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二育补栏提振,国内生猪价格近期有所企稳。但往后看,二次育肥补栏高峰已过,对猪价的影响也将由利多转向利空。因此,由于未来两个月,即 11 月至 12 月的两轮出栏均会加码供应,这意味着这两个月猪价欲破新阶段高点,需要消费端的强有力支撑。但考虑到 2026 年春节时间较晚等因素,猪价上涨缺乏屠宰端增量支撑,预计猪价刷年内新高的可能性不大。
具体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和卓创资讯对能繁母猪存栏量在 200 头以上规模企业能繁母猪数据推算,11-12 月生猪理论供应量或连续增加。这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根据近 7 年屠宰量季节性走势分析,11-12 月生猪屠宰量或呈逐步增量的走势,其中 11 月增幅较小,12 月增幅较大。另一方面,10 月规模场前期放量出栏,猪价与散户价差较小,出栏压力较小,月度出栏进度较快,下旬部分养殖场选择将下月出栏计划提前至 10 月出栏,因此 11 月上旬养殖端出栏节奏或偏慢,11 月中旬至 12 月底或逐步加快。尤其是 12 月腌腊旺季一般是大猪需求高峰期,养殖端也会选择在这期间集中出栏大体重猪源,12 月供应量增幅或超过 11 月。
因此,根据理论出栏量与理论屠宰量走势分析,11-12 月生猪市场或供增需增,理论供需比或持续增加,或影响月度生猪均价先涨后跌。
养殖端增重相对谨慎,春节滞后或导致 12 月屠宰量增幅不及预期。按照历史规律,9 月养殖端提前开始压栏,10 月均重延续小幅上涨走势。截至目前,全国生猪交易均重为 124.75 公斤,较 9 月初上涨 0.82 公斤,同比下滑 0.48%。这意味着近两月随着气温降低,生猪增重速度加快,养殖端加速出栏,存在有适当的压栏增重行为。但与 2024 年同期相比,压栏增重相对谨慎,且从当前交易猪源均重水平推算,规模场对于大猪压栏意向并不强。
对比 2021-2024 年四季度春节时间在 1 月末或 2 月中旬与 1 月上中旬季度的平均屠宰量和生猪均价,春节时间较晚的情况下,备货意愿降低;而春节时间较早的情况下,备货意愿提升。结合现实,2026 年春节时间在 2 月中旬,相对较晚,终端居民消费备货意愿不强,但考虑当下对 11-12 月猪价预期在 6.0-7.0 元/斤的预测范围内,猪价低位情况下分割利润较高,企业宰量或明显增加,猪价高位,分割利润下滑,屠企或减量屠宰。截至目前 10 月企业日均屠宰量为 18.5147 万头,已较同期增加 18.73%,有明显增长。因此,若 11-12 月均价若涨至 6.5 元/斤以上,11-12 月屠宰量或分别环比持平、环比增 15% 左右。若猪价在 6.0-6.5 元/斤以内,11-12 月屠宰量环比增幅或与 2024 年相似,分别为 8% 和 20% 左右。

另外,从二育角度来看,当前二育高峰已过、对市场影响或由利多转利空,12 月上市公司仍存年底冲量可能。
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第四周,样本企业二次育肥销量为 47346 头,较 9 月最后一周增加 31406 头。也是 3-4 月过后年内的第二轮补栏高峰期,结合社会多方调研数据,部分规模较大的二次育肥户已完成补栏,仅有部分中小规模育肥户仍在观望。而按照当前补栏体重和增重周期推算,压栏至 150 公斤,出栏节点或在 11 月下旬,而压栏至 160-170 公斤出栏节点或在 12 月中旬,二次育肥对市场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利多转利空。
同时,随着养殖端规模化程度提升,集团公司出栏节奏会对市场交易心态起到风向标的带动作用。得益于 1-5 月外卖仔猪畅销,集团公司得以在持续压栏的情况下,年度的出栏进度完成较 2023 年和 2024 年略偏快。卓创资讯统计,截至 9 月,前 7 家集团公司年度出栏进度完成至 73.78%,较 2024 年快 1.27 个百分点,较 2023 年快 0.97 个百分点。但 9-10 月仔猪补栏热度明显降温,仔猪走货迟缓,企业更多需要依赖加大商品猪出栏以冲刺年度出栏计划的完成,12 月集中冲量的可能性很大。

综上所述,11-12 月生猪理论出栏量或逐步增加,且结合二次育肥出栏与上市公司年底冲量情况分析,11-12 月供应端利空影响超过利多影响,但消费旺季屠宰端宰量仍有支撑,猪价跌回 10 月低点的可能性不大。未来猪价能否再破新高的支撑点在于消费。而消费端增量情况与猪价息息相关,结合实际情况预演推算,11-12 月猪价再破新高可能性已不大,预计月均价或在 11.5-12.5 元/公斤范围内运行。
(作者:李晶,卓创资讯分析师)
(新华财经)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