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存储龙头宣布涨价!
据财联社援引台媒报道,闪存龙头闪迪(SanDisk)11 月大幅调涨 NAND 闪存合约价格,涨幅高达 50%。
据悉,这是闪迪今年以来至少第三次涨价。其在 4 月宣布全系涨价 10% 之后,又在 9 月初针对全部渠道和消费类产品执行 10% 普涨,打响存储涨价 「第一枪」,并引发了美光等存储龙头跟进涨价。
闪迪发出涨价函之前,已了解客户的 2027 年需求预期,且对 NAND 闪存市场需求给出了颇为乐观的预测:
当地时间 11 月 6 日,公司高管在 2026 财年第一财季 (截至今年 10 月 3 日) 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下游合约订单正从传统的按季度提交转向连续多季的长约,客户为了寻求供应稳定,正与闪迪分享对 2027 年全年的需求预测。市场对闪迪 NAND 闪存产品需求超出供应能力,公司预计这一局面将持续至 2026 年甚至之后;预计 2026 年数据中心将首次超越移动端,成为 NAND 闪存的最大需求来源,这将给 NAND 闪存市场带来巨变。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个月闪迪股价累计涨幅达 468.84%。当地时间 11 月 7 日,闪迪大涨 15.31%,报 289.48 美元/股,市值约为 351 亿美元。

自 9 月起,主流存储涨价预期和持续性大幅加强。除了 HBM,DRAM、NAND 闪存、SSD 和机械硬盘全系列存储产品持续面临缺货涨价。
「存储产品都在涨。」 当每经记者走进深圳华强北,时不时都能听到这样的说法。现货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传递着供需关系的紧张信号。
以常见的 16G DDR4 内存条为例,「以前才 180~190 元,现在我们这儿 400 元,网上更贵。」 一位 DDR4 卖家指着柜台上的产品说道。当记者试探着表示 「等便宜点再来」 时,卖家摇头称:「不会便宜了。虽然目前价格比较高,但后面可能会更贵,它 (DDR4) 还会涨一段时间,厂家通知芯片缺货。」
不仅内存条,固态硬盘 (SSD) 的价格也大幅攀升。一位卖家报出三星全新 1TB SSD 的价格为 620 元,并强调 「一个月翻了一倍」;2TB 版本高达 1200 元左右,国产品牌相对便宜些,2TB 产品也需 860 元。
面对迅猛的涨势,商户们普遍呈现出 「恐高」 心态。「这个行情我们也把控不了,一旦囤货就怕下跌。」 一位卖家坦言。另一家商户也表示,「这时候谁敢囤货?我们是每天拿货。每天都在涨,一天一个价。」
涨势之快,连上游原厂也难以应对。据台湾电子时报援引供应链消息称,三星电子已率先暂停 10 月 DDR5 DRAM(当前 DRAM 行业成熟工艺制程的最新产品) 合约报价,引发 SK 海力士和美光等其他存储原厂跟进,将导致供应链 「断粮」,恢复报价时间预计将延后至 11 月中旬。有行业人士认为,存储 「已完全进入卖方市场」。
事实上,存储行业在 2016 年、2020 年也曾经历过两轮上行周期。在万联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陈达看来,前两轮上行周期主要由新技术迭代和下游消费终端需求驱动。
「2016 年后的上行周期,主要是 DDR4 内存的加速渗透与产品换代,和以手机游戏为代表的高性能应用的普及,拉动了存储芯片需求;2020 年后的上升周期,主要是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广泛普及,拉动了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需求,进而推动存储芯片需求提升。」 陈达说。
多名长期销售存储产品的华强北商家向记者表示,相比于之前的涨价,这轮涨价周期更长,且更加 「来势汹汹」。
「由于 AI 发展浪潮持续推进,需求旺盛,而短期内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供需缺口可能会继续维持。」 陈达分析道,相较于之前的上行周期,本轮存储行业的上行周期主要由 AI 需求拉动、存储技术迭代进一步加速、供给端产能调控策略升级等因素共同驱动,持续性或更强。
在存储类产品的价格飙涨的 「一派火热」 之下,有人欢喜有人愁。
从事电子行业研究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存储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如存储芯片晶圆厂,如三星、美光、海力士、长鑫、长存来说是一种 「利好」,在需求旺盛、价格上涨的行情之下,制造商有望获得更多利润。同时,对于中游的模组厂商及经销商来说,采取合适的库存策略,也同样能够因此获利。
「存储产品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价格弹性低,即使涨价,这些 『大厂』 依然会大量购入。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类产品价格弹性更高,普通消费者往往会由于价格的大幅上涨,而降低配置或推迟购买。」 该业内人士分析称。
手机、电脑等厂家进货成本 「天天涨」,消费者需要溢价购买产品,当存储产品的价格变动层层传导,消费终端需要被迫涨价以转嫁成本压力,华强北的商户与消费者都有点 「撑不住了」。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每经网、上海证券报、财联社、公开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