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0 月 11 日,总台记者获悉,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哈马斯) 高级官员巴塞姆·纳伊姆称,哈马斯准备放弃在加沙地带的治理权,但哈马斯成员不仅在加沙地带存在,也分布在约旦河西岸、约旦境内及海外地区。
纳伊姆指出,目前哈马斯不会将武器交给任何一方,「除非交给巴勒斯坦国」,届时哈马斯武装成员可以加入未来当地的军队中。
以色列政府 10 日凌晨宣布,已批准与哈马斯签署的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以色列国防军当天发表声明说,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已于当地时间 10 日 12 时生效。
巴勒斯坦多个派别发表联合声明:
拒绝外国监管机构接管加沙
当地时间 10 月 10 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 (杰哈德) 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人阵) 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决拒绝任何 「外国监管机构」 接管加沙地带,「确定加沙地带的行政形式及其机构工作基础是巴勒斯坦内部事务」,应由巴勒斯坦人自行决定。
声明说,巴勒斯坦人民是唯一有权通过全面的民族共识来决定加沙地带未来及其行政管理。巴方正在与埃及合作召开一次紧急、全面的会议,探讨停火后的下一步行动。会议旨在统一巴勒斯坦内部立场,制定全面的国家战略。
声明呼吁美国等有关各方继续向以色列施压,确保其全面遵守协议条款。
声明还说,要 「坚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继续进行一切形式的抵抗,直至占领结束,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
此外,声明还表示,愿从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参与中获益,共同重建加沙地带。
以色列政府 10 日凌晨宣布,已批准与哈马斯签署的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说,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已于当地时间 10 日 12 时 (北京时间 17 时) 生效。
20 万加沙人拖锅带盆返乡
整个加沙地带已成一片废墟
随着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于当地时间 10 日 12 时正式生效,成千上万加沙人从加沙地带中部和南部穿越废墟,徒步返回位于北部的加沙城。
密密麻麻的人挤在海边公路上前行,一对因战争分别一年的兄弟返回家园重聚时相拥而泣。


硝烟暂散,归途已启。加沙北部街道上,流离失所者携家带口重返故里的身影,成为停火后最动人的画面。
卫星图片显示,无论是北部的加沙城,还是南部的汗尤尼斯,整个加沙地带在两年的战火摧残下已沦为一片废墟。但这里,依旧是加沙人魂牵梦绕的家园。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 10 月 11 日,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统计,自 2023 年 10 月 7 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 67682 人死亡,另有 170033 人受伤。加沙地带已有 157 名儿童因饥荒和营养不良死亡。
以色列国防军宣布,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已于当地时间 10 日 12 时正式生效。随着以军从加沙大部分区域撤出,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开始返回家园。加沙地带民防机构表示,截至 10 日已有约 20 万人返回加沙北部地区。
内塔尼亚胡:以军仍在加沙地带驻守
「控制所有关键区域」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地时间 10 月 10 日说,以军 「仍在加沙地带驻守并控制所有关键区域」,以此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哈马斯) 施压,为加沙停火协议的后续阶段做准备。

内塔尼亚胡发表视频声明说,未来几天内,20 名幸存的被扣押人员将获释、28 具遗体将被移交。哈马斯将解除武装、加沙地带将实现非军事化。他说,「如果无法以容易的方式实现目标,以方将以强硬的方式进行。」
以色列国防军 10 日发表声明说,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已于当地时间 10 日 12 时 (北京时间 17 时) 生效。以军开始沿更新后的部署线部署,为落实停火协议和被扣押人员返回做准备。
此前,内塔尼亚胡曾威胁说,在第二阶段,以方可能用军事手段解除哈马斯武装。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 10 日凌晨发表声明说,以政府已批准加沙停火协议。以军将在 24 小时内撤军并停火,此后 72 小时内被扣押人员将获释。
根据停火协议,以军将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并撤出加沙地带部分地区,哈马斯释放所有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以换取以色列释放 2000 多名巴勒斯坦囚犯。据报道,哈马斯表示,交还死者遗体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释放幸存被扣押人员的时间更长。
王毅:加沙人道灾难是 21 世纪的污点
人类的良知必须得到唤醒
当地时间 2025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贝林佐纳同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卡西斯共同会见记者时,表明中方对以色列同哈马斯达成第一阶段停火换俘协议的看法。
王毅表示,中方欢迎一切恢复和平、挽救生命的努力。加沙人道灾难是 21 世纪的污点,人类的良知必须得到唤醒。中方有三点呼吁:一是应当共同努力实现真正的全面持久停火,有效缓解人道危机,恢复地区稳定局面;二是应当履行 「巴人治巴」 这一国际社会业已达成的共识,任何关于加沙未来的安排,都需要尊重巴勒斯坦人民自己的意愿;三是应当坚持 「两国方案」 大方向不动摇,只有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实现民族正当权利,才能消除历史不公和暴力根源,达成巴以之间的长久和平共存。中方愿继续同包括瑞士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中东持久和平安宁作出不懈努力。
(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