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任何一种偶像都是有风险的。
即便是全民意义上的运动英雄,也可能面临被全面讨伐的时刻。
谷爱凌或许对此深有体会。
短短 2 年时间,她从一颗天降紫薇星,变成了当下最有争议的公众人物。
曾经被称作天才少女的谷爱凌,如今被称作 「早 C 晚 A」 的 「当代吕布」,甚至延伸出了关于她的一门大众显学——「谷学」。
8 月 21 日,谷爱凌发布了一条抖音,让这一天成为谷学史上最重要的一天。
视频中的谷爱凌跳着舞对 「黑子」 全面开战。
她逐一列出了自己这些年来的奖牌成绩:为中国获得 39 枚奖牌,为国家队介绍了 3 个主教练,为国家队捐赠自由式滑雪板,为中国和女性在世界发声。
下方红色字体加粗了一句肯尼迪式的问话:黑子为国家做了什么?
这句 「黑子为国家做了什么」 激起千层浪,成为讨伐谷爱凌运动的导火索。
谷爱凌忽略了一个简单的逻辑漏洞,即不喜欢谷爱凌=黑子。所以,即便很多围观群众并不是谷爱凌口中的 「黑子」,也被这句 「指着鼻子骂」 的质问激怒了:难道人民群众没有资格不喜欢谷爱凌吗?
这块无差别攻击的石头扔入人群之后,砸痛了几乎所有喜欢或不喜欢她的中国网友。
很简单,黑子为国家缴税了。谷爱凌手下的商业代言面向的中国市场,也是由 「黑子」 们的钱包构成的。
而每个 「黑子」 努力生存工作,加班 996 缴纳的税,共同构成了谷爱凌这些年优渥的收入。
大家心知肚明,冬奥会的两块金牌是在一定程度上 「交换」 来的。本来相安无事,但却被交易方跳到头上贴脸开大。中国老话讲,伸手不打笑脸人,结果这下脸都打肿了。
有意思的是,谷爱凌的主要舆论阵地小红书率先失守。
回到 2 年前,敢在小红书上写一句谷爱凌的差评,都会被用户群起而攻之,这里盛行过 「不喜欢谷爱凌=不尊重女性」 的奇怪逻辑。而现在,谷学在小红书变成了热门话题,关于谷爱凌的反面评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些曾经维护过她的网友们,不得不被迫承认,这位混血运动员 aka 美国亚裔网红,早就不是当初的 「你的好朋友」。
中国人有一点好,骂人喜欢拐着弯骂。
网友们纷纷模仿谷爱凌的视频模版,回应了谷爱凌的那句问题——
「5 年来代表自己参加了 41 次拼多多活动」
「5 年来作为 88VIP 参加了 44 次满减」
「为家里猫咪网购了 39 袋猫粮」
「为家里添购了 39 件电器」
「为拼多多兑现助力了 3 个好友」
「为蚂蚁森林捐赠小树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三姓家奴吕布。
恶搞和嘲讽的走向越来越抽象幽默。有人模仿了谷爱凌的模版,给吕奉先也拍了一段视频。
5 年来代表大汉参加 41 次战役,为大汉收复 39 座城池,为大汉清除奸臣董卓,为大汉培养千余名骑兵,为大汉捐赠马匹。
黑子为大汉做了什么?
谷爱凌的海外社交媒体也接连沦陷。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谷爱凌的 instagram 账户,表面岁月静好,点开前几篇帖子的评论区,几乎已经被密密麻麻的中文评论覆盖。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网友骂人从来不需要带脏字。于是谷爱凌收获了不少属于自己的国籍梗。
「谷爱凌看长津湖:左右眼分开流泪,一边流向黄河,一边流向密西西比河。」
「早 C 晚 A,8 小时中国人。冬虫夏草,下届冬奥会还来当中国人。」
「谷爱凌为什么能在戛纳走红毯?因为她在 2022 年冬奥会成功扮演中国人。」
「你的优秀不是因为你一个人有多厉害,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先吹到了你妈妈。」
「全中国人民应该把一年的 GDP 都给爱凌,不然爱凌等于义务劳动。」
无论从哪种角度看,谷爱凌确实是结结实实的翻车了。
她的大众好感度几乎消耗归零,且她本人并没有为中国人的好感度续费充值的迹象。
考古谷爱凌的 「翻车」 史会发现,喜欢谷爱凌的人,或许是出于慕强心理,对奥运冠军有一层抹不掉的民族英雄滤镜;但厌恶她的人,虽然原因各不相同,却在当下空前团结。
有人对她的人品产生质疑。
谷爱凌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频繁刷存在感,承包的热搜大有秦王扫六合之势。她的一举一动都要占据本应属于其他运动员的流量。比起滑雪运动员,谷爱凌的身份更接近一个体育圈的网红卡戴珊。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 「人家秋雅结婚,你搁这又唱又跳的」。
对于以谦逊为美德的中国人来说,在别人的主场就要成人之美,而不是挡在主角面前抢风头。
谷爱凌和全红婵、张雨霏以及潘展乐的合影,均被网友质疑是 「蹭热度」。
明明是国家跳水队和游泳队的高光时刻,谷爱凌却不合时宜地站在了 C 位,甚至有一股 「明星接见粉丝」 的味道。形成对比的是,对她的商业地位形成最大冲击的郑钦文在女网决赛夺冠后,人际女王谷爱凌并没有与其合影或向其送上祝贺,观赛后便立刻离开了。
奥运会期间,她和法国游泳运动员马尔尚在夜店亲密交流的视频流出后,谷爱凌的口碑再一次下跌。
自从无视了汪顺教练的握手邀请,马尔尚几乎承包了整个奥运会的辱华名额。而谷爱凌前脚在 ins 上疑似取关马尔尚明哲保身,后脚则在夜店和对方如胶似漆。
再加上谷爱凌给美国游泳队 (因美国游泳队全员呈现的 「紫薯色」 面容,被网友质疑服用违禁药物的可能性)点赞,触动了辱华警报,群众警铃大作,再圆滑的谷圣也应付不来这波汹涌的民族情绪。
除此之外,网友还扒出她在 ins 动态里发布的一张图片。
图片内容是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卡尔加里站的一张排名图,U 型场地技巧比赛谷爱凌排名第一,但她使用黑色的图注挡住了排名第二的另一位中国选手张可欣。
同样是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搜索 「张可欣」 你会发现,她收获的热度远不及谷爱凌,几乎没有人认识这位运动员。
更多人对她的国籍身份表示不满。
「爱国是你的谎言」,北京大妞和韭菜盒子也只是时尚单品,真实情况是 「在中国赚钱,在美国纳税」。
冬奥会刚刚结束,谷爱凌一句 「谢谢中国」 和一架私人飞机,让广大人民群众刚伸过来的热情双手尬在半空中。
当大众还沉浸在中国滑雪运动的崛起时,谷爱凌已经回到斯坦福开始了真正的白女精英人生。
大梦初醒的网友回过味来了:原来在中国是工作,在美国才是生活。
当时风头无两的赛场 「韭菜盒子」,如今也被质疑模仿他人的摆拍作秀。
在谷爱凌夺冠前的女子单板滑雪 U 型场地资格赛,一位马耳他运动员在等待分数公布时手里拿着豆沙包,迅速出圈。
或许是受到了同行的启发,嗅觉敏锐的谷爱凌也贡献了一段手抓韭菜盒子的名场面。
一段第三方角度的视频画面显示,谷爱凌在面对镜头拍摄之前,转身催促工作人员递给她包子,工作人员表示包子没有了,她的嘴形疑似是骂了一句 fuck,而后迅速接过工作人员递来韭菜盒子,表情一秒切换成阳光开朗大女孩,对着镜头大啖凉透了的韭菜盒子。
这段视频立刻点燃了中国网友 「被利用民族感情后的愤怒」,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冰天雪地吃韭菜盒子,只不过是想出片罢了。
最后,谷爱凌的政治站位也摇摇欲坠。
在她的 TikTok 评论区,一位网友用英语写道 「你背叛了养育你的国家」。
谷爱凌的回答堪称经典永流传,一句 「which one」 尽显特权风范。
虽然这句话没有任何事实性错误,但仍然激怒了中国网友:这就是典型的 「东食西宿」,两家饭都想吃。
网友们用谷爱凌的经典名句 「在中国是中国人,在美国是美国人」 反问谷爱凌:既然如此,那么你在法国是哪国人?
有人还模仿周受资当年在美国听证会上受到的盘问,也同样拿到谷爱凌的评论区里刷屏:
你是哪个国家的公民?
你是否拥有中国国籍?
你还拥有其他国家的国籍吗?
你是否拥有美国国籍?
入境法国海关时,持哪国的护照?
谷爱凌没有回答任何人。
她继续发布着奢侈品的代言美照,晒着自己在斯坦福上过的量子物理入门课。
双重国籍在不同国家与地区有不同的规定。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允许双重或多重国籍现象的存在,并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约束这类公民。
但根据我国 《国籍法》 第九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这一规定明确了定居在外国并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将不再保留中国国籍,体现了国籍法对于国籍变更的明确规定和执行。
简单来讲,美国法律认可双国籍或多国籍,中国法律不认可双国籍。如果拥有外国国籍,中国国籍将自动丧失。
面对争议,谷爱凌从未正面回答过两本护照的问题,而是聪明地站位 「世界公民」 的角色,巧妙地避开了巨大的政治风险。
想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反复横跳,本身就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动作,一只脚踩在两个国家的土地里,那就会面临着两边不讨好的可能性。
《华尔街日报》 高级体育记者 Rachel Bachman 用 「strenuously apolitical(无政治倾向)」 概括了谷爱凌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辗转获利的技巧。只有保持中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规避政治风险,这种 「中美文化之间的桥梁 「安全话术,可以为她巨大的商业价值兜底。
而这些都建立在谷爱凌 「不说错话」 的基础上,也高度依赖一个稳定成熟的商业运作团队。
一旦谷爱凌从团队运营变回个体的 「人」,曾经被压在水面之下的风险就会接连冒出来,摁都摁不住。
在外界看来,中国大众对谷爱凌的口碑反扑是无脑的民族情绪宣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早在 2022 年,双国籍的争议就没停过。但只要谷爱凌本人在金牌上为中国人挣了面子,同时保持贴地飞行,和群众打成一片,大部分温良老实的中国人仍然会敞开怀抱。
成熟的商业运作的魅力在于,中国大众喜欢的正是 「为富且仁」,当一个有权有势的混血儿,用流利的北京话跟你交谈着韭菜盒子好不好吃,很多潜藏的矛盾与问题就在这种看似 「平等」 的外表下被 「美化」 了。
但如果一边在中国营销正能量爱国人设认同中国文化,另一边在美国上流交际圈做精神白女,双面人当久了,总有一方会忍不下去。
专栏作家 Mark Dreyer 之前就提出过这种翻车的可能性:「一旦被两个国家的人发现,任何人对着西方说一套话,对着中国说另一套话,(这样的举动) 会同时刺激到两个国家的民众。」
谷爱凌如今的行为和言论,打破了早年大众默认的平衡。
如何惹恼这个世界上最温良的一群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不起他们。
谷爱凌曾经在 TikTok 上点赞过一条评论,内容是这样的:那些霸凌你的中国网友都是没有工作的人,他们过着悲惨的生活,只会狗叫。
这句话目前已经变成了 「谷爱凌瞧不起中国底层人」 的实锤。
谷爱凌身上最大的问题是精英主义的傲慢,以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自身成功的认知不足。
「黑子为国家做了什么」 就是偷换逻辑的绝佳示例。
当一个人的成绩、成就、资本不如另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就不配评价比他成功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拿过奥运金牌的中国人民没有资格点评谷爱凌。
这是一个典型的优绩主义陷阱,即你没有我优秀,就没有资格批评或评价我。
谷爱凌的支持者,大多会用 「你没有奥运金牌所以你没资格评价谷爱凌」 作为武器。但事实上,作为一个明确将个人 IP 商业化的运动明星,每一个人都有资格评价她,看到金牌,膝盖也不必那么软。
2022 年面对争议的时候,谷爱凌也公开说过,那些攻击她的人都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她不会浪费时间安抚这些人,那些不喜欢她的人也成不了奥运冠军。
这是一条非常经典的美式白女 mean girl 攻击。
奥运冠军就像一个 plus 版本的啦啦队队长、姐妹会会长、优秀学生代表头衔,那些所谓的 「haters」 只不过是一群 「没有被邀请参加 party」 的失败者。
「我不打算把时间浪费在安抚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上面。这些人没有体验过我可以每天都感受到的感激和爱。如果有人不相信我或者不喜欢我,那么,这是他们自己的损失。他们也成不了奥运会冠军。」
「I』m not going to waste my time trying to placate people who are uneducated, and don』t experience the gratitude and love I have on a daily basis.」 Then a twist of the knife. 「If they don』t believe me, and if people don』t like me, that is their loss: they are never going to win the Olympics.」
最关键的是,谷爱凌已经赚到了她本来赚不到的钱。这份实打实的流量,确实是中国给的。
如果留在美国,她不会从滑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巨大的声量和商业机会。滑雪赛事的奖金和网球等运动相比,利润稀薄许多。
而在中国,谷爱凌的出现完美满足了民众的心理期望:对混血的好奇与好感、对西方血缘的崇拜、以及归化外籍人士 「赢麻了」 的爽感。
根据福布斯公布的 2023 年全球收入最高的女运动员榜单,谷爱凌作为唯一的滑雪运动员,在一众网球运动员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网球选手斯维亚特克。
有意思的数据是,谷爱凌的场内收入 (赛事奖金) 仅 10 万美元,而场外收入 (广告代言) 高达 2200 万美元 (约合 1.5 亿人民币)。
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谷爱凌这些年签约的广告商包括且不限于保时捷、路易威登、凯迪拉克、雅诗兰黛、维多利亚的秘密、瑞幸咖啡、元气森林、安踏、蒙牛、汤臣倍健、蔬果园等 30 余家品牌。
从高奢时尚到日常个护,广告让她赚得盆满钵满。这足以证明谷爱凌这个 IP 的运营成功。
中国有那么多努力的运动员,有几个人能赚到以亿为单位的收入。
幽默的是,曾经那些将谷爱凌送上神坛的人,如今掉头转向了谷爱凌在商业价值上的最大竞争对手郑钦文。
谷爱凌的老东家 IMG,是全世界最大、业务范围最广和专业为体育和娱乐事业工作的营销和经济管理公司,而郑钦文也是 IMG 旗下的运动员,两个人算得上某种前同事关系。
自从郑钦文拿下了女网奥运冠军后,不少人称其为取代谷爱凌的 QueenWen。
尤其是郑钦文没有混乱的国籍问题,追起星来也根正苗红,网友称她为早 C 晚 C 的纯血中国大女人,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谷子,爱国饭的水太深了,你把握不住啊。」
复盘整个翻车流程,只能说谷爱凌目前的公关团队不懂中国人,甚至连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基本常识都是欠缺的。
那句 「黑子做了什么」 的份量,和李佳琦那句 「79 块钱的眉笔哪里贵了」 的杀伤力持平。
在乔治·奥维尔的 《动物庄园》 里有这样一句话:"All animals are equal, some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世界运行原理如此,只不过看谁来揭穿这个道理罢了。
在当下贫富悬殊与阶层焦虑的社会,谷爱凌的优越发言就像是在普通人脑袋上泼了一勺热油。
如果你还记得早年那句 「说到这里,我的 privilege 已尽数体现」,那你一定对谷爱凌身上微妙的精英主义感到不适。
在许多不满谷爱凌的网友看来,她犯过最低级的错误,就是享受了种种优待之后,却不懂得 「见好就收」 的道理。
谷爱凌天真地将自己收获的成绩,归为自己的努力与天赋的结果,闭口不谈自身资源的托举。而这种浑然不自知的优越和自负,点燃了最原始的阶层愤怒——
谁才是真正代表中国的 00 后?
是同时享受海淀教育和美式资源,却反复强调自身努力的谷爱凌,还是那些五点钟就爬起来上早自习的普通孩子?
山河四省的孩子没有上斯坦福大学,没有赚过上亿的代言费,是因为他们还不够努力吗?
除了国内的声音外,许多 IP 位置显示在海外的网友也是讨伐谷爱凌的主力。
由于国籍争议,海外华人无法享受谷爱凌来去自如的优待。
说到底,她点燃了全体中国人心中那两个最朴实的字: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当公平被颠覆的时候,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曝光率最高的那个人,最容易变成大众情绪的靶子。
谷爱凌的翻车不仅是一场双方合作后的售后问题。
在 2 年时间里,大家逐渐发现,她的母亲和团队精准拿捏了中国人对金牌的饥渴,利用混血、精英、学霸、爱国的融合身份,踩准了信息差赚钱。
但事实上,她或许和其他投机主义的白人精英没有区别。
谷爱凌曾经的人设是爱吃韭菜盒子的北京大妞,而现在大家发现,她本质上仍然是美国加州湾区的 mean girl 白人女孩,一个在上流圈子里认真钻营攀爬的卡戴珊。
mean girl 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贬义词,而是具象化的一群人。她们大多上着美国昂贵的私立高中,爱出风头,有特长运动,和橄榄球队长谈恋爱,最具特色的特点是:看不起底层穷人。
谷爱凌曾经在 ins 动态里发过一张照片,内容是她一边在跑步机上跑步,一边看着电脑里密密麻麻的学习资料。就像她无数次强调,自己 「奥运冠军」 与 「斯坦福全职学生」 的身份一样,学霸人设是慕强心理的最佳收割器。
或许她本来想听到的评价是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但谁的生活又是容易的呢?逆反的观众已经咽不下去这口过于油腻的鸡汤了。
这副著名的 《跑步学习图》 也变成了许多网友嘲讽的谈资。
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塌后,后续的连锁反应我们都无法预测。
她的妆容、她的发色、她曾经在采访中说过的一句话、她发过的一条动态、她和美国民主党竞选人哈里斯的合影,都构成了大众批判她的工具。
曾经她在评论区里回复网友,自己的头发并不是黑色的,需要每年染黑两次。但在关于她的纪录片里,少年时期的她确实是标准的黑发,也是接近亚洲人的长相。
于是网友看到她如今标志性的金发,就生出一股无名鬼火。即便是纯血昂撒人,天生金发的概率也很小。没想到谷爱凌作为亚裔也共享着白人的金发焦虑。
一位网友评价,其实无关发色本身,而是谷爱凌不断强调着自己身上属于白人的 50% 基因,而追捧她的人也默认了这种价值观,好像她身上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那一半不属于中华民族的基因。
谷爱凌眼下最要紧的不是怒怼黑子,而是默念几遍 《了不起的盖茨比》 开篇那句名言:每当你要批评别人,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优势。
她太急于炫耀自己的成绩建立在天才之上,却忽略了自己享受了多少人一辈子无法想象的资源和特权。
享受了这些,就不要一直大声吆喝贩卖 「努力」 两个字。但对于谷爱凌而言,或许她真的相信这一切都基于她的个人努力。
而她身上浓重的优绩主义价值观,让她对最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基本的共情,这是上层精英的通病,只不过有人伪装得很隐蔽,有人始终学不会伪装。
优绩主义的吊诡之处,是个体蔑视自己圈层之下的所有人,他们忽略了自身成功的外部条件,而这些先决前置条件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够不着的资源。
我们越是认为自己是白手起家、自给自足的,就越不可能关心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的命运。如果我的成功是我自己努力实现的,那么他们的失败一定是他们自己的错。这种逻辑显示优绩至上原则侵蚀了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性。对我们的命运负有个人责任的观念过于强烈,让我们很难换位思考。
精英阶层的傲慢反映了成功人士倾向于过度沉醉在自己的成功中,而不记得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时机和好运。那些登上顶峰的人自鸣得意地相信他们的成功是自己应得的报酬,而那些居于底层的人是咎由自取。这种态度是技术官僚治国的道德伴生物。(迈克尔·桑德尔 《精英的傲慢》)
从她那段有争议的路透社采访可以看出来,她确实是为了普及 「中国滑雪」,成为更多年轻人的运动偶像而来的。她也从来没掩饰过自己的愿望。
但这个愿望仍然太精英化了。
对于更广大的基层中国家庭来说,滑雪是一项人均花费高昂的运动,比起普及滑雪,他们更可能需要的,是建设更多的公共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让全民运动的成本和门槛降低,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有机会接触运动。
「在美国,成长过程中有太多了不起的偶像可以崇拜,但是在中国就少了很多。我在中国的影响力比在美国大很多,这也是我为什么做了这个决定 (代表中国参赛)。」
这终究是一场错位的期待。
曾经那些着力宣传的中国痕迹,随着冬奥会结束迅速消失隐藏,留在 ins 门面上的谷爱凌,是游走在时尚大片和顶层白人之间的网红。她在世界各地走红毯,在 met gala 上大秀身材,和哈里斯与马斯克合影,用精英的身份不断证明着母亲谷燕精明的商业布局。
她对底层人的每一次不屑,构成了今天飞向她的每一口吐沫。
当你结束了辛苦的 996 工作,回到合租房的小窝,看着电梯间幽暗的广告屏幕上是谷爱凌拿着一盒某品牌洗衣凝珠,她的脸上仍然挂着经典的美式笑容。
她的那块奥运金牌,没有改变普通人的具体生活。
在逆全球化的当下,作为一个双面偶像,谷爱凌终于经历了属于她的第一场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