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10 月 30 日,由北京期货商会、《期货日报》 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暨第十七届期货高管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围绕 「新变局 新思考 共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主题,旨在通过搭建监管部门与经营机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行业发展重要问题。国内五家期货交易所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 「期货交易所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举措」 主题进行探讨,推动期货行业稳健运行和稳步发展。
上期所:加强产品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上期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丰在大会上表示,上期所始终统筹把握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锚定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标,扎实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和举措。
陆丰介绍,目前,上期所已经上市了 25 个期货品种以及 18 个期权品种,涵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航运等板块,形成了全面覆盖多行业的品种体系。
同时,上期所正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天然橡胶交割结算价已授权日本大阪交易所,在推动中国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标准 「走出去」 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此外,以国际化为试点,稳步推进上期所平台的一体化发展。今年 5 月正式启动业务规则国际化改造意见征询,构建适配平台的国际化制度体系。合格境外投资者的可交易品种数量拓展至 32 个,未来还将有 3 个国际化的期权品种进一步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
上期所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稳妥应对地缘冲突等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第一时间做好市场分析,拟定针对性风险预案,有效释放了原油、黄金等热点品种的价格波动风险。同时,深化与现货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期现市场的协同监管,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金融支撑。
上期所围绕 「双碳」 目标与产业链安全,加快品种创新与工具供给。一是破题品种上新,今年成功上市铸造铝合金期货和期权、胶版印刷纸期货和期权,以及燃料油、石油沥青、纸浆期权,未来更多可回收品种将纳入新品种或交割体系。二是共建战略品种,目前正全力推进液化天然气上市。三是优化交易机制。四是优化交割管理。
上期所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市场的风险防控底线,强化监测预警,搭建风险预警平台,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和智能分析模型,对市场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精准识别和快速处置,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同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科技协作,实现数据共享和监管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提升整体监管效能,构建风险处置的应急体系。
展望 「十五五」 时期,陆丰表示,上期所要坚持系统思维,对标世界一流,科学谋划 「十五五」 发展规划。一是要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二是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持续深化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强产品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三是将深化与境外交易所的合作,推动包括黑色金属在内的我国商品期货的结算价授权在海外市场落地,提升 「上海价格」 国际影响力。
陆丰表示,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上期所将以产品创新、风险防控、生态协同、科技赋能为抓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期货力量。
郑商所:全方位助力期货行业行稳致远
郑商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晓明在大会上表示,一年前,《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出台,对行业带来积极和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郑商所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丰富产品业务体系。今年,随着丙烯期货和期权成功上市,郑商所已上市 27 个期货品种和 20 个期权品种,覆盖农业、化工、建材等 9 大产业链。同时,还推出了国内首个短期期权——白糖系列期权。
二是提升市场运行质量。1—9 月,郑商所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长 20.5%。期权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日均成交量、持仓量同比分别增长 45.8% 和 27.9%。功能发挥方面,国内 99% 的 PTA、80% 的棉花现货贸易采用 「期货价格+升贴水」 定价模式。PTA、短纤、菜油等 15 个品种期现价格相关系数在 0.8 以上;甲醇、白糖、棉花等 14 个品种套期保值效率均超 95%。
三是服务市场各类经营主体。郑商所坚持 「市场优先」 服务理念,持续丰富 「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 品牌内涵。精准画像 140 余家重点企业,开展定制化 「上门培训」;开展 「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 等系列活动 400 余场;产业开发服务项目共引入重点企业 30 家、中小企业客户 187 家、期权客户 266 家。
期货业务和服务模式创新是行业发展的 「基石」,合规风控是行业健康发展的 「生命线」。郑商所坚持创新驱动和风险防控并重,主要包括优化品种业务体系、创新特色服务模式以及切实履行自律监管职责。
期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期货公司、从业人员、各类投资者、媒体等多方协同的 「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郑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动各方形成合力。一是提升会员能力和专业水平。高度重视会员服务工作,持续搭建多层次的会员服务体系、多类型的从业人员培训品牌。二是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高校合作。2023 年建成实体投教基地,充分发挥 「实体+互联网」 的投教基地功能作用,支持会员单位举办投教专项和期货知识进校园等活动。三是广泛征集宣传服务实体经济的案例。近年来策划了 「高质量发展中的期货力量」 优秀案例征稿活动,积极引导各方发挥合力,挖掘通俗易懂、特色鲜明的案例素材。
推动数字化转型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郑商所坚持科技赋能业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一是坚持安全生产与科技赋能。扎实做好新一代交易系统运维保障,大力推进数智监管。二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双向开放。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范围扩展至 26 个期货和期权品种,前三季度日均成交量、持仓量同比分别增长 121.3% 和 144.5%。首单 PTA 出口型保税交割落地实施,是我国期货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突破。
王晓明表示,下一步,郑商所将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需要,推动更多已立项品种上市;将继续坚守主责主业,维护市场稳定运行;同时拿出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研究落地更多支持会员发展的举措;还将持续提升会员服务系统等智能化水平,开放更多数据接口,为期货公司金融科技发展注入动力。
大商所:系统推进产品、技术、生态圈建设
大商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伟东在大会上表示,「十四五」 期间,大商所始终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围绕产品创新、技术驱动、生态圈建设三大主线,扎实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市场改革创新和功能发挥继续保持稳中有进,有力服务相关产业企业稳健运行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多元化的期货产品体系更加完备。五年来,大商所先后上市生猪、原木、纯苯等 17 个大宗商品期货、期权品种,商品期货的期权覆盖率接近 80%。2021 年上市的国内首个活体交割的生猪期货以及日前上市的国内首批月均价期货,进一步填补了历史空白。
二是期现融合发展的机制不断健全。五年来,大商所贴近现货市场和产业需求,「一品一策」、因品施策及时优化调整已上市品种,合约规则和交割布局适配性、精准性明显提升。2024 年有 15 个期货品种被评为 A 级,占已上市品种的三分之二。同时,大商所还积极探索深化期现结合业务,在国内建立了首个期转现平台。「十四五」 期间,期转现平台吸引实体产业积极参与,在 19 个品种上实现交易 56 万余手。
三是多层次的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培育持续发力。大商所协同各方力量,通过 「DCE·产业行」、龙头 「一对一」 等品牌项目,多层次精准发力,产业参与深度不断增强。目前,大商所产业客户持仓占比达 35%,接近成熟市场水平。同时,持续深耕 「三农」 服务,创新推出 「银期保」 种收模式。此外,通过特定品种、合格境外投资者、结算价授权等方式,稳步推进市场国际化。五年来,新增 9 个特定品种,27 个期货和期权产品面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授权马来西亚交易所挂牌大商所豆油期货。
四是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日趋成熟。大商所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严格监管期货交易行为,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逐步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和平台,风险预警机制与防范化解机制更加规范成熟。
五是数字化转型赋能发展的新格局初步成形。大商所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有效赋能组织管理、业务发展、技术建设和市场服务。五年来,交易、结算、交割、会员服务等业务系统全面升级换代,技术系统和市场业务连续多年保持平稳运行,有力支撑了更大市场容量和创新业务的发展。今年 8 月,行业首家信创主席主用交易系统 DCE X-One 平稳上线,为期货行业加快核心系统信创化改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程伟东表示,「十五五」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 「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 的要求。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将在 「大有可为」 中 「大有作为」。大商所将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发展目标,继续扎实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丰富完善品种布局,更好服务产业多元化风险管理需求。二是健全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体系,促进品种功能有效发挥。三是不断加强市场生态建设,内外兼顾,提升市场影响力。
中金所: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发挥期货市场功能
中金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蔡向辉在大会上表示:「我们必须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努力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积极发挥期货风险管理功能,在把握时代机遇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具体来看,一是优化功能服务。更加强调功能性、社会性、服务性,更加精准有力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工具、技术、模式、理念等创新,覆盖更多新风险类别和资产新形态,服务更多新场景、新需求。三是强化全面监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
蔡向辉表示,面对新变局,踏上新征程,要切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防风险、强监管,守牢安全底线。深入落实五大监管理念,全面强化一线监管,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 「三跨」 风险监测,提升多方协作与科技赋能水平,夯实严监严管根基。
二是强化功能导向,做精做细市场服务体系。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期货和期权日均成交量 124 万手、持仓量 208 万手,同比分别增长 30% 和 14%,市场运行质效和承载能力增强,稳定市场、活跃市场作用彰显,助力融资、服务投资、促进机构创新发展功能显现。下一步,中金所将继续加大产品供给,同时综合运用场内外手段,积极探索更加聚焦直接融资、更加直达实体企业的服务新模式。
三是聚焦重点难点,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金所制定新一轮提升机构参与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 「中长期资金风险管理计划」。今年前三季度,机构日均双边持仓量 300 余万手,占比近八成,同比增长 10%,中长期资金同比增长近 15%,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参与率超八成,金融期货应用场景拓展、服务针对性增强。下一步,中金所将加力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风险管理工具,优化 「长钱长投」 的市场生态,以期货入市更好助力现货入市。
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扩大金融期货对外开放。中金所将坚持功能导向,强化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质量,深化研究推动金融期货特定品种开放,更好服务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五是拓展场外业务,丰富服务实体经济抓手。全球衍生品市场改革成效显著,市场总规模创历史新高,风险敞口明显压降,生态系统结构出现变化,形成多层次风险管理市场。中金所将深化研究,不断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新渠道。
六是凝聚各方合力,携手同行讲好金融期货故事。中金所切实提升研究水平,优化会员管理服务,加强行业发展支持与专业人才培养,大力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
蔡向辉表示,中金所将在证监会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会员单位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金融期货市场政治属性和功能定位,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更好服务资本市场和国家战略大局。
广期所:探索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路径
广期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曹子海在大会上表示,广期所始终积极探索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路径,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丰富完备的绿色品种体系是期货行业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作用的重要支撑。广期所自成立以来,聚焦绿色低碳领域,深度探索挖掘适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品种,布局碳排放权等战略品种、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品牌,编制发布光伏气象指数,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绿色品种储备体系,并持续探索、大力推动品种的落地应用。
在市场各方支持下,广期所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品种运行平稳有序,有效发挥服务晶硅光伏和锂电新能源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健发展的功能作用。今年 1—9 月,广期所市场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均保持稳定增长,品种具备良好的服务产业流动性基础。同时,期现货价格紧密联动,价格发现功能凸显,市场参与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产业企业逐步运用期货工具实现稳健经营。
推动和强化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广期所坚持服务产业导向,构建 「助绿向新」 产业服务品牌,打造多层次产业培育体系,与期货公司及各方一道,共同帮助产业正确理解和运用期货工具。自去年 9 月广期所 「助绿向新」 产业服务计划正式实施以来,通过与首批 12 家产业基地紧密合作,宣传推广了广期所的期现模式和应用经验,联合期货公司为 60 多家重点企业开展定制化培训辅导,90 多家新能源企业通过参与产业培育专项,加大了期货工具应用。
期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广期所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一是立足品种特色,深化期货品种的对外开放。目前,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品种全部纳入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范围,正积极推进将碳酸锂品种纳入特定品种相关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境外主要交易所就碳排放等绿色品种开展常态化交易研究等。三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与港交所、深交所的务实合作,贯彻粤港澳大湾区 「一点两地」 使命,打造新的湾区名片。
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广期所始终将风险防控贯穿市场运行全过程,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曹子海表示,下一步,广期所将坚持服务绿色发展等特色定位,在品种研发、市场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努力找准服务国家战略的结合点,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