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20 日,第 50 万辆小米汽车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亦庄) 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下线。自 2024 年 3 月 28 日首款车型 SU7 正式发布,小米汽车仅用 602 天、不足 20 个月,就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 50 万辆下线的最快纪录。
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当前有四大核心业务,分别为 「智能手机」「高科技电动汽车」「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今年第 3 季度,小米汽车营收达 290.1 亿元,反超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成集团第二大业务。与此同时,小米汽车从第二季度 3 亿元的经营亏损成功扭亏,经营收益为 7 亿元,平均每卖 1 台车净赚 6434 元。
回溯历史数据可以看到,小米汽车的营收数据首次进入财报是在去年中报,该季度小米汽车营收仅 64 亿元。此后小米汽车销量增速迅猛,去年第 4 季度营收突破百亿,达 166 亿元;今年第 2 季度营收突破二百亿,达 212.6 亿元。当前小米汽车营收已接近 300 亿元大关,参照此前的增速,今年第 4 季度就有望实现突破。
整体来看,小米集团第 3 季度营收 1131 亿元,同比增长 22.3%,连续 4 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净利润 113 亿元,同比增长 80.9%,创历史新高。不过,亮眼财报下,小米在资本市场却持续受挫。近期公司股价大幅回调,从 9 月高点累计下跌超三成,成为恒生科技指数中跌幅最大的个股。
与汽车业务的快速增长不同,小米的第一大业务智能手机面临挑战。第 3 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4330 万台,收入为 459.4 亿元,同比下降 3.1%。受存储等核心零部件 「超长周期持续上涨」 的成本压力影响,手机业务毛利率从 11.7% 降至 11.1%。光大证券指出,考虑到内存成本上涨趋势延续,预计 2025 年 Q4—2026 年 H1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或仍面临压力。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