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3 日晚间,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 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拟以现金 1.24 亿美元向 Calcite Gem 转让其所持有的标的公司 940 万股普通股,即总股份数目的 6.6%。标的公司主要资产系其通过其控股子公司 NFH 持有及运营的“ 和睦家” 医院和诊所。
本次交易完成后,复星医药与和睦家完成“ 切割”,而通过本次资产出售,公司预计获得税后收益约 6.5 亿元人民币,这一数额尚未经过审计。复星医药称,退出小股权医疗资产,有利于集团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交易所获款项将用于补充集团运营资金及归还带息债务。
至此,这一始于 2009 年“ 姻缘” 就此彻底宣告结束。回溯来看,双方合作曾经也经历过长达 10 年的“ 蜜月期”,但最终却于 2019 年开始出现裂痕。
钛媒体 APP 梳理发现,复星医药在和睦家这项长达 16 年的投资中,虽承受过压力,但总的算来没有亏钱。并且此前已有过一次对于和睦家资产的变现,价值 4.3 亿美元。
“ 貌合神离” 的 6 年,和睦家估值增加 4.4 亿美元
这一次,复星实业出售的股份,是复星医药于 2019 年出售和睦家持股时,获得的股份对价部分,此次“ 接盘” 复星医药 6.6% 持股的 Calcite Gem,背后是华平投资。2021 年,和睦家运营方新风医疗集团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时,庞大的买方财团阵营中,复星医药、华平投资赫然在列,其中,复星医药是继续持有原份额,华平投资则是新进入的股东。
如今,复星医药清仓离场,华平投资增加筹码。
复星医药子公司复星实业最早于 2009 年从纳斯达克二级市场获取了美中互利 11.8% 的股份,和睦家这一成立于 1997 年的外资医院就由美中互利投资控股。次年,复星医药与美中互利共同成立了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整合了双方的医疗器械业务,合资公司由复星医药控股。并且复星医药继续增持和睦家,到美中互利退市之前已经持股约 17.30%。
2014 年,复星医药旗下的复星实业以 3 亿美元的资金和股票参与了美中互利的美股私有化退市,交易完成后,复星医药通过子公司持有美中互利近 43% 的股份。正处于扩张阶段、挥金如土的和睦家作为联营公司开始影响复星医药的财务数据;2018 年,复星医药医疗服务业务的分部利润同比减少 6.59%,公司称,利润减少的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联营企业和睦家医院在上海浦东、广州及北京新院建设的前期投入导致当年经营亏损扩大,剔除和睦家医院影响后,其医疗服务业务利润同比增长 19.51%。
这也为未来的分手埋下了伏笔。
虽然复星医药在 2018 年年报中强调,会继续积极支持并推动高端医疗服务领先品牌和睦家医院和诊所网络的发展和布局。但 2019 年,复星医药就收回了大部分对和睦家的投资。
当年,复星医药与和睦家的另外几位股东联合向新风天域出售所持股权,交易总价达 14 亿美元。其中,复星医药获益 4.3 亿美元,同时,复星医药也认购了和睦家的“ 新东家” 新风天域新增发行的 940 万股股份,即相当于持有和睦家 6.6% 的股权。彼时,这些股份对价约为 9400 万美元,也就是说,每股价格约为 10 美元。
在那之后,新风天域更名新风医疗,通过“SPAC” 方式在纽交所挂牌,和睦家又一次入局公开资本市场,但在 2021 年,新风医疗也又一次私有化退市,每股对价 12 美元。(注:SPAC 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可以看到,在 2019 年复星医药出售和睦家股份、2021 年和睦家二次私有化退市,再到目前复星医药再次出售剩余持股,三个时间点对应的和睦家估值分别约为 14.4 亿美元、15.8 亿美元、18.81 亿美元。在复星医药与和睦家过去“ 貌合神离” 的 6 年时间里,这一国内首家外资民营医院,估值在缓慢上涨,复星医药不亏。
早期以高端化妇产科业务闻名,但随着一系列的转型扩张战略的落地,和睦家目前的定位提供高端医疗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作为对比,与和睦家一样,同样致力于高端医疗的综合性民营医院卓正医疗,在 2024 年 5 月曾谋求港股上市但未果,在其递表之前,最新估值为 5.1 亿美元。
业绩压力或成分手主因
复星医药有制药、医疗器械与诊断、医疗健康服务三大业务板块,目前的收入贡献基本是 7:2:1 的关系,但复星医药在巨大的业绩增长压力面前,哪怕是占比最小的医疗健康服务板块,也“ 不容有失”。
回过头来看,复星医药与和睦家的关系亮红灯在 2018 年。在这之前,也是拿下和睦家更多股权后的 2015 年至 2017 年间,复星医药的医疗服务板块分部利润增速分别为-32.08%、96.06%、49.93%,出现了连续两年双位数正增长,但在 2018 年上述业务的利润增速却同比下滑 6.59%,彼时复星医药也将责任归结于和睦家的扩张带来的亏损扩大。
作为上市公司,业绩的风吹草动时刻都在影响着股价。对于和睦家来说,其处在业务的扩张期,并且急于摘掉妇幼专科医院标签,以便进入市场更广阔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竞争赛道的。但在此过程中,和睦家因快速扩张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侵蚀上市公司的利润,这也是复星医药不能一再容忍的地方。
除此之外,此前也有公开报道指出,复星医药与和睦家在管理理念、风格、文化等方面无法达成协同。
“ 甩掉” 和睦家这个“ 业绩包袱” 后的 2019 年,得益于出售资产的获益,复星医药的医疗服务分部利润达到 15.59 亿元,2018 年为 2.09 亿元。
2020 年开始,复星医药的医疗服务板块进入的艰难期,当年因为疫情防控、医院诊疗量减少,医疗服务告别双位数增速,收入仅同比增长 4.34% 至 31.72 亿元,利润减少至 1.09 亿元,2021 年至 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这一业务板块进入投入期,开始持续亏损,利润分别为-4.33 亿元、-7.92 亿元、-4.40 亿元及-1.40 亿元。
或许应该窃喜,如果没有卖掉和睦家股份,复星医药医疗服务板块的亏损数额可能还得再膨大一些。根据和睦家 2021 年退市之前发布的 2020 年度财报,起收入为 22.61 亿元,净亏达损达 5.32 亿元。
比起出售和睦家大部分股权前的 2018 年,复星医药总体营收增长 34.4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3.33%,眼下,公司的增长压力只多不少。
2022 年、2023 年,复星医药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 21.10%、36.04%,其中在 2023 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5.81%,这是公司自 2008 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的一年。2024 年前三季度来看,略有改善,营收同比增长 0.6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1.93%。
扭转业绩颓势,是复星医药的当务之急,为各业务排除“ 隐患”,重叠冗余的部分加速表现,或许都成为复星医药清仓和睦家剩余股权的原因。并且在复星医药的医疗服务板块,也有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等综合性医院,而且是集团控股医院。
复星医药在 2024 年半年报中表示,集团持续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和整合,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以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资产效能的提升。去年上半年,复星医药通过持续推进资产结构优化,加速现金回流,已完成处置及已签约待收回的处置总额超 20 亿元。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曹晟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