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商中国
三季度内,面对节节走高的科技股牛市,公募基金整体对权益类资产呈加仓趋势,其中大火的 TMT、电力设备等板块成为加仓的主要方向。
在此期间,主动权益基金操作则出现了明显分化。有产品大胆加仓以期跟上牛市,也有产品在积累一定涨幅后选择降低仓位并落袋为安。
公募基金风险偏好整体抬升
在三季度的科技 「慢牛」 中,公募基金既是推动行情上涨的重要力量,也是指数升温的 「受益方」。在此期间,主动权益产品对股票类资产整体呈加仓趋势。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 83.28%,较二季度末增加了 2.13 个百分点。其中,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 82.15%,较二季度末增加了 1.24 个百分点;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 90.14%,较二季度末增加了 2.26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提高,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持股集中度分别提升了 0.94 个百分点、2.1 个百分点至 56.81%、57.72%。
分基金公司来看,截至三季度末,有 27 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股票仓位超 90%。安联基金、朱雀基金、富达基金 3 家公募股票仓位占据公司管理总资产超过 94%,此外,圆信永丰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东方基金等其他 24 家公募股票仓位超过 90%。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三季度内,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值与成长风格偏好呈现同步抬升,价值风格则呈现明显回落,盈利风格相对持平;持股集中度呈现明显提升,或意味着市场观点更趋一致;行业配置方面,三季度内 TMT 板块整体获得增配,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与有色金属行业增持幅度同样居前,减持则主要集中于消费、金融地产与制造板块。
多只权益基金大胆加仓
截至三季度末,华夏磐益一年定开混合、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永赢惠泽一年、信澳博见成长一年定期开放混合等基金股票仓位超过了 99%,还有工银泓裕回报、汇添富价值创造等 8 只产品超过了 98%。
此外,还有多只超百亿规模的重量级产品仓位也均超过了九成,如唐晓斌、杨冬管理的广发多因子、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以及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等基金。
加仓幅度方面,三季度内,多只基金 「不甘寂寞」,选择在 「慢牛」 中大幅加仓并成为科技股弄潮儿。
以万家新机遇价值驱动为例,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股票仓位仅有 22%。基金经理在二季报中写道:「现任基金经理一季度末接任产品以来,对产品的持仓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原有的消费和金融股调出组合,并在二季度控制整体仓位的情况下,采取哑铃策略,逐步配置防御性偏强的红利股以及国产链上的科技制造公司。」
基金经理的谨慎情绪延续到了三季度,步入 7 月后该基金净值依旧走势平缓,直到月末才有明显波动。8 月份基金业绩弹性继续加大,单月净值上涨幅度超过四成,跟上了科技股的节奏并延续至今,仅 9 月 26 日单日净值就涨约 8.95%。
据三季报,该基金仓位提升至 93%,前十大重仓股中包括了海光信息、中芯国际、寒武纪、北方华创等高弹性个股。基金经理风险偏好的转折体现在三季报的回顾中:「科技方向上,海外 AI 算力需求的爆发,以及国内先进制程的逐步突破,使得北美链和国产链都有较好的表现。产品管理上,我们在三季度初调出了红利方向上的公司,并增加了国产科技链上相关公司的仓位配置。」
除此以外,广发产业甄选、金信优质成长、国融融信消费严选、长城稳健成长灵活配置等基金在三季度内也选择大胆加仓并均收获了超过 20% 的涨幅。

亦有产品落袋为安
然而,在行情屡次冲击 4000 点之际,亦有一些主动权益产品在高位选择落袋为安并降低仓位。
近期行情整体陷入盘整,多只基金却因降仓从而锁定前期收益。以华商基金旗下多只产品为例,华商润丰截至二季度末仓位高达九成,且重仓股中包括了中际旭创、新易盛以及胜宏科技、天孚通信等高弹性个股。因此该基金得以全程分享了三季度 CPO(光模块) 行情的 「蛋糕」,单季度涨幅约为 48%;但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股票仓位仅剩 51%,因此在 10 月份的行情波动中,该基金净值仍旧在高位徘徊。
基金经理胡中原管理的华商元亨也是类似情况,此外,富安达新动力、江信瑞福、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等多只基金均在三季度内取得一定涨幅后选择大比例降仓。
某基金在三季报中表达了谨慎的观点:「由于对成长板块估值高企的担忧,并未大规模配置 AI 方向的标的,因此错失了许多大面积上涨的机会……整体上,随着市场分化不断加剧,短期过热可能难以避免,我们选择暂时降低仓位防御,控制组合波动。待风格出现变化时再做优化。」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