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期待中,丰田将 「复制」 特斯拉模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上的第二个 「超级鲶鱼」。这对刚刚失守汽车 「第三城」 的上海来说,无疑意义重大。
每经记者 刘艳美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47622
新华社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 22 日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合作。
根据此前达成的合作意向,丰田汽车将在上海设立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建设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以及丰田先进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据有关方面介绍,该项目总投资 146 亿元,首期拿地 1692 亩,预计今年 6 月正式开工,第一台车将于 2027 年生产下线。
解读:上海与丰田 「牵手」,此前早有端倪。
今年 2 月 5 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金山区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
2 月底,上海金山区投促部门透露,雷克萨斯 (上海) 新能源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
另外,上海土地交易市场显示,雷克萨斯 (上海) 新能源有限公司于 4 月 1 日竞得上海市金山区一宗工业用地,该地块占地约 112.78 万平方米,成交价 13.534 亿元。
而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也成为继特斯拉超级工厂之后,上海落地的又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如当地媒体所说,这进一步彰显了上海 「加快打造全球卓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决心」。
在外界期待中,丰田将 「复制」 特斯拉模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上的第二个 「超级鲶鱼」。这对刚刚失守汽车 「第三城」 的上海来说,无疑意义重大。
公开数据显示,上海汽车产量在 2022 年达到 302.45 万辆的高峰后,已连续两年下降,2023 年降至 215.61 万辆、2024 年又进一步降至 180.75 万辆。
伴随产量下滑,上海在全国的排名也逐渐走低:2022 年排在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州;2023 被重庆反超,排名降至第三位;2024 年深圳、合肥也赶了上来,上海排名已降至第五位。
根据此前城市进化论分析,上海成绩 「退步」,主要是由于上汽集团燃油车产销量大幅下滑,同时电车企业特斯拉的交付量也出现了小幅下滑。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业内人士预测,2025 年汽车领域众多技术革新将实现加速突破,成为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道关键分水岭。在汽车版图扩张 「机遇」 与战略转型 「风险」 并存的特殊时刻,丰田的到来,无疑将为上海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一针 「强心剂」。长远来看,更将助力上海加速崛起成为引领未来的 「全球汽车之都」。
#动向
自由贸易试验区最新利好来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其中提出,要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建设先进产业集群,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联动。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支持参与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统筹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选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探索。支持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开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试验区) 建设。
广东要大力推进免税店建设
广东省政府 4 月 21 日召开全省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会议强调,要抓紧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深入挖掘汽车、家电、厨卫、手机、可穿戴产品等消费潜力,大力推进免税店建设,优化离境退税 「即买即退」 服务,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
浙江公布入境游先行试点名单
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发布 《关于公布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杭州市余杭区 (含瓶窑镇、仓前街道) 等 8 个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县 (市、区)、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等 17 个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城镇、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度假区等 29 个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片区。
四川加快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
四川省政府官网消息,4 月 21 日,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5—2030 年)》,强调要发挥四川卫星发射条件优越、航天产业基础扎实、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推动全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高质量推进发射场园区、发射服务区、产业配套区、文旅拓展区等建设,尽快形成发射服务能力。要加快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聚焦 「整星整箭研发制造—发射服务—数据应用」 全链条,支持 「链主企业+中小配套」 模式,加强工程技术、概念及产品验证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增强制造和服务能力,拓展应用场景,大力提升商业航天产业能级。要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体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
#声音
「吉林当前生育政策集中鼓励多孩生育,一定程度上是本末倒置」
澎湃新闻消息,日前,民建中央网站公布民建吉林省委提交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提案 《加快完善吉林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议》。该提案指出,2011 年起,吉林先于全国 11 年开始出现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严重的少子化已成为吉林的基本省情,为此建议大力鼓励一孩生育、降低教育成本及扩大生殖辅助技术投入。
民建吉林省委提到,吉林 2023 年出生人口仅 8.84 万人,首次跌破 10 万大关,创下 1949 年以来最低纪录,出生率仅 3.77‰,同样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2020 年吉林总和生育率仅 0.88,远低于全国平均的 1.3,在世界范围也属于最低水平 (仅比韩国略高)。
这份提案分析,吉林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孩生育率过低。目前吉林鼓励三孩生育的措施较多,鼓励二孩生育的较少,鼓励一孩生育的鲜见,这样的政策配比作用于吉林当前的超低生育率和分孩次生育水平,一定程度上是本末倒置,导致鼓励生育的政策无法在增加出生人口上产生效果。
为此,民建吉林省委呼吁,应该转变思路,从一孩开始着手,将现金补贴、育儿津贴、税费减免等鼓励措施向一孩家庭覆盖。
#数读
教育部增设 29 种本科新专业
4 月 22 日,教育部发布 2025 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公布最新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增设 29 种本科新专业,纳入 2025 年高考招生,并首次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
瞄准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有 29 种新专业进入 2025 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共有 93 个专业类、845 种专业。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增设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设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同时,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为更快响应国家战略,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 「绿色通道」。去年,教育部瞄准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突破集中申报限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6 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放榜
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排名,北上深领衔
近日,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 《2024 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根据报告,北京位居榜首,上海和深圳紧随其后。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城市表现突出,但与东部仍有差距。
报告依托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从人才供给、需求、吸引、生态四个维度,对全国 296 个城市进行了全面测评。
结果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占据榜单前三位,竞争力指数大幅超越众多城市,共同构成第一梯队。杭州、广州、南京、成都、苏州等城市竞争力得分相近,排名在 4~8 位区间,这些城市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各自拥有特色优势产业,共同形成新质人才汇聚的第二梯队。
总体来看,东部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落后。结合区域分布来看,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 TOP50 城市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揭示了新质人才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