。10 月下旬将会召开四中全会,四中全会将提出的十五五规划,成为市场预期和交易的重要方向。重要规划的提出也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在 10 月有望维持高位。而十月将会进入三季报窗口,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今年三季报预计多数行业盈利增速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也将会在基本面强化市场信心。因此总体来看市场上行趋势的概率较大。
国金策略:颠簸中的换挡 迎接真正的牛市
过去中国的 「牛市」,更多是追随了全球金融的过度扩张,其行业联动性本身也依赖于美国驱动。在全球金融资产高位情况下,实物消耗与中国实体经济盈利正在修复,脱虚入实的进程才会带来中国资产的真正行情,也会是资源品新一轮行情的开始,而成长投资会逐步从科技驱动走向出口出海。具体配置建议:第一,同时受益于国内反内卷带来的经营状况改善、海外降息后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的实物资产:上游资源 (铜、铝、油、金)、资本品 (工程机械、重卡、锂电、风电设备) 以及原材料 (基础化工品、玻纤、钢铁);第二,盈利修复之后内需相关领域也将逐渐出现机会:食品饮料、猪等;第三,保险的长期资产端将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回升。
华金策略:节后慢牛延续 科技和周期占优不变
短期流动性可能维持宽松、风险偏好可能回升,A 股节后可能延续震荡偏强的慢牛走势。短期经济可能延续弱修复趋势。一是 9 月制造业 PMI 有所回升。二是假期期间出行消费数据较好。三是假期期间地产销售增速低位有所回升。节后流动性可能维持宽松。一是节后宏观流动性可能维持宽松:首先,CME 对 10 月降息的预期接近 100%,美元指数继续低位震荡;其次,历史经验上节后国内央行多加大逆回购力度,而今年央行也已公告将于 10 月 9 日开展 11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二是节后融资等资金大概率回流 A 股:首先,复盘历史,节后融资和外资等资金多回流 A 股;其次,慢牛趋势下,今年节后融资和外资大概率回流 A 股,且新发基金规模也可能进一步回升。节后风险偏好可能回升。一是四中全会确定在 10 月 20 日召开,可能提升风险偏好。二是日本新首相即将上任,对日本流动性宽松预期可能有提升,中日关系可能有一定扰动,但对 A 股风险偏好影响较小。
华安策略:四中全会有望提振风险偏好 市场预计维持高位或震荡上涨
10 月市场最大的边际变化和关注度聚焦四中全会和 FOMC 会议,预计均有望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提振。微观流动性仍然充裕具备较大潜力,宏观流动性维持宽松。基本面边际变化不大,外需出口延续向好,内生动能有待提振。四中全会 「十五五」 规划建议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按惯例,10 月四中全会将形成 「十五五」 规划纲要建议,明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预期总量层面保持稳定,扩大消费继续着力。产业层面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力,重点关注传统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战略部署。「十五五」 有望对市场形成提振并衍生众多主题性机会。
浙商策略:偏多震荡相互拉扯 战略认慢牛、战术细操作
国庆节前两个交易日,主要宽基指数多数收涨。从国庆期间外盘表现看,欧美、日韩整体上涨,港股、A50 指数小幅下跌 (截止 10 月 8 日 10:00),预计 A 股节后开盘大概率是震荡格局。展望后市,我们推测上证指数有两种运行路径:一是直接突破前高,形成日线 5 浪结构;二是先进行区间震荡,此后再行突破。基于 「战略看多 A 股走势,战术执行细化操作」 的判断,我们建议:若遇到上证指数回踩震荡区间下沿,则以逢低增配为主,依旧中线看多做多。行业配置方面,建议绝对收益资金重点关注有补涨需求的券商板块 (尤其是年线附近品种),同时盯紧近期走势稳健、利好频出的地产板块 (后续可延伸至基建工程);考虑双创指数目前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建议相对收益资金采取 「三项对策」:一是采取上升趋势线或相关均线作为操作依据;二是区分中、短仓位,短线仓缩短操作周期;三是在科技板块内 「高切低」,不断发掘年线附近的补涨品种。
东吴策略:国庆期间全球发生哪些大事?节后 A 股如何演绎
传统日历效应下,国庆后市场多呈 「涨多跌少」 的格局,而本轮节前 2 个交易日已出现资金提前博弈反弹的动作,因此节后指数层面需重视量价的配合情况。节假日期间,内外部利好叠加,尤其海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中美谈判或释放乐观信号、AI 产业趋势催化显著,预计短期内市场风格或偏向具备催化的、远期成长属性更强、估值约束更低的方向,以及政策+涨价逻辑支撑的顺周期链条。整体四季度而言,胜负手来自顺周期和低位科技分支:对于顺周期板块,四季度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相关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出台,叠加前期反内卷推进,经济供需格局有望改善、进而改善市场对来年经济的预期,推动顺周期行情的开展,建议关注新能源、化工、有色等 PPI 交易主线,及白酒、餐饮等 PPI→CPI 传导方向;对于低位科技分支,基于产业趋势确定性和赔率思维,在 AI 产业链中相对滞涨的分支 「另开一桌」 将是不错的思路,建议积极布局如存储、AIDC 相关配套设施、AI 应用等 AI 产业链中的滞胀分支。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