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杜宇
备受市场瞩目的标榜股份控股权变更,在停牌一周后突然宣告终止。11 月 7 日,标榜股份 (SZ301181,股价 40.96 元,市值 47.33 亿元) 复牌一字跌停。这一幕,无疑是投资者对标榜股份重组预期落空的直接体现,也再次将公司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股价跌停的背后,是市场对标榜股份重组预期的破灭。11 月 6 日晚间,公司公告显示,控股股东标榜网络、实际控制人赵奇及其他相关方与交易对方就某些核心条款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决定终止本次控制权变更事项。此前,市场对标榜股份的重组充满期待,毕竟在停牌前,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表现强劲,9 月 16 日至 10 月 30 日的 27 个交易日里,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七成,远超同期大盘 4.05% 的涨幅。如此显著的股价异动,不禁让人怀疑是否存在内幕消息提前泄露或内幕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10 月 30 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标榜股份发问,质疑公司股价提前抢跑连续大涨是否涉及内幕消息泄露。对此,标榜股份在 11 月 5 日回复称,相关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尚在正常推进中,并强调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控制权变更事项的终止,这一反转无疑让投资者对标榜股份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标榜股份主要从事汽车尼龙管路及连接件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尽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7 亿元,同比增长 10.5%,归属净利润 9045.02 万元,同比增长 1.87%,但整体业绩增长较为缓慢,且 2024 年净利润较 2023 年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权变更的终止意味着公司短期内难以通过重组获得新的增长动力,投资者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投资者而言,标榜股份股价的大幅波动提醒大家在面对类似重组预期时需保持理性。股价的短期波动终究要回归基本面,与其追逐概念,不如关注公司业务的实质性改善和长期发展潜力。同时,监管层也应加强对信息披露和股价异动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标榜股份控股权变更的终止和股价的跌停,再次凸显了资本市场中信息透明度和监管的重要性。只有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企业才能通过真实的价值创造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