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马斯克在接受投资人罗恩巴伦访谈时提到了一个颠覆性愿景——将人工智能计算设施部署在太空。
马斯克表示,他看到了一条 (可行的) 技术路径,可将每年 100 吉瓦的太阳能AI 卫星送入轨道,用于为大规模 AI 提供能源。他称这可能成为 「在非常大规模上运行和供电 AI 的最低成本方式」。
100 吉瓦是个什么概念呢?假设一个灯泡功率为 10 瓦,100 吉瓦可以同时点亮 100 亿盏这样的灯泡;我国著名的三峡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约为 22.5 吉瓦,所以 100 吉瓦大约相当于 4.5 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而一个典型的大型核电站 (如 「华龙一号」 机组) 的单机装机容量约为 1.2 吉瓦,100 吉瓦大约相当于 83 台这样的核电机组。
如果这个 100 吉瓦的系统满负荷运行 1 小时,它将产生 1 亿千瓦时 (即 1 亿度) 的电量。要满足 2025 年我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需要发电 4000 小时;满足万卡 H100 GPU 集群 (仅计算单元)1 小时计算用电仅需 0.252 秒;满足 GPT-3 单次训练用时仅需 43.332 秒;满足 2 亿次 ChatGPT 咨询用电仅需 28.512 秒。
马斯克身兼 xAI、SpaceX 和特斯拉的 CEO,前两者分别从事 AI 大模型研发、商业航空,而特斯拉则涉足电动车、储能和机器人等多项业务。如果把这些业务串起来,恰好可以给他的愿景提供近乎闭环的支持力量,而一旦成功,他的公司可能也是最大受益者。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