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计思敏
9 月 23 日,*ST 绿康(绿康生化,002868.SZ) 披露深交所问询函回复,拟以 0 元价格向江西饶信新能材料有限公司 (下称 「饶信新能」) 出售三家全资子公司 100% 股权,正式宣告退出光伏胶膜赛道。
这场耗时两年的跨界转型以巨亏收场,而此次出售的三家子公司——绿康 (玉山) 胶膜材料有限公司 (下称 「绿康玉山」)、绿康 (海宁) 胶膜材料有限公司 (下称 「绿康海宁」)、绿康新能 (上海) 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下称 「绿康新能」),正是其光伏业务的核心载体与亏损重灾区。
兽药主业承压,跨界光伏胶膜赛道
时间回到 2023 年前,彼时的*ST 绿康正深陷兽药主业的经营困境。作为专注于兽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业务涵盖兽用预混剂、原料药及食品防腐剂等多个领域,但内外多重压力使其业绩持续亏损。*ST 绿康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提及,海外市场因人民币汇率大幅上升、海运不畅等因素导致出口受阻;国内市场受农业农村部 「兽药添字」 转 「兽药字」 政策调整影响,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产品在国内无法销售,叠加玉米淀粉、豆粕等原材料价格飙升,公司 2021 年及 2022 年前三季度业绩持续承压。
为了扭转公司经营的不利状况,*ST 绿康将目光投向了彼时高景气的光伏赛道。*ST 绿康称,「双碳」 背景下,光伏行业发展需求向上游传导,作为影响光伏组件质量、寿命的关键性封装材料,胶膜行业也相应得到发展。「公司看好胶膜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收购绿康玉山进入光伏 POE 胶膜行业深耕,以期改变上市公司业务发展现状」。
2023 年 1 月,*ST 绿康以现金方式收购绿康 (玉山) 胶膜材料有限公司 (原名为江西纬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交易总对价 9500 万元,形成 「动保产品+光伏胶膜产品」 的双主业发展模式。
彼时,随着高调跨界光伏,其股价在 2023 年 1 月 12 日触及 65.9 元/股的历史高点,这一价格相较于 2022 年 5 月不足 10 元/股的低点,涨幅超 5 倍。
收购当月,*ST 绿康再掷重金设立绿康 (海宁) 胶膜材料有限公司,拟在海宁市黄湾镇投资建设年产 8 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根据其问询函中的回复:自 2023 年 1 月绿康海宁成立以来,上市公司对其投资及拆借款达 2.93 亿元。
光伏行业急转直下,公司亏损持续扩大
然而,光伏行业的转折远超预期。*ST 绿康称,2023 年下半年,光伏行业整体出现供需错配,市场竞争加剧,各环节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绿康玉山等公司的经营业绩也远不及预期,净利润持续出现较大亏损,导致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承压,2023 年和 2024 年亏损持续扩大,导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为此,公司股票于 2025 年 4 月 30 日起被实施 「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 「绿康生化」 变更为 「*ST 绿康」,且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
数据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度,*ST 绿康经审计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2 亿元、-2.22 亿元、-4.45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3 亿元、-2.31 亿元、-4.64 亿元。跨界光伏两年亏近 7 亿元。
在这背后,*ST 绿康提及,2024 年光伏胶膜价格大幅下降,绿康玉山前期高价囤积的原材料及产成品库存出现减值。
2023 年度,绿康玉山亏损 5591.78 万元,2024 年亏损增加至 2.03 亿元。绿康海宁的处境更为艰难,其此前已建成 40 条光伏胶膜生产线,其中 20 条生产线进行试生产,因光伏胶膜产品售价低于成本,绿康海宁已暂停生产。而作为胶膜原材料采购企业,绿康新能也已暂停业务。
*ST 绿康表示,由于绿康玉山仍处于亏损中,绿康海宁及绿康新能已暂停业务,因此本次评估三家标的公司均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结论。经交易双方友好协商,绿康玉山 100% 股权、绿康海宁 100% 股权和绿康新能 100% 股权的全部股东权益交易对价合计为 0 元,高于三家标的公司的合计评估值,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 0 元受让资产的饶信新能,实为*ST 绿康控股股东上海康怡等关联企业,而剥离光伏相关资产的安排,被认为是股东通过设立合资公司承接亏损资产,为上市公司 「减负」 保壳。
但同时,*ST 绿康亦在今年 4 月宣布控股股东变更事宜,上海康怡投资等原股东与纵腾网络签署 《股份转让协议》,拟以 6.4 亿元总价转让公司 29.99% 的股份 (对应每股 13.73 元)。交易完成后,纵腾网络将成为*ST 绿康新控股股东。根据其 9 月 21 日披露的公告,「本次股份转让事项是否能够最终完成尚存在不确定性」。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